APP下载

构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新桥梁

2019-11-11贾敏

对外传播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面孔全球化世界

贾敏

当代中国文化的兴起与繁盛,与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壮丽成就和非凡业绩息息相关,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践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最大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鲜明的国家文化理念与符号特征,在历时性的演进过程中愈发显现厚重感,与传统中华文明自然衔接。可以认为,由理念、内容、符号相结合的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亲和力、凝聚力;在新的国家發展和传播范式交替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之路亦会迎来新的机遇。

新时代的中国自信:当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其根本目的在于唤醒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再度重视,提炼其对于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启示。所谓“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习总书记一系列对文化自信的精辟表述,反映当下和未来中国会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坚持怎样的制度建设、传播怎样的理论话语。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审视,更可以被表述为坚持和弘扬文化自信,就是在宣扬和传播新时代的中国自信。

环顾世界,我们看到,历经40余年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深度涤荡和社会转型,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出现了价值观危机与文化认同缺失。经济全球化在带来金融经济与贸易物流深度融合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了交往交流的开放性与虚拟化,本该具有坚实基础的各国文化不断被通俗商业文化、大众流行文化所稀释、取代,甚至抛弃;感官刺激与情绪动员式的文化模式大行其道。这虽然在短时间内加强了各国交往的广度和频率,然而在实质上抛弃了各国原有文化的精髓所在。当经济全球化遭遇周期寒冬,发展浪潮暂时退却时,我们发现,恰恰是那些能够在全球化当中既能拥抱世界,同时又能固守传统文化的国度,才能在经历世事动荡和外部冲击时,保持定力。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是观察敏锐的知识分子,他亦捕捉到这个信息。他在北京参加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所做的主题发言,即宣称世界已经从他首倡的“平时代”(The World is Flat)进入到了“深时代”,也就是所谓的“世界是深的”(The World is Deep)。作为全球化的拥护者和倡议者,弗里德曼目睹了全球化的鼎盛时期,是冷战后美国全球军事、经济与文化霸权的见证者。近些年他不断反思美国的霸权衰落以及中国的崛起,认为美国衰落的重大表现就是美国自上而下的去工业化道路和全球价值产业链的外包模式,以及美国黩武主义的影响。弗里德曼多次呼吁,美国要重新崛起,必须找寻在当代美国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如鼓励创新、中小企业活力,以及不断消失殆尽的传统美国道德、工作伦理等。从这一点来看,西方知识舆论精英正是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呼吁能够重新深入了解自身,从而才能重新了解世界。

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比较,可以佐证我们对于中国自信的认可。中国过往70年,前30年注重国家建设、政党建设、后40年则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为核心,同时深度卷入全球化。如果没有前30年打下的国家建设基础,那么后40年的经济与社会建设就会面临极大的困扰,也会在一系列社会与意识形态领域遭遇挑战而面临危机。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并不是刻意模仿某些国家的道路与路径,而是更多强调自主性、从自我的实践与经验中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中国自信表达的活力在于,它与中国的改革发展同步前行、与国家深度融入世界、与中国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再创新再进步紧密相连。放眼全球,当代中国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是颇为罕见的,这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

新时代的中国面孔:当代中国文化的亲和力

从大众传播视角来看,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都有其魅力所在,而个体境遇的媒介化表达则是当代社会情感动员的重要来源。如何做好对中国面孔的描述与介绍,则是传播当代中国文化的要义和亲和力所在。

这里的中国面孔,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社会个体、群体与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中国物品。中国面孔是中国梦对外传播的具体载体和具体表象化的承载者,它把中国人民的概念更加实体化、饱满化、生动化,更具有广泛的接受度,从而能够引起海内外受众的广泛共鸣。

作为复数的中国面孔,指的是在当代中国生活与工作的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数最为庞大的中产消费者阶层,复数的中国面孔不断被外界所解读和阐释。早在20世纪早期,美国学者卡尔·克劳就曾以“四万万消费者”为题,向世界介绍中国式的生活和商业理念,虽然不无噱头和刻意歪曲的部分,但中国民众的勤劳勇敢与朴实得以通过大众阅读市场得以展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世界在深入了解中国的同时,却也在不断自我强化所谓的“刻板印象”,所谓的“十亿消费者”、“当中国购买世界”、“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都是对中国式生活和价值观的歪曲和污蔑;其根本目的是要抵消西方民众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其不信任和恐惧感,并为其所用。西方政客的伎俩恰恰是当前西方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根本所在,而这与当前中国把人民群众放在一切发展进程中最为核心的位置,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做好复数中国面孔的对外表达,关键是要体现出其蕴涵的当代中国文化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民众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追求人生价值意义所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素材和事例在当代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在过去40年间形成了最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例如,以中国各地经典美食为代表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其根本诉求在于说明食物之于中国人不再仅限于温饱和口腹之快,更为深层的是展现中国人对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家国乡情的浓厚情感。

作为单数的中国面孔,折射的是在当下不同年龄和代际的中国人所展现的个体形象。这里的单数面孔,既有曝光度高的政治人物,也有频繁出现在世界媒体上的各类公众人物,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最为直接的表现。这里的人物,从早期融入世界潮流的竞技体育明星,如中国女排、姚明、李娜、丁俊晖等形象,到试着改变世界发展与前进的人物图谱,如袁隆平、屠呦呦等,以及目前引领世界商业与互联网新思维的弄潮儿,如马云、马化腾等。这些面孔的出现,既满足了世界对于中国迅猛发展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感性想象,同时也增添了一种可以比肩、学习、追赶的具体目标。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文化的凝聚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今的中国与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需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度融入世界,与各国携手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介入改善全球治理模式,从而赢得广泛赞誉。随着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融合度的不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自身也在不断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其中就有以文化凝聚世界民心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国力的巨大提升和中国国家利益内涵的深刻转变,中国亟需一种具有深度号召力的文化价值观引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中国梦体现出中国以自身发展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宣告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和价值所在的话,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体现中国愿意以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参与全球性事务。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开放性、国际性,以及善于“和而不同”的理念特色,将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交往,体现在一系列重大事务上取得广泛共识,加强价值凝聚力。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推动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强文明交流,提倡文明对话,是当前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大创新举措。众所周知,文化更多体现为各国各民族间独有的文化与价值形态,更多侧重独特性,强调“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文明则是更为普遍化的文化交流形态,倡导对话,保留分歧,提倡“和而不同”。文明对话的提出,为解决当前世界一系列棘手的宗教、文化与地缘政治冲突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也赢得到了一批世界文明古国的高度认可。2019年5月举办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所取得丰硕成果,折射出世界各国对于文明对话这一交流模式的高度认同和急迫渴求,这为未来中国文化指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智库培育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1300-20104-222127)

猜你喜欢

面孔全球化世界
本期面孔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