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探索
2019-11-11陈三保赵丽娟
陈三保 赵丽娟
[摘 要] 民族地区高校体验式德育在培育特色德育文化,开展丰富性、长效性、示范性德育活动中进行积极探索。今后要力求有更多面向学生长远发展的探索活动;力求不断强化“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内涵;力求联系学生实际,更加丰富“体验式”德育的活动;力求加大“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发起者参与度。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0-0064-03
“体验式”德育是目前较为新颖的德育方式。这种德育新方法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在情景体验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再经过自身的反思将感悟体验内化为自身修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在把握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情景中去。这种德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反思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综合能力,也使思想得到了升华,增强了集体意识、民族自豪感,这都是传统德育方式难于达到的效果。
目前学界对“体验式”德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第一,研究对象以中小学为主,高校“体验式”德育相关研究成果明显欠缺。第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内地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体验式”德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以大理大学为例,对民族地区高校“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进行探讨。
一“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探索目标
(一)培育特色德育文化
培育特色德育环境文化是“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特色德育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规范力和约束力;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中受到良好的引导与强大的感染力;有利于拓宽德育育人的文化空间,使学生在更优化的环境中得到激励和教育。
在组织特色德育活动时,要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校园中打造具有文化气息、民族特色的育人氛围。重视传统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机地融入德育育人活动中;活动的主旨在于持续地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最终达到思想升华的教育目的。
积极探索用先进德育文化凝神聚气、用特色资源铸魂育人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加有效地落实高校教育的崇高目标。面对教育改革与创新,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德育教育课程化”与“社团活动常态化”的德育工作创建思路。依托不断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为载体和途径,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
1 体验式德育活动要有自主性
曾钦泉在《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探索》一书中,通过班主任工作感悟、体验式班会活动方案、体验式学科活动方案、和谐教育故事、自主体验式德育模式探索等模块探索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第一原则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而体验式德育则在尊重学生自身的基础上,让其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去除自身陋习,学会与他人交流,从而完善自我。
2 体验式德育活动要有丰富性
体验教育如果手段简单,或者是教条式灌输,那只能是一种形式,没有真实的指导意义。学生喜欢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觉快乐,我们应尽量设计编排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可操作性强,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方案。
3 体验式德育活动要有长期性
体验式德育应当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长期活动。高校学生应该在一个连续的甚至是反复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有关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德育工作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让学生做一做,再想一想,如此循环,“突出德育中的践行,践行中的领悟,领悟后的感悟,感悟后的追求”。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制定良好习惯培养计划,引导学生每日能做到自我反省。在不自觉之中一天天地持续着一些行为,当察觉时,良好习惯业已形成。
4 体验式德育活动要有教育者的示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导航者,在体验教育中,教育者要从自身做起,身先士卒。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就有巨大的示范性作用。教师除教授学生知识外,其自身的修养举止也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学生,向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学生在感受着教师言行的同时,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高校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阶段,在此过程中对其选择具有直接示范和引导作用的就是教师,而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在进行体验式德育活动时,德育教师的德育示范因其直观性的特点而易于被学生效仿。基于此,德育教师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对学生产生更加优化的示范作用。
5 体验式德育要有学生的自我反思
自身反思是体验式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使德育内容由外而内转化为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可通过写活动心得体会、参加班级交流会等形式将在体验活动中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以此为基础查找自身不足、吸取他人长处,不断完善自我,获取更大进步。自我反思的价值在于使学生体验者真切地将他人角色转化为自我角色,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
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可专门策划几期体验式德育活动成果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反思粘贴,扩大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影响,也可以在校图书馆成立学校德育活动成果专柜,将学生的反思心得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供师生借阅,达到在全校交流和分享的效果。这一篇篇学生的反思文章里,真实记录了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感言其实就是他们成长的足迹,是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教师难得的反馈资料。体验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从而能在潜意识中将感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体验活动需要协调学校多个部门进行,难免在施行的过程中出现某个环节脱节的情况,也不可能做到每项体验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形式能高度统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提早做出预案,多准备几套方案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每次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反思,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不断探索,力争在下次体验活动的开展中用调整后的方案,体验活动也是在教师的不断探索中得到完善。
二 “体验式”德育育人实践探索途径
体验式德育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突破了以往的课堂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配合这一新的德育方式,我校积极策划,多部门积极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总结了有效的体验方法。
(一)氛围感染体验法
优雅的校园环境、高雅的艺术氛围、浓厚的文化气息是良好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质。高校要为学生努力打造自然优美、知识教育性突出、时代感强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此之中学生能吸收其中传递的各种有益养料,在舒适优雅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学校应努力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学生体验式德育的首要场所。除重视自然环境外,还要将文化意识渗透到校园各处,让学生获得人文关怀和感受。
(二)参与活动体验法
体验式德育即要积极主动为学生设置各项有代表意义的体验情景,将德育主题深入其中。学生健康的心态、意识在此体验中得以形成。情景体验活动使学生情感在平凡中得以积累和升华。我校开展的各项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活动具有代表意义:组建国旗护卫队,使学生在参与升降国旗的庄严仪式中得到了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比课堂上枯燥的说教更能深入学生的灵魂。我校的国旗护卫队还专门成立了女子班,也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增强了女生的自信心。我校每年举办的职场面试体验大赛活动,真实模拟就业面试现场,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激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才能树立忧患意识,不断充实自我。我校艺术学院组建了“金花组合”,专门演唱民族传统歌曲,不仅使学生自身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将这一体验传递给了广大师生,每次演出都使观众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美育启迪体验法
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于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艺术体验的目的在于以优雅的形式阐明做人道理、启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情操。文艺汇演、影展、书法展、画展等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良好执行,使学生身心受益。
醒目的标语也能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关注,我校在校园合适的位置悬挂有教育意义内容的横幅,为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如每年4.23读书日期间,我校图书馆都会悬挂书香校园的相关横幅,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定期开展传统优秀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近距离的接触,不仅使学生从内容上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营造了校园艺术氛围,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很有帮助。
(四)岗位责任体验法
岗位责任体验法使学生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培养主体感和责任感。德育工作者要努力为学生设置多岗位、多环境、多角色的体验机会,使其逐渐养成良好修养进而内化为优良品德。角色体验需要学生亲身投入去感知、体验设置角色的心路历程,进一步剖析角色行为,坦露自我心声,将被动意识转化为主动意识。学校相关部门要为学生进一步增加各岗位的设置,并实施竞聘上岗、轮岗。多角色转变体验能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一些事物的管理和运作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控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其他角色的各种不易,从而能弱化自我中心意识,能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
三“体驗式”德育育人实践探索的效果
(一)探索了新的德育模式,强化了德育实践性
我校在探索新的德育模式过程中,重视“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将德育教育置于内容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中去。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多数学生也是主动参与体验,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竞争力
参与“体验式”德育的学生因为有了多种情景的体验,他们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明显增强,这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将这些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对比发现,他们有着坚韧的性格、沟通协作能力强、有着良好的自信心、社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些学生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社会实习中也能很快适应角色。“体验式”德育初见成效,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受益颇丰。
(三)培养了德育骨干,提升了学校科研实力
“体验式”德育育人活动的开展,较好实现了学校以教促研、教研结合的发展要求,活动参与度高,也体现了学校全员参与育人的教育理念。参与“体验式”德育育人的骨干教师依托实践探索的成果,积极申报教育厅、省哲社教育规化等各级课题,多项课题获得立项。
四“体验式”德育育人探索反思建议
(一)力求实践探索活动能够可持续发展
“体验式”德育不应该是教育工作者一时的教育创新,而应使这种教育形式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做到常态化。这既需要开展“体验式”德育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还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在活动中除了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和稳定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应对能力,这是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回归教育初衷的表现。
(二)力求不断丰富“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内涵
“体验式”德育开展的活动有的在形式上类似于游戏,但在游戏式的形式下蕴含有特定的内涵,有某个主题特定的目标性。德育教师要有不断增强“体验式”德育活动内涵的能力,要不断积累经验,在取得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性的丰富内涵的德育体验。
(三)力求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提升“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内容
我校目前开展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基本上未形成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制定的活动方案大众性强。在今后的探索中,德育教师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应力求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制定活动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年级的差别,从而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方案。诚然,这势必增大德育教师的工作量,但要做到创新,体验活动的个性化设计势在必行。活动方案还需在更加适应学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要对学生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体验式德育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坚持下去。
(四)力求加大“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发起者参与度
目前开展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在可控范围内,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还需扩大宣传和组织的力度,发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式”德育的活动是需要有发起者和受众者双方互动的,而发起者多是直接管理学生的少数部门或从事“体验式”德育活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其他部门或教师的参与度不高,这项活动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学校各部门、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都发挥各自长处,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如图书馆可借助馆藏和电子资源优势,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导读、先进人物影片展播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学校各部门、各位教师全员参与到“体验式”德育的活动中,这项活动的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双方互动,才能使这项活动具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潘兴鹏.“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J].新课程,2011(10).
[2]胡东英.“实践体验式”德育探索 [J].江西教育,2012(12).
[3]吴珍.“体验式”教学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新教育,2014(9).
[4]徐峰.“体验式”德育:铺就学生终身发展之路 [J].辽宁教育,2015(3).
[5]胡林.高职院校人文课体验式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点思考[J].文理导航,2017(2).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