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童年”课程:成就童年的精彩

2019-11-11顾燕陆佾星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6期

顾燕 陆佾星

摘要:“精彩童年”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兴趣、需求、情感、意志和价值观,以绽放学生精彩童年为目标而开发的系列校本微型课程,其特征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充分关注每一个儿童,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注重儿童参与和对话交流,具体分为“趣味探究”“亲近学科”“追寻生命”和“快乐体验”四大类课程。学校通过双向推进课程开发、倡导“体验+”学习方式、构建课程资源与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课程力等路径深入推进“精彩童年”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精彩童年;微型课程;校本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29-04

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以“绽放精彩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近几年,借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开发了系列“精彩童年”课程,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精彩童年”课程的由来与特征

(一)“精彩童年”课程的由来

儿童的童年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每当我们试图去描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时,尤其在校园生活这一领域,总免不了这样的尴尬:一是片面地追求各种各样的“出色”,却忽视一个个个体的“本色”;二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与内容上的“出彩”,却容易忽视真正能丰润儿童内心的“多彩”;三是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效果,却忽视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四是笼而统之地关注“一群人”的成长,却缺失深入精微地关注“每一个具体人”的需求与成长。

我们眼里的“精彩童年”,主要指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自我生命成长过程中一段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能促使儿童生命得到最大的关怀,天性得到最大的呵护,情意得到最好的熏陶,智慧得到最好的开启,个性得到最好的张扬,品格得到最好的提升,成为儿童未来幸福人生的起点。有“精彩童年”经历的儿童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一个个具体有个性的人。他们有需求、有情感、有差异,有与生俱来的学习力,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因此,我们把“精彩童年”作为学校课程建构的核心词,力图破解上述困局,让每一个儿童的童年都精彩。

(二)“精彩童年”课程的特征

“精彩童年”课程是以本校学生的经验、兴趣、需求、情感、意志和价值观为基础,以多样的微型课程为载体,以绽放学生精彩童年为目标的系列校本课程。它有如下特征:

1.以儿童发展为本。课程理论近百年的发展中,内隐着一条线索,那就是对人的发展的关注。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也将课程目标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精彩童年”课程摈弃“学科即课程”的狭隘认识,是一种捍卫童年、呵护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课程。它是成就儿童当下精彩生活的一块试金石,同时也是一项激发儿童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投资。

2.关注儿童日常生活,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精彩童年”课程借鉴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呈现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经历的生活那样”[1],弥补了我国国家课程总体强调学科本位、内容本位,而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生活经验和体验关注不够的不足。它整合儿童生活世界,强调把知识技能的教学跟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把儿童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整合起来,通过与学科课程的统整与互补,实施整体性、真实性的课程与教学。

3.充分关注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有先天与后天形成的区别于其他的特质,这种在价值观念、认知行为、学习习惯、心理感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决定着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的教育。“精彩童年”课程适应儿童“现在”的差异性及儿童“发展”中的差异性[2],课程开发分层进行,适合儿童的“每一阶段”和“每一类”儿童,课程实施关注发展中的每一个儿童,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并保障每一个儿童拥有评价课程的权利。

4.注重儿童参与。“精彩童年”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儿童,一定要有儿童的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建立课程内容与儿童心理结构的联系,有儿童一起参与课程的创生;课程实施,力避居高临下的师本权威,构筑平等开放的安全环境,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具身体验情境,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鲜活而富有个性的自己,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课程评价让儿童充分表达课程体验的感受,提出课程计划的调整建议。

5.注重对话交流。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指出,学习是以交往与对话为特征的活动,包括与客观世界、他人及自我三个维度的对话[3]。可见,没有对话也就没有学习。“精彩童年”课程以教师、课程、儿童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为实践方式。通过教师与儿童建立没有任何“对立”与“强弱”的平等“伙伴关系”,借助教师与课程、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对话,从而实现與自己的对话,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在自由、开放的对话环境中,教师并非“放任”儿童,而是“不显自我”地为儿童建构新的结构化的“自我认知”,建立新的经验。

二、“精彩童年”课程的目标与架构

(一)“精彩童年”课程的目标

通过多样的课程,提供给学生丰富而有意义的体验和经历,从而让学生感悟生活的意义,享受生命的快乐,陶冶崇高的人格,发展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从而认识、展现和发展自我,焕发个性童年的精彩。具体目标如下:

1. 引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领悟工匠精神,寻踪自然神奇,感受探究乐趣。

2. 引领学生走进知识世界,感受学科魅力,发展理性思维,建立知行联系。

3. 引领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理解生命价值,提升道德素养,陶冶崇高人格。

4. 引领学生领略地方文化,感悟家乡情怀,寻求异质体验,享受生命快乐。

(二)“精彩童年”课程的架构

“精彩童年”有四大支柱,即本真、健康、好德、乐知。本真代表本色、纯真和真实,是童年精彩的格调。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是童年精彩的核心。好德即美好的道德与品性,乐知意为乐于探索未知并以学习和成长为乐,好德与乐知是童年精彩的双翼。根据四大支柱之间的相互关联,“精彩童年”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1.在“本真”与“乐知”的关联中,形成“趣味探究课程”。此类课程关注学生“本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学习特性,追求“乐知”的境界。具体包括科学实验课程、实用技能课程、童木工坊课程、自然寻踪课程等具体形态。

2.在“乐知”与“健康”的关联中,形成“亲近学科课程”。此类课程意在让学生感受学科拓展与交融的魅力,在追求“乐知”的过程中,借助学科文化,促进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亲近语文、亲近数学、亲近英语、亲近社会等具体形态。

3.在“健康”与“好德”的关联中,形成“追寻生命课程”。此类课程以多方“健康”发展为基,引领学生追寻人性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好德”的养成。具体包括“六爱”电影课程、“四博”文化课程、生命护理课程、童年奥体课程等具体形态。

4.在“好德”与“本真”的关联中,形成“快乐体验课程”。此类课程追求生动的人生体验和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经历,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好德”素养,陶冶崇高人格,探寻和发展“本真”的自我。具体包括仪式体验课程、游历体验课程、情感体验课程、游戏体验课程等具体形态。

三、“精彩童年”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双向推进课程开发

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对“精彩童年”四大类课程下每一门具体课程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开发设计时,我们采用横向与纵向双向推进的方式。

1.横向推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内外结合。为确保课程开发的规范和目标的统一,校长及课程组核心成员在初期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让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少走弯路。教师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课程目标和自身特长,自下而上地参与课程开发,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通过“创意游戏征集”“精彩课程我点评”等活动让学生一起参与课程的创生。我们定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到校指导,借助外界力量提高课程开发的专业性和质量。

2.纵向推进:试点先行,动态优化。在教师课程经验缺乏的初期,我们采用边试点实施边不断完善的策略。我们在四大类课程中各选取一门具体课程作为试点(情感体验、科学实验、亲近语文、电影课程),集中力量开发研究。通过课题组研讨交流、课程试行、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动态优化课程设计,逐步探索发现“回归儿童文化、立足童年经历、追寻成长轨迹”的设计理念。随后遵循“系统性、递进性和可选择性”的原则,逐步扩大课程开发面,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发、遴选与完善各类课程手冊,以供学生课内和课外使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二)倡导“体验+”学习方式

“精彩童年”课程充分尊重本校学生的经验、兴趣、需求、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方式上倡导“具身体验”为基,实践、探究、合作、对话等多元学习方式融合创新,即“体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自我构建。

1.具身体验为基。以“情感体验课程”中“亲情与感恩”主题下“感谢妈妈”一课为例,教师并不是一味地灌输妈妈的辛劳和伟大,而是让学生“护蛋”三天,将一个生鸡蛋放在自制“育儿袋”里绑在腰间,以此感受妈妈呵护一个小生命的艰辛。交流课上学生分享失败或成功的经验,感悟妈妈的不易。回忆起妈妈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不少同学眼含感动泪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随即纷纷投入“感恩行动”中。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悟皆来自“体验”。其他课程中也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通过真实和个性化的“体验”,获得成长感悟。

2.多元学习方式融合创新。根据每一门具体课程、每一节课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多元融合和创新。科学实验和童木工坊等课程侧重融入“探究与实践”,游历与生命护理等课程融入“合作与分享”,电影和人际体验课程融入“对话与感悟”,亲近学科类课程创新融入“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同时我们重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意在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课程资源与评价体系

1. 构建课程资源体系。我们以“融合与开发”为原则,以“儿童趣味、生活形态、学科连接、活动转化”为要素,探索构建学校与社会、知识与生活相关联的课程资源体系。例如“绘制课程资源地图”,在以我校为中心的方圆3~10 公里直径范围内展开各类资源的调查与搜集,按照资源类别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结合校本课程特色,将太仓张溥故居、博物馆、湿地公园、南园、天镜湖公园等地作为“精彩童年”课程乡土资源中的一部分。此外学校重视社区和家庭资源建设,开展“爱心润童心”的公益体验课程、童年诗韵“亲子阅读”课程,同时建立家长和专家组成的校外讲师团。学校现将资源分为学科、文化、旅游、娱乐、设施、网络、乡土、生活等类别,同步建立课程资源库。

2. 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精彩童年”课程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坚持学生成长导向,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学校重点构建“精彩童年”行为表现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中行为表现(如乐于动手、勤于创造、表现鲜明个性、乐于助人等)的系统观察、记录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每学期授予专项特长学生“乐乐明星”称号,授予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生“四博乐乐明星”称号,并在学校电视台、校园宣传榜、学校微信平台予以宣传展示,以此让学生增强自信,展示自我。

(四)着力提升教师课程力

教师的课程理解、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课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精彩童年”课程的落实,为此我们从理念内化、能力提升、制度保障三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课程力。

1.理念内化。教师唯有高度认同课程理念和学校文化,才能主动投入到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通过学校的“博知论坛”,我们引领教师深入对“精彩童年”“微课程开发”等主题的思考,将“课程助力精彩童年”的理念内化于心,明晰每位教师都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提升。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课程能力薄弱和经验不足等多种困扰。为此我们通过自主理论学习、专家培训指导、外出观摩考察、课题打样课研讨、课程共同体研修、课程联盟合作、成果分享交流等途径,帮助教师逐步叩開课程开发的大门。在系列“研学”路上,课程研讨氛围日渐浓厚,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自信心和意愿也愈发强烈,涌现出一批课程开发能手和优秀课程。

3.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研究制定了《项目申报与研修制度》《课程审议制度》《主题性系列化研训教研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课程制度,以确保“精彩童年”课程的规范实施和有效落实,推动教师课程能力的持续发展。

“精彩童年”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学校特色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精彩童年”课程文化充盈校园,深入人心,教师课程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宽视野、深体验,个性得到发展、童年绽放光彩。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也将进一步勾连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内在联系,积极构建更具生命力的课程网络,为“每一个”儿童探寻更具适应性的课程。对于“精彩童年”的追求,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4.

[2]周婷.打造“每一个都重要”的儿童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8(7):17.

[3]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38.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Wonderful childhood” curriculum is a series of school-based micro-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experience, interest, needs, emotion, perseverance and values for the purpose of wonderful childho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asis of child development, fully caring for every child, attending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stressing their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curriculum can divide into four types of interesting exploration, getting close to the subjects, pursuing life, and happy experiences. To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our school takes such paths as two-way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dvocating experiencing+ learning styles, constructing the resources and systems of assessment, and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of curriculum.

Key words: wonderful childhood; micro-curriculum; school-base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