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表现中生长

2019-11-11黄艳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6期

摘要:儿童是发展的主体,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人的生命性和在場性。剧场空间既是客观化的存在,也建构人的活动样式。表现是一种在场状态,突出了剧场空间的核心观念。当下学校内涵发展要回归育人本质,在学科教学、班队生活、特色项目等多领域进行融通式架构,让儿童在适切的剧场空间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剧场空间教育;在场性;生命表现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16-04

戏剧与教育有着共同的人性表现基础,二者的“邂逅”,促使人们深刻地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在场性作为戏剧的本质特征,到当代才成为戏剧界的共识。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之实现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话的在场活动的开展。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根植于儿童的生活世界,从人的在场性考量,让儿童在表现中生长。剧场空间育人价值的探寻,正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人、培育人、发展人,实现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一、基于儿童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人的生命性以及在场性,忽视人是丰满的、立体的,致使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达成的条件和过程缺失。

一是缺乏自主。成人总是有意无意地代替儿童,很少肯定和保护儿童自主探索的权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获得的行使自主权的机会较少,一旦面对具体困难和挑战,就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情感阻隔。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与强烈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往往忽视儿童分数之外的成长需求。儿童的成长需求被这种焦灼情绪所“阻隔”,导致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疏离。三是适应力弱。当今的儿童对周遭环境的觉察、适应能力较弱,这和中国儿童的养育方式相关联。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学校教师对儿童的观察与理解,缺乏对生命个体的感知和体察,忽略儿童交往、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个体儿童的发展以及家庭独特性方面认识不足。四是角色单一。往往突出儿童作为学习者角色,忽视儿童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我的交往与对话,忽视儿童作为未来社会人的多重角色的成长,导致儿童角色人格缺失。

儿童的行动受到生活场域所影响,儿童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需要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剧场空间是儿童感知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特定场域,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生动的育人方式。剧场空间凸显一种在场状态,强调儿童的自主表现和场域适应,有利于破解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局,引领儿童走出当下生存困境,在适切的生活场域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

二、剧场空间的内涵与特征

剧场,原本的意思是“供观看的场所”,现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与更为宽泛的外延。文学上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表演学上的戏剧包括编导艺术、演员表演、舞台景观、服饰造型、灯光音响等多方面的技术和艺术,即剧场[1]。文学意义上的剧本只有在演出中才能得以真正完成,剧场正是演出发生的地方。

空间,最基本的意思是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地点。空间不仅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空间还渗透着多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情境、情感、氛围等也是空间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特定的观演空间,剧场空间从本质上说是某个实时性的场。剧场是客观化的存在,而空间可以流动、建构、绵延,彰显人的活动。因为人在其中,剧场空间在特定空间和规定情境中生成新的人物关系。剧场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1.角色表现。在剧场空间的所有特性中,在场性是最主要的特性,即一定有“此时此刻”的角色表现,突出人物在场表现的重要性。人物在场、身体介入是在场性得以成立的关键。聚焦角色以及他们的行动,是关切人之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2.现场共时。观演关系是戏剧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戏剧活动中演员和观众是共时存在的。戏剧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经验的共享”,戏剧演出的最终效果是在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实现的,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是在同一时空里完成的。

3.虚拟超越。戏剧是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中发生的事件,是在假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活动。在剧场空间,演员的一切行动都是在“假定性”的戏剧情境中进行的。表演的泛化理论还将戏剧表演引申到社会生活中,当表演无处不在、剧场无处不是的时候,社会也具有类似表演和剧场一样的潜在能量。表演既是以生活为基础,又是对生活的超越。

4.时空交融。戏剧艺术中包含着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2]。空间的呈现指的是演出空间的造型艺术、演出空间的整体形象等,时间的呈现指的是剧情的展开、事件的延续、音乐的发展等。舞台艺术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活动的画面,叙事总是需要相应的时间,形象总是需要空间的造型,时空交融的特性在戏剧艺术中呈现得最为明显。

5.艺术综合。剧场空间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组合为表现手段[3],把生活中的事件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获得情感的激发、精神的愉悦、心灵的陶冶、境界的升华,促进人格养成。

三、剧场空间的教育隐喻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作为实体的剧场空间,既是表演发生的物理空间,也是人们行为实践的重要场域。将剧场空间的隐喻意义置于教育学语境,我们发现,剧场的基本元素都存在于教育之中。

“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在人生之旅中,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相遇。因此,佐藤学认为,所谓学习,就是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4]。教育与戏剧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都塑造人的生命表现,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观演关系的互动呈现,通过剧场活动生动演绎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多维关系。因此,剧场空间既是一个物理空间、具象空间,也是一个携带符号、象征性符码的抽象空间,承载着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与生长的精神谱系[5]。

戏剧的实质“角色当众表演”,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把细节或人物特性表现出来。表演是动作行为,在日常对表演的理解和使用中,人们会用“表现”“表达”“扮演”等词语来解释或替代表演,在这些语词中,“表现”突出了戏剧的在场性。

“表现”有两个含义:一是动词,意为表示出来、显现出来;二是名词,意为表示出来的行为、作风或言论等。与“表演”相比,“表现”认同度更高,应用面更广,许多人类行为都可以称之为一种“表现”[6]。表现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人的喜怒哀乐是自然性表现,建立交往的言语表现是工具性表现,富有情感意象的表现是艺术性表现,等等。所有的表现都是一种自我表现,是人对其以身份和角色为核心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的表现,因而是一种直接建立在亲身体验基础上的行动。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欲求。

人在生活中,总要担当一定的角色,生活角色表现包括对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他人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知。个人正是通过生活角色表现,获得运用和解释人的各种有意义行为的能力。角色的定位、转换、期待等,是一个生动的既可认识又可感知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人的一切活动,就是以某种角色的身份注入生命的活力,丰富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表现生命、实现价值的历程。

儿童具有“未完成性”,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和可能性,并呈现出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儿童需要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我进行交往与对话,儿童的生命在场正是通过这三个维度实现的。儿童富有表现欲求,如言语、肢体、情绪等的表达,如探究、尝试、创造等行动,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愉悦感、自豪感,推动儿童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提高。他们的表现欲求蕴含着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无限好奇、对自身力量的一种尝试检验,潜藏有巨大的发展能量。

儿童是自身生命之旅的主体,不仅需要“在场”,而且需要“出场”。他们的“在场”“出场”就表现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主体性身份建构自己的生活样式。剧场空间强调以学生的生命表现为中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和探究,在理解、表现和感悟中成长。以剧场空间观照儿童生活,儿童生活场域将具有丰富独到的教育意蕴,剧场空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开拓了无比广阔的生命在场空间。

四、剧场空间教育的实践架构

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但又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复制。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进行引导,用精心选择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剧场空间的构建和育人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剧场空间观照下,我们在学科教学、班队生活、特色项目等多领域进行融通式架构,为儿童提供资源、条件、环境,让儿童在适切的剧场空间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1.学科教学:有机融入剧场方法,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剧场活动,教学中要积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将剧场元素和剧场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儿童用整个身体“做”中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开展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体验和表现,突出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

剧场元素和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归纳起来有暖身、讲故事、定格画面、角色扮演、四格漫画、思路追踪、坐针毡、物件灵感等二十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传递方式,学生尝试在自我表现的情境中达到对知识、技能、方法、价值的理解与内化。融入剧场方法的教学,是以“人”的学习方式与知识表达形式的变革去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强化师生教学活动的情境性;以师生的在场参与实现学科教学的适应性与开放性,促进学科育人。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剧场元素顺应了当前教育变革的实践逻辑,改变了教学目标实现路径单一的现状,改变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现象,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2.班队生活:创造多重角色体验,丰富生命成长样态

班队生活是日常性、基础性的学校教育活动之重要内容,包括班级建设、德育活动等。班队生活直接关系到学生活得好不好。

我们正视儿童“角色丛”的存在,充分发掘生活剧场的育人价值。我们积极构建学生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我交往的生活剧场,并采取适合儿童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乃至未来生活中的问题。在班队生活中,通过长线规划小学六年的角色生活课程,让儿童在小学阶段获得校园学生角色、家庭亲情角色、社会职业角色等多样化的角色体验[7]。如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在班级层面设置了五大类二十多个小岗位,学生人人有岗位实践的机会;在校级层面建设校园节日生活,为学生创设多种空间体验的可能,多维度、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特色项目:开发儿童戏剧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特色项目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戏剧作为一种直观性艺术,具有全面育人的艺术审美功能。学校戏剧活动通过戏剧演出、观赏,“营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体现着人性之美的世界”[8],带給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根据小学年段特点,对散在的戏剧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与改造,使其成为具有主题性、序列性和综合性的戏剧领域活动,主要包括绘本戏剧、读者剧场、戏剧创演等戏剧阶梯项目。绘本戏剧适切低段儿童,绘本内容的再现和表演,有助于儿童在创意性的发挥中丰富想象力。读者剧场突出主要的观演关系,直接以手持剧本口述、朗读的方式进行,是一种便捷、易于操作的戏剧表演形式。在读者剧场中,观众通过聆听朗读者的诵读、观看朗读者的表情及简单的肢体动作,在想象的情境中来欣赏戏剧。在开展了一系列戏剧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展戏剧创演活动,创作并表演课本剧、儿童剧、想象性戏剧等。由于具有一定难度,可以组织学生以社团的方式开展戏剧创演。

4.教师发展:重建教师角色形象,提升教師生命质量

教师的职业本质上是为每个孩子创造出场的空间和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能力。教师的职业生活与个人生活无法分离,教师只有具有完整、健康的人格力量,才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真实而深远的影响。

日常教学、交往建构、团队研究、自我研修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几个工作“场景”,我们可以从教师特定的工作“场景”来研究教师角色成长,让教师在自身熟悉的领域中确认专业发展主体地位,体验、享受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成果。为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还可以将教育现场典型化,将真实的教育场景加工、改造为特定剧场,以情境活动为载体,通过剧场化重构,引导教师“做中学”,生成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升专业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贯穿一生的事业,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在人生的多幕剧场,每个教师都是全人的存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砥砺前行,自我超越,勇为典范,教师定能在教书育人中创造丰美的创造人生。

戏剧小舞台,人生大舞台。一个角色一旦诞生,就必然伴随着生命表现,不仅以角色名义完成表现,也以角色形象成就人生。剧场空间教育论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剧场空间教育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系统性,从课堂教学走向班级生活,从学校剧场走向社会剧场,实现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综合融通,让学生在境遇和表现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屈雅红,屈斯薇,吴志斌.主体间性视角下多学科融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探索——以小剧场实验话剧《收信快乐》的演出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8(02):78.

[2]陈姿含.戏剧的生命:节奏——戏剧节奏审美的解析[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 2017:24.

[3]张绍辉.话剧表演训练中的游戏感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39.

[4]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20.

[5]濮波.社会剧场化——全球化时代社会、空间、表演、人的状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2.

[6]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20.

[7]黄艳梅.儿童早期多重角色生活体验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2017(7):45.

[8]黄振强.地方戏曲的文化聚集功能——以紫金县花朝戏研究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 2010:25.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Children are the principal parts of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nds to neglect humans life and presence. The theater space is both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the activity style of constructing humans. Expression is a state of presence playing up the core idea of the theater space. The current school development should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ng persons, and schools need to integrate and construct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disciplinary teaching, class life and special programs so that students can express and develop themselves in proper theater spaces.

Key words:  theater space education; presence; life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