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近两年全国卷I化学反应原理题对高考备考的启示

2019-11-11曹云涛台晓玲徐俊龙申燕

中学化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考题试题考查

曹云涛 台晓玲 徐俊龙 申燕

一、背景介绍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第28题广东省的难度系数0.2l,区分度O.59,是全卷化学试题中难度最大、区分度较好的题目。当年考生倍感不适,高考后,全国各地的化学教师对此题的讨论此起彼伏、经久不衰。2019年全国卷I中化学必考大题仍然是28题最难,因此有必要再将近两年反应原理大题涉及相关问题再讨论。笔者针对此题进行文献调研和深入分析,并结合本人于2018年10月在广东省2019届一轮复习备考会上所做的专题讲座及交流分享,提出自己观点和思考,并以此形成备考建议,以供2020届高考有关反应原理大题备考时参考。

二、试题分析与思考

近两年全国卷I第28题的试题与答案,限于篇幅,本文不再重复呈现,读者自行查阅。

1.近两年卷I第28题的整体评价

近两年试题的共同点:选材源于化学史,设问贴近实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反应原理中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对学生认识物质的视角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利用化學热力学和动力学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动力学部分的考查更为精妙,将考试说明中最新修订成果:反应历程、活化能、有效碰撞等新增考点考查得淋漓尽致。就能力层面而言,本题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下面笔者分别从作答及拓展反思等几个角度分小题进行阐述。

2.近两年关于计算分析与思考

三、浅谈高考复习备考启示

作为一名长期坚持在高三化学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备考的方向与对策,特别是面对2018年、2019年这样的高考题反应原理题,感慨颇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一些粗浅反思。

1.需要明白高考试题所承载的功能

纵观恢复高考制度至今40余年的化学试题特点,不难看出高考化学试题总体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强调知识理解、分析推理、简单应用,到能力立意,关注信息迁移、类比推理、自主学习,再到近两年的素养立意,突出结构性质等分析、证据推理和创新意识。突出了高考独特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导向,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彰显了素质教育鲜明导向。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目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板,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例如本文所分析的这道高考题就是个典例)。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视角、方法、背景信息上下功夫(读题、审题上下苦工),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如何看待高考题,个人格局如何的思考

高考反应原理的命题技术高超,中学教师少有能望其项背的,就像有教师曾说到:“高考命题者站的高、格局大,命题绝非简单的知识点拼凑,也绝非一味的求难、求深,而是从真实历史与实践出发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与科学素养。从这一点上看,绝大部分模拟题是远远比不上高考真题的,所以说把高考真题精做、细做、小题做大、大题做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的很有必要”。其实命制一道高考题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过程,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需要命题人的厚积薄发。是否需要对知识有些敬畏?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高三教师和学生真正能静下心来反思者甚少。

3.对待化学考试成绩的一些反思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例如在高三的理综模拟考试中或真实的高考理综,化学成绩能达到90分以上或95分以上的考生寥寥无几,这说明很大一个问题,尖子生(乃至化竞生)为何惜败化学(物理有考110分的)?一直在强调所谓化学核心素养,真正到了考试时。某些考点考查的细致程度让人始料未及(考试有时过分注重细节,评分细则严苛,是核心素养所指吗?化学得满分几率太小,尖子生都对化学得分情况都感到无可奈何,很多化学教师也无法得满分)。这到底是培养人才方向错了还是命题方向有待商榷,一直是困扰本人的一个问题。一个方面说明现在的高考题是灵活度高而不是专业知识深,学生不能沉陷题海中,教师讲题也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防止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比较棘手,例如试卷讲评时,个人觉得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制定讲解计划、确定讲评思路,讲试题编制意图和特点、评学生审题和理解能力;讲审题、规范、采分点,评价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重视学生“想不到”的处理,解决“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归类讲解、究因精讲,讲变式、讲他解、讲误区,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如何处理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还需在以后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个人觉得必要时可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当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便会豁然开朗。

4.关于化学试题编制问题的思考

教师可将一些经典题目进行适当改编,例如1992年冬令营试题第7题节选,“在300 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 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这道题虽然切合近两年高频考点活化能,但要求较高,涉及阿伦尼乌斯公式及一级反应的变化关系特点远超出高考范围。可充分给出必要信息,将题目改编为:

某些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公式的一种形式表示:

①现知在300 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 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

②若鲜牛奶存放2.5小时后即变酸,则此时温度为多少?这样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生均可做答,不失为一种尝试。经研究很多年前的竞赛题,若干年后改编就可能变成了高考题。高三复习选题是一门学问,教师跳入题海,选择适合学生的,帮助学生跳出题海,做一些有价值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不少教师在这方面成绩卓越,例如新安中学的兰建祥老师典型代表作《例谈高三复习教学中对“题”材的利用》中提出,建立认知模型,帮助形成知识体系,然后深度学习,考试时知能合一,即:学精、练透、用活、考好。

5.关于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水平提升的思考

曾看过郑长龙教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两退化现象,即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如果长期教初中化学,那么,他的化学水平就退化到初中化学水平,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果长期教高中化学,那么,他的化学水平就退化到高中化学水平。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化学教师在情景创设、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化学知识的学科驾驭方面却出现了滑坡”,个人觉得这段描述直击一些高中化学教师的痛处,笔者教了十几年高中化学,对大学的四大基础化学遗忘甚多,化学学科专业水平严重下滑,解答高考题时有些都觉得没把握,更不用说竞赛题[这道28题其实也有竞赛题背景,与1997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第5题素材雷同],这样长此以往,教师不能站在一定高度,对学生的引导是缺乏化学学科素养的。因此在研究高考题时,还应关注竞赛题及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常教常更新,厚积薄发。以上这些是笔者一些粗浅看法,高三复习备考一直在路上,向各位同行多学习,共勉。

猜你喜欢

高考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