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语新闻汉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

2019-11-11曹舒婷刘海媛曹平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标题长句新闻

曹舒婷 刘海媛 曹平平

摘要:新闻是人们晓知天下事、获得资讯最为便捷、最具时效性的途径。文章从新闻的特点、新闻汉译过程中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分析,发现新闻具有语言通俗简洁和时态活用的特点,在“信、达、雅”原则的指导下,介绍了被动句、新闻标题和长句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新闻;被动句;标题;长句

中图分类号:C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36-02

一、新闻的特点

(一)语言通俗、大众化

新闻语言是传播语言,新闻作品面向社会大众。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的通俗性、大众化。例如:Making big money in spring festival,businessman happy in tiredness.(过年找大钱,老板累得乐呵呵。)该例中使用了“big”、“money”、“happy”等口语化的词汇,而没有使用“tremendous”、“wealth”、“buoyant”等相对书面化的词汇。

(二)语言简洁

新闻报道要和时间赛跑,时间性极强,同时受到版面的限制,要使大众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为丰富的信息,新闻的语言须尽量简洁,做到简明扼要,用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这一特点在新闻标题上更是突出。通俗、简明和直接应是新闻选词的首要原则,因此新闻翻译中多用小词。比如表示开始时,多用“start”少用“commence”。

(三)句式简洁

新闻的目的就是给大家阅读,如果句子冗长、句式复杂,很少会有读者花时间、花心思去研究琢磨此篇文章到底在讲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此时,简单句就成了翻译人员的首选。英语新闻还经常使用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和不定式短语等代替从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简单明了,使叙述更加清楚。例如:“The 3rd TCFL Teacher Training Seminar held at CICE”、“Trump's Position Unclear”。

(四)时态活用

英语新闻为了给读者一种现实感和及时感,经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過去。这种时态的活用在新闻标题里出现频率非常高。例如Sex doll joke gift causes uproar in Chile。

二、翻译原则

说到翻译原则,不能不说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4—1921)提出的“信、达、雅”之说。严复在1898提出此说,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学说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依旧为翻译界所引用、研究和发展,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信、达、雅”翻译理论具有如此之强的生命力,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其在指导翻译实践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从理论上讲,“信”指的是译文不但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观点和风格,还要忠实于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预期目的。但是,在现实中,这只不过是读者和译者的良好愿望而已,忠实于原作是相对而言,能达到奈达所说的“最接近的对等”就很不容易了,虽然要完全把载负着一个民族文化某个侧面的语言原原本本地复制到另一种语言中是绝对办不到的事,但我们仍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求“信”,译者必须彻底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在译语中找到接点。“达”的意思是译文通顺明白,是对翻译的基本要求。译文要简明、易懂,读起来非常舒服。绝不能佶屈聱牙、生涩难懂。“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百余年来,翻译家、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无论哪个时期,“雅”字都是公认的绝对富含美学价值的褒义词。在翻译领域,“雅”字要在翻译的艺术性框架内进行审视,必须在译文达到“信”和“达”的基础上来理解。能达到“雅”字境界的译品应该是在内容上忠实于原作,在表述上通达明快,在文字上正确规范,在文化上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三、翻译技巧

(一)使用语态变化法,地道翻译新闻被动句

在英语表达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十分常见,尤其是新闻报道,几乎随处可见。英语是一种简练、舒畅、结构性强的语言,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要求简洁、流畅。被动语态的使用正满足了这些要求。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通常由“被”这个词体现出来,但它的使用范围远远不及其在英语中的使用范围,因此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被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结构。

第一,以被动句译被动句。可借助“被”、“由”、“遭”、“受到”等词语,以表达被动语义。例如:“Funded by advertising...”可译为“由广告资助……”;“Air pollution has been called...”可译为“空气污染一直被称为……”等。

第二,化被动句为主动句。由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频率要高于其在汉语中的使用,所以为了实现英汉的相互转换,化被动为主动成为经常使用的方法。鉴于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必须适当采取某些方法来完善译文。一是保留原文主语。当原句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且不存在“by”引导的行为主体时,在翻译时常常将原句中的主语仍译为主语。例如“One list will be filled with...”可译为“一张清单上充满了……”。二是主宾颠倒。例如“Robins are found in almost every city park...”可译为“由于几乎每个城市的公园都能找到知更鸟”。三是增加主语。在翻译一些英语被动句时,找不到表示行为主体的词或词组,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增添一些例如“我们”、“大家”等不确定的主语。

(二)新闻标题的翻译

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把握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吃透原文的精神,摆脱原文字面的束缚,从汉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汉语习惯,以清晰的文字表达原文的意思。在翻译策略上,主要采用如下几种:

1.直译。当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时,可采用直译。例Light pollution dampens urban robins' song.我们可直接翻译为:光污染降低城市知更鸟的鸣声。

2.意译。当直译不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概述新闻内容或有悖汉语表达习惯时,可以采用意译法。例如:Inside Europes migrant crisis.“Inside”表示“在……之内”,若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在欧洲移民危机之内”明显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通读全文,知其大意,将其译为“欧洲移民危机的内情”。

(三)长句的翻译

由于英语靠句型、词型变化来达意,很多句子在汉语读者看来显得较长。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词的先后顺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换言之,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chronicle style),常用分句或流水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streamline the thoughts)。造句常常“短小精悍”,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简。

1.顺句操作。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结构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句子结构的转换、语序的重新调整在所难免。但是,英语中有大量的句子,包括许多较长的句子,在译成汉语时不一定都得在结构上大动手脚,有的甚至可以允许其构架照旧,按照原句的意群或停顿群顺序顺势译下去即可,这就是所谓的“顺句操作”翻译法。“顺句”除了指按句子行文结构顺序处理句子的各种成分外,还提示译者要把握好全局的结构,理顺全局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断句”则是这个操作过程的关键,“断句”即是将原句依顺序切成若干部分,成为独立的意群或停顿群。“断”一定要断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后面的事才容易做。

2.句式重构。句式重构指的是在翻译之前,将原文结构部分拆掉,或者全部重新排列,重新构造框架。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重新构造框架时所用的“材料”基本是原句本身的,即原句內容不变。句式重构在长句翻译中最为常用。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2005,(06):87-88.

[2]钱歌川.翻译的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3]廖志勤.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6,(02):44-47.

[4]徐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5]李孚生.汉英翻译基础与策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标题长句新闻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巧拨千斤解“标题”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