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笔译教材研究述评

2019-11-11薛晓瑾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薛晓瑾

[关键词]英语笔译;编撰;问题;对策

一、英语笔译教材编撰的历史与现状

经过检索英语笔译教材,根据各时期出现教材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英语笔译教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期、初生期、发展期、繁荣期。 每个时期的教材都体现了不同的特点,与翻译的学科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1949—1979年,英语笔译教材编撰还处在萌芽期,翻译课堂遵循的是严复先生的“信达雅”“案本—求信—传神—化境”等较为宏观的翻译指导理论。这个时期的翻译教材少,多以词法、句法为中心,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差异来讨论如何转换的翻译技巧,理论阐述少。

1980—1990年,英语笔译教材编撰进入初生期,高校通用的翻譯教材以张培基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1980) 和吕瑞昌等主编的《汉英翻译教程》(1983) 为代表,翻译开始作为一门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 纳入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笔译教材编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过程,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0—2007年,英语笔译教材编撰进入高速发展期。17年间国内出版的翻译教材超过600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该阶段翻译教材的显著特点为理论部分的阐述增多,开始把符号学、文化学、读者理论、语用学、信息理论等融入翻译理论中,使翻译教学的视角从原来的语言范围扩大到译语文化、译文功能、译文读者等范围,对翻译过程的分析或解释增加了理性的认识。

2008年至今,英语笔译教材编撰进入繁荣期。集中体现在翻译教材开始以系列形式出现。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 2008 年推出近40 本“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由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技能和特殊翻译等数个板块组成,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当前我国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所开设的基本课程。

二、当前英语笔译教材编撰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教材编撰中同质化问题突出

当前英语笔译教材如雨后春笋一般,但司空见惯的是很多“新教材”编写过程中通常仿照同类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方法,在理论框架上甚至照搬照抄。体现了很多教材编制者自身翻译理论研究不高,或者片面追求编撰字数。为了将来学科发展和教材水平的提升,应该有一定的教材进入门槛,或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或者根据一定时期内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需求,创新内容和编写体系及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材质量,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英语笔译教材编写理论体系。

(二)照抄照搬理论,缺乏国情学情研究

大部分笔译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国外相关教材,尤其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模式、方法和体系。但是有些教材借鉴缺乏深入分析、选择,盲目地吸收理论体系。编写翻译教材时理论直接套用母语英语的相关语文教材,只有“英”式理论而没有“中”式理论,更未能作为编写理论、原则、指导或特点列入编写大纲。这种思路编制的教材显然是不合格的教材。

(三)教材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相对繁荣的英语翻译教材编撰,对于科学地、系统的教材评价体系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一套或数套教材出版后,没有后续检测和评价,仅凭使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判断,很难客观评估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高校选择教材后,学生较少有选择和比较的空间。所以当前建设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合乎师生实际需要的评估体系或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英语翻译教材的发展具有相当意义,同时也便于高校、教师和学生选择教材。

三、对于未来英语笔译教材编撰的几点建议

(一)英语笔译教材编撰应更加科学化、多元化

要提升英语笔译教材编撰的科学性,可以通过建设翻译类教材编撰委员会,由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社等业内专家组成,对于教材进行认证。由教材作者自愿申请,由编撰委员会评价教材的基本水平,合格的给予认证并建议推广。最终在形成教材编撰—申请认证—质量评估—出版发行运作模式。同时要根据读者需求将教材多元化。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编制不同的教材,应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编写分层次、多元化教材。如自学或高职高专翻译教材、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教材、英语大类专业学生翻译教材、翻译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甚至一些专门应试翻译教材,如口译证书考试教材、CATTI 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教材等。只有针对不同读者开发不同教材,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二)翻译教材编撰应不断创新理念

英语笔译教材编写者应不断创新编撰理念。除了基本的科学性、学术性原则之外,还应该重视主体互动。即翻译教材的编撰要重视教材应用主体的意见,这里的教材应用主体应该包括潜在的教材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应该在编写笔译教材的同时就加强同教材使用者的互动。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案例教学,加强教材与学习者个人经验之间的联系,引起学习者的共鸣。

(三)英语笔译教材编撰需跨学科化

当前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技术让各种翻译软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准确,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英语笔译教材的编撰不能闭门造车,亟须加强传统英语笔译理论与翻译算法等计算机大数据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跨学科的发展笔译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教材的功能是最快转化最新翻译研究成果,当然也包括计算机辅助甚至人工智能的翻译,所以应用跨学科理论和相关理论指导教材的编撰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