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建设研究

2019-11-11万健根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体校竞技运动员

万健根

引 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沿着小学—体校—专业队(省队、体工队等)的培养模式走。这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体校是在中国国情特定阶段存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弥补社会体育群体、业余体育群体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国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体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和查阅国过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综述,进行了较为全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现阶段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与创新的建议及对策。

在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长期渗透和影响之下,世界各国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这也要求相应的管理和执行层重视各类、各级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这也是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体校早已成为除了高校和省队外的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中国还是延续着学校、体校、省队、国家队的全方位的紧密联系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模式。随着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国际地位也迅速提升。这就更体现了,体校这个平台作为我国高校、工队、省队及国家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和储备基地的重要阶段,同时也非常必要不断改善和创新管理模式与培养方式,逐步完成好中小学与体校、运动员与高校、运动员与省队之间衔接和过渡。

一、体校运动员管理现状与社会价值

(一)我国体校管理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管理与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与困境,体制落后的矛盾不断突并严重阻碍了整体发展。尤其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管理层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偏低;教育和训练层的思维和理念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运动员自身的来源和选拔类型和层次较为复杂,基础薄弱、流动性大;体校与高等院校衔接脱节;青少年阶段的运动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运动素养有待提高等。

(二)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管理、教学、训练、心理等知识信息的传播,促进了体校运动队的建设步伐也紧跟其后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体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来说,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客观地说,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是推进体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必经之路。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形成系统的运动员管理与评价体系,不仅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体校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管理者、教练、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整体文化与信息素养。

(三)提高效率、弥补不足、改善体校育人环境

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主要任务就是要为运动员提供学习、训练、比赛、生活、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应该主要包括:(1)运动员相关信息查询与完善;(2)学习与训练资料查阅;(3)比赛视频与图片的观摩学习;(4)选择性自主学习;(5)对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生活等方面的疑惑进行指导与排解;(6)心理动态分析与心理疏导。

(四)提高运动员素养

通過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促使运动员在科学文化、运动理论、思想认识、信息化素养、学习方法、运动技能能够到全面、有效、真实的对接,让运动学能够会计、有效、全面地收获和汲取更多有助于学习、训练、比赛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训练、成绩的对比与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历程,认清竞技体育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全面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体育运动水平中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目标,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

(五)提高体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也能够有效将任务模块和人员分工责任细化,能够很好地提高和完善管理与工作效能。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对管理员、教练员、运动员等进行有效分类,对工作与训练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和解决问题。

二、体校运动员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体校运动员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细分为选材管理、训练管理、竞赛管理、输送管理、跟踪管理、安置管理、系统维护等,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分析入手,系统管理。体校运动员的管理分工可以设置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专职人员,比如通过设置训练科,生活科,协助主教练,助理教练,配合学校主管领导对运动员的合理化分工管理。

构建合理的运动员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工与责任。有助于全面提升体校的育人和训练质量,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积累与培养,保持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本研究不仅结合了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心理动态等影响因素,也将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体育学等知识融合于一体,共同作用并影响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心理动态变化,缓解压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基于一个创新的独特视角。有效引导运动员健康的身心发展,以保持良好的运动成绩甚至超长发挥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赵群焕.业余体校运动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殷建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通报文献,2014,(6):132-133.

猜你喜欢

体校竞技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体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孩子们的冠军梦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