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2019-11-11郁夏朱华银
郁夏 朱华银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
引 言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的作用不言而喻,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怎样才能将创新教学作为实践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场所分散,管理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财经类专业所设立的实训场所,主要是由教学系以及各二级学院进行单独的使用和管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对管理机构进行了统一性的管理,但是,在统计绩效考核领域、执行教学计划领域、申报项目领域等众多方面,还是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导致管理不严谨,系统性较差。
(二)实践教学项目单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涉及时,缺乏多元性,不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同时还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和主动能力,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激发创新思维。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对财经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改革创新,但是由于团队主要组成人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因此严重缺乏跨专业合作。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能够于企业合作,但是不够深入,只是走表面过程。
二、“基地、项目、团队”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整合资源,建设理念先进、机制灵活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将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对高职院校具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将传统高职院校比较分散的专业类型、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室等教学模式,在功能上进行深入的优化和创新。通过具体的实践,将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场所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功能多元化的财经类综合性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集合了技术服务体系、技能鉴定体系、培训体系、科研体系、教学体系等多种模式,具有辐射范围较广、综合性较强、共享性较突出、开放性较明显等优势。与此同时,将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训基地具有的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将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构,将具体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进行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的整体设计,同时对教育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调整,将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的基地与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展开全面优化,将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具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体呈现出来。
(二)依托基地,开发综合性、生产性实训项目
1.跨专业综合实训
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而言,是将专业综合实训与专业单项实训进行合理的结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财经类专业具有的关联性强、相关性强的特点,将实际的经济环境进行高度还原和模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在对应软件建立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将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具有的隔膜彻底打破,从而,将具有众多专业对应岗位的项目实训提供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模式,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通过讲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管理等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并且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将企业的核心业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企业内部每一个而部门与企业外围服务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工商、税务、银行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企业正常运转的流程,如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明确了解企业经营的整体结构,在思想上建立宏观思维意识,将科学的团队协作管理能力和完善的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生产性实训
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通过将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具有的优势以及专业学科具有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之上,与企业进行科学的实践合作,建立一个具有生产性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进而促进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对于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而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平等互利的原则作为与財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合作的核心,高职院校提供校企活动的教师资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企业单位提供相关业务的实践指导,同时,高职院校要派遣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中,和企业工体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部对企业的整体经济业务全面了解、学习。将整理企业原始的会计凭证作为学习企业经济流程的切入点,根据税务制度的要求以及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严格、标准的处理在此基础之上,得到企业每个阶段的报表和账目。根据企业具体的业务状况和会计报表的实际数据,进行规范的纳税申报。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为企业完成业务的目的顺利实现。除此之外,学生在经过企业一系列真实的经济业务训练以后,自身具有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依托项目,建设跨系、跨专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对生产性实训项目和综合性实训项目进行科学的结合,能够将专业之间具有的限制彻底消除,为建立跨系、跨专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对一些具有生产性的实训项目而言,企业应该派遣在此领域具有专业和能力较强的员工、高职院校应该派遣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员工主要负责学生实践业务操作的指导工作以企业业务的练习工作等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选择、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日常工作的管理等内容,将双师指导具有的价值全面呈现出来,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全面优化进一步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知道,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在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前提下,将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场所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三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的融合,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新教改的要求下,实现全面改革,将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的作用,全面呈现出下来,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戴锋.高职会计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4(9):273-274.
[2]杜春宽.构建“三位一体”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8,37(26):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