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对分课堂”理论初探

2019-11-11陈宏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物理

摘    要:文章从“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武警院校学员“大学物理”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提出将“对分课堂”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中,并对“对分课堂”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究,分析了“对分课堂”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大学物理;对分课堂;武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4107(2019)010-0057-02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处于自然科学的核心地位,在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进程中、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科技成果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的。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体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武警院校学员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抽象性强,涉猎面广。该课程的开设,一方面为学员打好必要的专业课基础;另一方面旨在提高学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员开拓的创新精神、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的实战能力。因此,在为我军培养实战型的现代警官的过程中,大学物理课程发挥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1]。

一、“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国的大学教学中,诸如“翻转课堂”[2]“慕课”[3]“微课”[4]等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也同时昭然显著。这使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作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试图用上述新兴的教学模式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开始无节制地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诸如pad、手机APP等,课堂学习动机降低;反过来教师又不得不“削足适履”式的对学生降低学业要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大学的整体教学质量逐渐下滑。在此社会大环境下,武警工程大学“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也呈现不佳状态。

就学员的“学”而言,首先,学员学习功利化,只注重短期目标(期末考试),忘记了学习的长期目标(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下降。其次,武警工程大学学员一部分来源于地方高考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另一部分来源于基层部队,原有基础偏低。这就造成了学员整体知识结构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认知需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内因外因综合导致学员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日益下降,从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武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战争需求的现代化警官。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员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对传统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就教员的“教”而言,课堂是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军队院校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员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如图1)的模式,或者是教员通过提问而产生的与某几个学员间的双向活动(如图2)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师      生,生      生间交互很少;忽视了学员的主体需求,学员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和尝试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和实战化能力,大大影响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往往过分强调“幽默、风趣”的表演性课堂,这不但使教师面临“哗众取宠”的尴尬,而且也反映出讲授式的“一言堂”的枯燥与沉闷[5]。而讨论式教学模式将单边平面型的知识传授递变为多边立体型交流,扩大了教学空间,体现了“师      生,生      生”间的互动(如图3)。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员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员在讨论中形成头脑风暴,激发思维,增长智慧,接受知识。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又削弱了教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讨论式教学也不适合大班教学[6]。更重要的是,纯粹的讨论式教学模式不利于系统性讲授物理知识。

二、“大学物理”课程“对分课堂”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针对武警工程大学学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物理”授课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武警工程大学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武警院校“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7],首次探索了“对分课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理论。

2014年张学新教授综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了“对分课堂”模式,其核心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8]。“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的分为教师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简称PAD课堂,其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9]。

“PAD课堂”自提出以来,国内50余所学校已完成了首轮试点教学,成效显著;同时“PAD课堂”在澳大利亚的詹姆斯·库克大学心理学系也有类似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已于2014年6月立项研究。目前,“PAD课堂”不仅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大学英语、微生物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学科,而且已被某些理工科课堂所采用,如上海理工大学饶俊峰教授已成功地将“对分课堂”应用于“脉冲技术与等离子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再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黄寿生教师发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对分课堂”应用于武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究。

三、“大学物理”理“对分课堂”的优势

“对分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学习动机上调动学员的内在学习积极性,这正是“大学物理”课堂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学习动机是激发学员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學员要带着作业参与讨论,在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下和军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调动下,“皮克马利翁效应”对学员产生了作用。学员在课下的学习会更认真、主动,信息科技发展下的网络终端也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员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内化吸收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实践,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基本品质。内化吸收作为独立型学习的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水平的学员其内化吸收的速度和内化吸收的方式不同,学员们可以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10]。这样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充分地实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而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即学员由原有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学习需求的不同,这是比“分层次教学法”更有效[11]、更省时省力的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模式保留了课堂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保证了物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有效性,保证了教员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这对“大学物理”这门既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理工科课程来说,是纯粹的讨论式课堂、翻转课堂和慕课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对分课堂”兼容了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符合个体物理知识学习的认知心理规律,将其引入到武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可以解决军校学员物理知识结构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它也有效地实现了“物理教学+互联网”模式,从而可大大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这将是武警工程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课堂改革的一大举措,有望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宏.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增强“合训学员”的成就感[J].    火箭军院校教育,2016,(4).

[2]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    教育研究,2013,(8).

[3][英]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王宝华,何欣蕾,译.    教育研究,2014,(5).

[4]宋金璠,郭新峰,王生钊,等.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的应用[J].物理实验,2015,(2).

[5][7][8][9][10]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    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6]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    学报,2005,(12).

[11]许杰.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牡丹江大学      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大学物理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创新平台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