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空间拓展的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索
2019-11-11朱卫卿
朱卫卿
摘 要: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推动“思政课”教学由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将注重能力与素质提高的过程性考核和注重知识学习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平时+期末、课堂+网络”的立体化考核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际效果,培养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空间;立体化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06-04
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偏低”、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许多高校思政课应积极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除了从加强学科建设、采用专题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之外,还需结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深化考核模式改革作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一、考核模式改革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考核模式作为由课堂教学效果向学生综合素质转化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空间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该门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思政课”当然也不例外。
(一)提升“思政课”学科地位的需要
2015年8月17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尚未落实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1]。相比于其他学科,“思政课”作为公共课,其教学易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要提升“思政课”的传统地位,“思政课”自身必须要有所作为,需要认真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状况,建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强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创新性、应用性、理论性及影响力。一旦“思政课”的非权力影响力上升,其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就会相应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需要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考核模式是思政课教学的直接“指挥棒”,“考法”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法”的改变、最终导致“学法”的改变。要想深化“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就必须在教材内容的整理、课堂教学形式的更新、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下大功夫。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思政课考核的新方法,实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思政课考试模式,来反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改革,加强师生的互动,发展立体式的教学,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可以真正参与到整个思政课课程中来,在兼顾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解决“思政课”教与学矛盾的需要
传统的单一知识识记式的“思政课”考试模式中,期末考试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占据了大半比重,致使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思政课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在平时的学习中漠视过程的参与,教师的授课热情往往会遭受很大打击,整个思政课教学效果必然低下。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根据“过程性、多元性、实践性、应用性”新型“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总体思路,按照“思政课”各门课程的自身特点,选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尤其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考核,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探索、共同成长,既彰显了多元性也突出了实践性,有效解决思政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教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载着价值引领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使命。近几年来,教育部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考核模式的改革正是通过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实现思政课从传统的“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学生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以需求者——学生为本建构的思政课评价体系才能得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结论”[2]。
二、基于教学空间拓展的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构建
教学空间是“以教学活动的发生为存在的前提,由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场所、设施、参与者等各因素之间所释放出来的教学影响共同构成的一种存在样态”[3]。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学形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至课外、校外、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并且,在分析思政理论课程现有考核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模式的激励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尤其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個方面着手进行。
(一)课内+课外
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把课内考核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树立活动意识、开发活动资源,克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思维,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位、以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本位。这当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给学生以充足的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的实效。以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为例,可以结合该课程的知识点或者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如重要人物的评价、重大事件的解析等,预先布置相关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主讲人,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发言稿,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辨明真伪。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得分,并且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评与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辨别认识那些非主导、非主流的思想道德文化以消除学生的错误性、绝对性、片面性观点。
课堂之外同样也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课外考核同样也是课内考核的延伸,课外考核主要是布置一些学生相对轻松的作业,去拓展课堂理论知识以外的认识水平。同样以“概论”课程为例,针对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相关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兼具思想性及艺术性的经典优秀影视作品,或观看一些优秀翔实的纪录片。生动直观的影像视觉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影视作品的选择上可以考虑推荐一些结合当地的优秀文化及思想的影片。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后需撰写一定字数的观后感,教师予以评阅并给出成绩。
(二)校内+校外
“思政课”教学也必须根植于人的现实生活的主体性活动中。校园生活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理论教育活动资源,合理开发这些校园资源,大力传播社会主导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文化。校内考核主要是将课程教学与校园各类活动如校园学生党建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公寓文化建设等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校内考核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提交一些参与校园活动的图片和文字,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校外教学基地是学生开展校外教学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多数高校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实践基地、人伦教育基地、现代化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国防法制教育基地等。校外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参与校外教学基地活动的各种表现和感悟,要求学生在返校后一定时间内根据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或撰写观后感,或制作材料向全班学生汇报。通过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政课校外课堂教学体系,学生直接通过看、听、行去切身体验和感受现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进行了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理论+实践
理论考核是“思政课”传统考核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推进考核模式改革的今天同样不能忽视,正如前文所言,“思政课”仅有理论教学是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的,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政课”的实践考核。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性教学必须首先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
从理论教学的特点及可操作性和效果等方面考虑,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有两种:一是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感知性实践。实践考核主要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以“概论”课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知识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组织学生成立社会实践小分队,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和社区指导教师带领和指导下,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前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变化,比如住宅、服饰、风俗、收入、代步工具等方面做调研,探讨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认识新时代对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影响。
(四)平时+期末
为了杜绝以往传统考核模式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低而导致不少学生忽视平时学习的弊端,“思政课”主管部门及相关教研室应制定思政课平时成绩考核试行办法,将学生整学期的总体表现全方位地纳入学生考核,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遵守课堂纪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尤为需要强调在平常校园生活中出现违法乱纪,受校级以上处分者,该课程为零分。此外也应设定奖励加分的条目,鼓励学生多做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任课教师要与任课班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以便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到平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期末考核是以笔试考核为主,传统的期末考核试卷题型无外乎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或给定题目的论述题,这样考核模式的优点是方便、简洁,整齐划一,但过于偏重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概念、特征等理论知识的记忆,可以简化题目类型,适当增加期末考核中主观性试题的比例,更多地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反过来也能够促使任课教师不断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哪里存在问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不断改进,有利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现实+网络
现实考核是“思政课”考核的常态形式,如前所述,它包括对课堂表现、出勤、校园活动表现、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考核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构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需要。
近年来,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思政课”网络考核平台成为一种趋势,常熟理工学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投入数十万资金开发了一整套网络考核系统,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专利认证。网络考核平台是由校园网服务、考核系统和师生互动三大模块组成,考核系统则包括了平时作业系统、社会实践作业系统、试卷考试系统。基于互联网的“思政课”考核创新与网络教学平台相得益彰,建构和应用网络考核平台,需要在“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理念指导下与课堂、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并大力开展网络考核平台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进了传统考核模式的改革,既能节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创新师生沟通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將主观能动性融入学习中。
三、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当今社会事物是时刻变化的,“思政课”教学也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单一知识识记式的“思政课”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拓展考核模式的多样化,推进立体式的考核模式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考核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4]。
(一)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成效
1.立体化考核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考核模式的改革推动课程结构的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空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各类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读书会、辩论赛、时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撰写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丰富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途径,使思政課发挥最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基础理论性知识考核的同时,重点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有显著提高。再者学生价值观认同度大幅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承担了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时代重任;同时它也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弘扬人文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立体化考核模式有利于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给“思政课”任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前要制定本次活动的实践教学教案,应精心准备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过程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任课教师在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对学生开展专题培训,在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座谈研讨等活动结束后,需要评阅学生的调查报告、观后感、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成绩并评选出优秀实践教学作业。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会或报告会(学生谈收获、体会等),并对本次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总结报告备案。
压力同时也是动力,“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考核模式的改革需要任课教师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优化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要由传统的教学型角色向研究型角色转变,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已经丧失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网络时代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推动教学。高校需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应鼓励“思政课”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通过参加“思政课”培训进修、访问访学、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3.立体化考核模式有利于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创新“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教学活动的理念,推进了“思政课”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
创新“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过程中离不开学校的各项保障机制,首先学校高层领导要给予重视,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指出高校必须大力支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确保资源的有效整合。其次“思政课”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加强同教学管理单位如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单位的系统联动,进行沟通交流并力争得到这些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保证“思政课”教学改革活动得到有效支持,保证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专项经费能够到位,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提升思政课的地位,又能促进学校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推进“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校在推进“思政课”立体化考核模式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行多元化、多层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压力。这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不断去优化立体式考核模式,尤其需要结合高校工程以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在“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6],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 号.
[2]肖映胜,张耀灿.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思考[J].中国 高等教育,2011,(6).
[3]齐军.教学空间的内涵及与邻近概念的关系摭论[J].上海 教育科研,2011,(4).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 [2018-09-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 1114051345.htm.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