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实践探析

2019-11-11齐勇温丽娟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

齐勇 温丽娟

摘    要:为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思政课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趋势,文章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试点运行状况,并对SPOC课程与传统课堂的优劣对比,对二者有机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48-02

当下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第二,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不够;第三,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够;第四,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1]。

为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组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采取了试点运行的方式,尝试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SPOC,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2]。“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O2O的理念,即线上线下相结合,将知识讲授以视频为载体发布于网络平台之上支持学习者课前自学,知识的内化完善则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3]。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对课程运行进行了效果检验和经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试点运行的实施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试点运行的申请

课程团队鉴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之前已初步具备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为检验平台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以尽早建成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推广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团队向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申请并获得批准,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在该校部分班级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翻转课堂教学试点工作。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试点运行的实施

课程团队选出不同年龄、教龄、职称的教师: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参与试点工作,并在黑龙江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班级中选择了不同院系、层次、基础的专业班级进行了课程运行的试点工作。

选择进行试点的专业班级共计30个自然班。

其中包括:本科标准班24个,国际班6个。

纯文科专业班级3个,纯理工专业班级21个,文理兼招专业班级4个,艺术类班级两个。

全部采取两个自然班合并的小班授课模式,与团队其他教师传统授课模式同步进行授课和期末考试。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授课方式和内容

1.依据新的2018修订版教材,利用课程平台辅助试点班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自主学习,学生利用知识点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内容学习、加深原理内涵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目的。

2.试点班级进行混合式教学(线上视频教学+线下见面课),其中视频教学32学时,见面课16学时,共计48学时。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实践效果解析

(一)课程运行效果的量化分析

课程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试点运行一轮之后,及时对授课对象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调查问题主要围绕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对比、对SPOC认可度(包括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对课程改革未来趋势的认知,以及对SPOC运行的建议和意见等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75名学生中,認为SPOC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知识含量更高、趣味性更强占78.9%;认为SPOC更有助于贴近和了解现实的占比56%。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自我认为SPOC更具优势的、更受欢迎的占比超过87.2%;认为身边多数学生更喜欢SPOC形式的占比73.9%。85%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获得学习时间更大的自由度,81.9%的学生认为能够自觉自律完成相关学习和测试,80%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正。90.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代表了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平台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库。

(二)课程运行效果反思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SPOC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1.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兴趣,减少了学生的偏见和拒斥。在思政课程体系中,全国思政课专家和教师公认的最为学生所拒斥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其特色是理论抽象,着重于本质规律的探索,容易造成趣味性相对缺乏,让学生感觉与日常生活存在间距。通过试点运行,个性化学习自由度大大提升,时间利用更加高效,资料的丰富性也远远超越于传统课堂的界限,这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根据2018年9月平台访问率统计,访问数达到850758次,按照试点班级共约900人(每班约30人,30个自然班),课程共分为44个专题计算,平均每个学生访问每个专题相关内容达22次左右,表明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预习、反复听课复习、随时回头查找答案的过程,这远超过传统课堂教师讲完就走,学生听完就忘的尴尬局面。

2.课程过程考核更加高效。运用“学习通”APP进行即时考核,通过二维码考核、手势签到等趣味性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大大节约了考勤时间,以往考勤需要10分钟左右,而利用手势签到只需要一分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学习中的随机弹题和错题强制重播遏制了学生“挂机式”刷课,达到了自由度与约束性有机结合。

3.即时在线交流,及时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SPOC模式中,交互讨论式问题解析教学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沟通顺畅,随时在线提问,老师随时解答,并对共性问题进行线下讨论和解答,在情境模拟中使学生澄清了思想误区,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交流,学生往往更愿意突破课程内容的束缚,主动向教师寻求生活问题的答案。这说明,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亲和力大大增加,颠覆了师生间主客对立关系,形成平等的主体际关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思想引导,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由于教师已经把问题体系落脚到了价值观体系,所以这种问题解析式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进行是非判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4]

4.成绩更加客观公正,增加学生信服感。平台自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给定平时成绩,根据题库自动生成随机试卷,进行期末测试并给定成绩,极大避免了“人情分”出现。从过程监控到期末考试,成绩的公正性使学生信服,本学期成绩给定后无一名学生找老师“求分”“要分”,也没有一名学生对成绩提出质疑。

5.最重要的成果在于,课程的运行受到了绝大多数试点学生的喜爱。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优于传统课堂,认为这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交流的相对隐蔽性使得部分性格膽小羞怯,不善于课堂发言的学生能畅所欲言,勇敢对教师提问和表达个人观点。

6.考试成绩分析的结果显示,SPOC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从不同基础的学生差异来看,与以往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相比差距有一定缩小。从考试平均成绩随机抽样对比来看,试点班级生均成绩与传统教学班级面对同一套试卷的生均成绩对比分析显示,前者平均分高于后者0.5个百分点,如果暂时不计入国际班的成绩,则前者与后者平均分值差会进一步拉大至2%。从考试题型得分来看,基础知识掌握部分,试点班级得分与普通班级没有明显差异,在知识实际运用部分,试点班级得分高于普通班级。说明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更加勤于思考,在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方面得到了更为实际的训练。

7.SPOC课程建设与团队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促进了课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课程的建设为依托,团队有效地锻炼了教师能力,课程建设的两年多来,教师经验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教学自信心明显增强。团队年轻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思政课教学骨干”,省级“精彩微课”“精彩案例”、教学大奖赛三等奖,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师”等教学奖励。围绕课程建设,团队年轻教师先后获得省级教育教学“十二五”“十三五”重点课题和一系列校级课题立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以团队建设促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带动团队建设成绩喜人。

总体来看,通过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可以将理论课抽象刻板的印象转化为灵活丰富的面貌,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都需要重要的转换和改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对于教师的成长与观念革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良性效果可期。但作为刚刚开始的探索,课程仅仅完成了雏形建设,在理念更新、方法创新、主题设计、资料建设、内容扩展、题库更新等很多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也存在着学生学习诚信、过程监控等隐忧,这是团队未来面临的持续性挑战与艰巨性任务。

(为清晰区分文中所涉及到的班级,本文提出了一些区分性概念。根据是否参加网络开放课程运行试点,将班级分为试点专业班级和标准班级;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为国际班和普通班;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分为文科班级和理工班级、文理兼招专业班级、艺术类班级。文中的区分仅涉及在试点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不涉及班级之间的待遇和评价差别,在此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

[1]吴争春.基于SPOC 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模式改革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2][4]吴九占,郭宇.基于SPOC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的多维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

[3]朱春鹰.“微时代”教学模式的变化 对学习效果影响的    实证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6).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