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2019-11-11程亚兰王义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竹山县脱贫攻坚

程亚兰 王义红

摘要: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地处秦巴腹地的竹山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通过全县人民三年奋力攻坚,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和方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36%下降至2017年12%以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地处深山环境资源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阶段如何处理好资金拨付与监管,异地搬迁稳得住与能致富,扶贫与扶志、扶智,短期目标与长效机制,脱贫与返贫,贫困与非贫困等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竹山县;贫困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9)04-0029-05

根据十堰市委统战部和扶贫办2018年度《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民建十堰市委组建工作专班围绕“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这一主题,于近期选择竹山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竹山县位于秦巴山腹地、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与陕西平利、白河,重庆巫溪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47万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经过

首先民建十堰市委调研组与竹山县统战部门进行了工作接洽,初步了解了竹山县扶贫攻坚的大致情况,确定了调研行程和具体安排。

第二天上午,调研组到达上庸镇南坝村,对异地搬迁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并听取了村、镇两级情况汇报和村民意见。随后,调研组到达上庸镇政府、文峰乡太和村对产业扶贫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并听取了圣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见田花卉专业合作社、太和梅花谷旅游公司及当地政府的情况汇报。

第三天调研组出席了竹山县专题座谈会,与县领导杨金銮、殷世山,统战部、扶贫办、住建局、经信局、旅游局、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工商联、农商银行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民营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了各部门、各系统、各战线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情况汇报。

(二)调研内容

通过三天的实地查访、座谈交流、资料采集,对竹山县贫困人口识别、精准脱贫、异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资金管理、企业帮扶等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调研感受

调研组认为竹山县扶贫工作干部对相关政策非常熟悉,全县扶贫数据把握准确,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态度认真,交流工作坦诚,汇报情况真实;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非常拥护,对于各级干部的工作比较满意。

二、脱贫任务推进现状

竹山县在脱贫攻坚方面,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一切”的干劲推动脱贫攻坚,目前脱贫进度达到了中央要求的基本标准,拟于2019年整县摘帽,2020年巩固完成。

(一)贫困人口结构情况

1.贫困人口及脱贫进展

2.贫困村及出列进展

(二)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三)脱贫攻坚制约的关键因素

1.环境条件资源基础差。现有贫困村多在深山,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差,任务重成本高,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缺少龙头企业,持续增收能力不强,留守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经营能力低,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3.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贫困村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三、脱贫工作亮点

(一)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及动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竹山县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程序规范、过程到位,不仅严格执行了国务院、省扶贫部门“两公示一公告”的识别规定开展“比对筛选”,而且制定了详细、完善的操作程序,确保了“档外无真贫、档内无硬伤”。

1.贫困人口进入程序:第一步,成立民主评议小组。第二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对现有贫困户按照“七进八不进”标准和省定负面清单逐一评议,确定是否有剔除对象;对其他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农户和人口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有新增对象。两类评议结果在村民小组内公示。第三步,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各村民小組评议公示结束后,以村为单位召集民主评议小组会议,对各村民小组评议的结果进行“专班测评”。测评结果以村为单位集中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第四步,乡镇审核。第五步,信息核准。第六步,核对录入。

2.贫困人口退出程序:第一步,采取民主评议。对照“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各村开展评议,按照年度脱贫计划,拟定脱贫名单。第二步,核实认可。贫困人口脱贫名单经村两委、工作队核实,得到拟脱贫人口认可。第三步,公示公告。脱贫名单经拟脱贫人口认可后,在村内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公告脱贫。第四步,脱贫退出。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进行脱贫标记。

3.贫困认定矛盾解决方案:通过公正的操作程序,认定结果以群众评议和核查打分为主,评议结果和各类惠民政策项目阳光透明公开,工作中注重精神脱贫,同时关注非贫困户,提高群众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

1.调整充实脱贫攻坚领导力量。为了加快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县四大家牵头成立“一办十四组”,每一名县领导挂职一个组,每乡镇设一个指挥部,严格落实县、乡、村、企四级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大资源”,加快了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

在扶貧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不能麻痹大意,不能一“搬”了事,一定要深思熟虑,把困难想多一点,把办法考虑远一点,通过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来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难题,真正让他们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真正找到归属感,拥有更多幸福感。

(三)处理好扶贫与扶智、扶志的关系问题。

扶贫工作中有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一方面存在少数人思想落后、懒惰成性、心灵不纯洁、“一等二靠三要”、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部分贫困化不愿早日脱贫,害怕脱贫脱政策、脱帮扶、脱依靠的依赖心理。

针对此类问题一是要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步推进,将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正面激励,探索治懒措施,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切实解决部分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二是要引导群众“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苦干不苦熬”,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三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四)处理好短期目标与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深度贫困县由于脱贫摘帽是头号政治任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和脱贫时间表,因此脱贫攻坚短期成效明显,贫困户脱贫速度较快。以贫困户短期物质保障提升和短期收入增长为考核标准的脱贫工作,虽然能够短期内快速推动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但这种脱贫方式大多是在严重依赖政府倾斜性资金投入和“保姆式”政策呵护下完成的,光靠输血没有造血能力是不长久的。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保障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竹山县的全域旅游产业的来建立长效机制,应该是脱贫的关键和方向。竹山县旅游资源良好,已经初具规模,对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建议市、县两级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将带动脱贫功能强的旅游项目纳入全市旅游规划,与知名景区打包开发新线路,协助推广宣传。

(五)处理好一手抓脱贫,一手防返贫问题。

根据贫困分类统计数据得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因病返贫、无技术返贫占比超过50%。因此如何防止一边“输血”、一边“失血”、无力造血再度返贫现象的发生,也是扶贫攻坚的要啃的一块硬骨头。部分贫困村不仅“三留守”情况严重,而且单身汉情况也很突出,这一社会问题原因复杂,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为防止脱贫群众再返贫,应建立长效扶贫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力度不降,持续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贫困户铺好长久的致富之路,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从根本上脱贫。通过产业扶贫,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在家门口挣钱养家,解决三留守问题,关爱鳏寡孤独,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和社会文明。

(六)处理好非贫困户与贫困户的攀比及新的社会矛盾问题。

调研中发现基层不乏这样的例子:同户分家的两兄弟,哥哥勤劳苦干,常年在外务工也盖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懒惰的弟弟却因为当上了贫困户,近乎无偿地获得一套住房。这种“给”出来的社会矛盾,也让不少未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的非贫困户十分羡慕,导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结下“梁子”,引发不少争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干群之间的矛盾凸显,深层次原因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心理,难以兼顾好边缘贫困群体和对农民整体思想教育缺失等问题,折射出的是当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问题。

针对此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思想再教育力度。对农民的道德教化乃至思想再教育一定要破题,不仅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来抓,更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再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在产业扶贫实践中,不仅应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同时吸引一般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互促互进,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Abstract: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first livelihood project and the focus of all current work. We will resolutely win and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ensure that all poor areas and poor people will enter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y 2020. This is the solemn commitmen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o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Zhushan County,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Qinba,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National Middle 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and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nba Mountain Area. It is one of the 29 key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ies and one of the nine deep poverty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In the three years, the county people struggled to tackle the problem and innovated ways and meth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fell from 36% in 2015 to below 12% in 2017.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staged victory have been achieved in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po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s, weak self-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many constraint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task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still very arduous. At this stage, how to deal with the disburs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funds, the relocation of the land and the ability to get ric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mbition prompt,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short-term goals and long-term mechanisms, out of poverty  and poverty returning, poverty and non-poverty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Poor counties; Poverty eradication; Research Report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竹山县脱贫攻坚
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探析
——以A市C县八个村庄为例
包泽祥 藏石欣赏
张金保 藏石欣赏
宋令伟 藏石欣赏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德江县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知识产权案件在审判中有关证据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