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课程:用镜头记录成长

2019-11-11张丽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课程

张丽荣

微电影集文学、摄影、绘画、音乐、表演、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形式丰富,内涵深刻,非常适合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载体。因此,学校挖掘微电影的育人价值,将微电影课程纳入学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陶冶性情,提升能力。

开展通识性课程,为微电影创作打下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今媒介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运用各类媒介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如中年级的入门课“推开数字化学习之门”,帮助学生理解媒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选取恰当的媒介形式;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树立规范、安全使用媒介的意识。高年级的“我的新闻我来做”“玩转广告”“我的大动画”“一起制作微电影”等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媒介的运作方式、媒介产品的制作流程、隐含的价值观等,培养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媒介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宣传正能量。

通识性课程提高了学生对数字媒体的认知,让学生明确了媒体不只具有娱乐功能,更是人类获取信息,记录、表达生活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并践行媒介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以及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设置个性化课程,为微电影创作提供助力。在学习通识性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支持对微电影有特殊学习兴趣的学生自主申报成立微电影社团,并聘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开设个性化课程。

拍摄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不停的场景下变换景别进行拍摄,并通过对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的调整以及利用推、拉、摇、移、升、降、甩等拍摄手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拍摄出来。拍摄后,专业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相关软件剪辑视频和添加字幕,并通过对字幕阴影、描边、颜色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影片的风格。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成功拍摄了《发明家的童年》《“种花家”》《车手行为变形记》等微电影,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把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并培养了沟通协作等多种能力。

以微电影《车手行为变形记》为例,内容来源于一个学生的真实经历:小A同学发现爸爸在开车时常拿起手机接打电话或看短信,他觉得非常危险,于是想制作一个电子提示器限制这种行为。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小A完成了这个作品,并让爸爸改变了不安全的驾驶习惯。学生们确定了拍摄主题后,采访人物原型,在多次沟通中确定剧本的最终版本,拍摄中运用所学知识,相互协调、合作,最终高质量完成了拍摄工作。

学生们用镜头记录生活,讲好童年故事,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坚持,为未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