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2019-11-11傅小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傅小芳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共设10个分论坛,分论坛三围绕“劳动教育与学生发展”主题展开,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介绍了对劳动教育的新理解和新实践。

劳动教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做好劳动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理解劳动教育,了解劳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劳动教育途径,让学生真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

重新理解劳动教育

做好劳动教育,我们首先要深入理解劳动教育。新时期,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不变,实践活动的性质不变,但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个性发展的需求都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劳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我们要以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指导劳动教育。

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体验创造乐趣,学会解决问题。

要强化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通过符合时代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劳动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技术意识、创新设计能力、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劳动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形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情争着做”。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手指更灵活、头脑更敏捷、内心更充实。

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观察与模仿、尝试与体验、设计与创新等环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要关注科技发展。设计体现最新发展要求的新项目,增添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综合经济、道德、法律、伦理、环境、审美等要素进行思考和判断。

构建劳动教育生态系统

社会大背景、学校小环境、原有的基础、现有的政策、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以及社会、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以教育生态观为指导,构建全员参与、全面兼顾、全渠道实施、全过程开展、全方位支持的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全员参与。将劳动教育看作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学生、教师、专家、企业等都视劳动教育为己任,从而形成“劳动教育关注人人,人人关注劳动教育”的教育大环境。

全面兼顾。关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劳动与生产、独立的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等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此来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全渠道实施。在社会层面,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的横向协同。在学校层面,突出独立设置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设置兴趣课、社团活动、校外活动、企业实践等校内外兴趣活动课程作为补充,并关注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促创新”。

全过程开展。关注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的纵向贯通。对于具体的劳动技术教学项目,从需求出发,开展包括方案设计、实践操作、评价改进、拓展创新等环节在内的教学活动,关注劳动与技术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全方位支持。从政策支持、人员配备、资金扶持、实践基地和监督评价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给劳动教育课程必要的名分和课时,独立设置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并与高中技术课程有效衔接;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课程标准,以确保课程规范有序开展;建设一支专兼职混编的劳动技术教师队伍,以确保师资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加大教材、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建设,以确保教学实践活动的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和指导评价,以确保劳动教育正常有序、保质保量开展。

优化劳动教育教学

劳动教育既要“顶天”又要“落地”,教师应立足课程主渠道、打造教学主阵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内容、调节教学节奏、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情况和教师经验等,创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对于以实践性操作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劳动与技术教学而言,尤其重要的是,需要调适好教学目标的普适性和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激发学生的劳动激情和学习动力。

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劳动与技术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可根据校情、学情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时,力争存高度、求适度、有难度,给每个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和提高劳动素养的机会。

调节教学节奏。关注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搭建学习阶梯,通过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项目安排,不断提高学习难度,使学生获得充分且有序的实践锻炼机会;关注理论与实践、讲解与探究的时间分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创新思维,促进深度学习,使学生拥有生成和建构思想和方法的空间。

开发教学资源。合理选择、使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说服和动员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家长等支持和参与劳动技术教学活动;开发教学场所,将专用教室、活动室等校内场所和博物馆、体验中心等校外场所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开发教学材料,准备实物、课件、辅助材料,开发微课、线上课程等辅助教学。

完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标准有效化、評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评价目标人性化,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外显的劳动技术水平,而且关注学生在思维、知识、方法、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内隐的劳动技术素养,使评价成为学习的有效检验,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依据。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