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2019-11-11白计明
白计明
中医提倡“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这与教育之道是相通的。
1.顺四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人的成长要遵循生命规律,人的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从家庭教育看,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课外班,忽视了对孩子的健康、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孩子们或许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却“累倒在了起跑线上”。从学校教育看,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的现象,后果是:小学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大学却在进行习惯培养,很多大学生搞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
因此,教育要“授之以时”。小学要呵护童趣好奇,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初中生有了独立意志,就要针对独立个性进行团队合作教育,培养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高中生正在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时就要通过学科教学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学会主动担当;大学时,学生要有一技之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样循序渐进,一个人就会在所受的教育中获得需要的能力和品质。
2.节饮食——教给学生最有生命力的知识
现在,家长和老师塞给学生各种学习辅导资料,不断给学生“加餐”,造成不少学生“厌学(食)”。越厌越补,越补越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知识,要懂得取舍,要回到学习的根本。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它们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成,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学习的过程是掌握学习能力的过程,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应该让学生在“领悟”中学会“生发”。
3.调情志——引导学生的情感和心智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的情志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志。教师应做学生情感的引导者,让沾沾自喜的学生变得谦和,让忧虑的学生变得快乐,让胆小的学生变得坚强……但是,当前,教师将精力大都投入到教学研究中,较少思考内心情志。
教师要与自己所教的学科“心智”统一,要意识到每一门学科背后都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一种强大的心智力量,教师能“悟”到多少,学生就会得到多少。
4.慎医药——采用正确的批评方式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批评甚至惩戒。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学生的“生长点”,所以,在校园里发生的“错误”也是教育的重要契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机会,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但批评也要经过“包装”,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使批评既能“治病”又不“苦口”。
本文得到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为个案”(课题编号BIB14172)课题组的支持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