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知识呈现方式才是学生需要的

2019-11-11于会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方程式矛盾教材

于会祥,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主持或参与了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激发困难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等课题,以及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中学六年一贯制二、四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校长引领教学改革不能盲目追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考》等论文一百余篇,出版《教育教学新探》《典型例题的拓展与应用》等著作13部。

教师的“教”离不开“教法”,而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选择适合的教法,本身就是对学生最重要的学法指导,这也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应有之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受教师教学习惯、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对“教法”的选择仍然比较单一。在研究这一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知识呈现方式的选择和设计非常值得研究。我们谈论教学方法,立足点之一就是教师对所授知识呈现方式的选择和设计。每一种呈现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呈现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不同。从大的方面讲,教材、课件、实验室、文本等都是知识呈现的载体,但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把具体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智慧和其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进而言之,我们对所授知识呈现方式的设计,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品质。

例如,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甲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儿子们》之前,出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想一想,在三个妈妈的心中,儿子各是什么样的?妈妈打水回来,儿子们又是怎么做的?针对这样的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思考:学生默读完后再呈现问题可不可以?为什么在默读前就呈现?哪个效果会更好?这两个问题为什么同时呈现?可不可以先呈现第一个,默读完后再呈现第二个呢?

同一节课上,在学生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前没有具体要求;待学生读完后,她问学生:“大家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有五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他们的困惑。然后,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来解答问题。

问题来源于学生,实际上是知识的呈现方式之一。不管问题来源于教师还是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磨教学设计以及采用的知识呈现方式,或者说具体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节高中化学复习课上,要复习10个典型的钠、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方程式。课堂上是这样呈现的:老师说“铝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就在笔记本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就这样,老师说一个,学生写一个。写完10个方程式后,老师纠错,然后对前5个方程式和后5个方程式的共性分别进行分析。客观地说,这样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很常见,非常机械呆板,很难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就复习课而言,知识的呈现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应该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应该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信息的加工和甄别,让学习在更高层次上发生。为此,课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讨,针对学情提出了如下呈现方式。首先,请學生们推荐最能体现钠、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10个反应并说明理由。然后,请学生们设计制备钠、铝、铁三种金属单质的路线并用流程图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知识呈现的重要方式,重视教材、深研教材不管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重要的任务。著名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材与学生的矛盾,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运动而展开的。其他矛盾都是从属并为解决这对主要矛盾而存在和发展的。在教材与学生这对主要矛盾中,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矛盾的主体力量,解决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主要靠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不能由别人代替。”因此,教师要在理解课标、深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材的呈现方式,发挥好解决这一“矛盾”的桥梁作用。

课本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教学媒介,依据课程标准而编,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编写者在编写体例上注意到了教师的教,所以称之为“教材”;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学,因此也称之为“学材”,这和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高中历史教材在正文中就设置了“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探究学习总结”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结合学习内容对不同知识的及时呈现,教师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用好这些资源,或将其有机纳入课堂并适时地呈现给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另外,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教师一般只会在新的一章开启时带领学生阅读、分析章序,构建整章知识框架,而后面的教学就是孤立地按节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每节新授课前,以完善知识体系的方式引入新课题,让新课的出现不那么突兀、单薄,同时在每节课小结时,再次与章序对接。在这样一次次有意识的呈现中,学生反复体味章序的价值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总之,我们对知识呈现方式的设计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兴趣和质量。立足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处理教材、设计问题、呈现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方程式矛盾教材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配化学方程式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挑战一级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