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北修锁人
2019-11-11顾亚红
顾亚红
护城河旁,有条不甚开阔的路,名濠北路。路北,有一修锁摊。摊无名,修锁人却算得上是个“老风流”。
修锁人一头黑发,茂盛,恣肆,不掺杂色,不修剪,蓄着。蓄到一定程度,还是不剪,寻根橡皮筋,于脑后一拢。
这根马尾,足够招摇。修锁人似乎还觉不够拉风,时不时地从塞满刷钩、撞枪、钥匙串的修理台前抬起头,望风一甩。别说,这一甩还真甩出点刘欢的味道来。不过,他可没少惹来老派人的白眼。
修锁人的老婆在离修锁摊旁不足10米的地方支一辆破三轮,卖水果。老婆心直口快:“我家老鬼扎马尾是赶时髦?屁!舍不得花几个理发的钱!我命苦哦,嫁這么个抠门老鬼,真是眼睛挨屁打瞎了!”
修锁人嘿嘿地笑。只要老婆在,修锁人定然低眉顺眼,就连放屁,都恨不能调成振动模式,哪还敢甩马尾?但,这并不妨碍修锁人晚间华丽变身,成为人人争抢的舞搭子!
单靠修锁,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不过,别担心,这个拉风的修锁人,其实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他会的手艺多着呢:开锁修锁、配钥匙、修拉链、钉牛仔扣子、打皮带眼儿……如果哪天看到他蹲在别的摊位上帮忙客串修鞋的或者补胎的,我们可真的一点都不吃惊。
如此,修锁人几乎成了濠北第一忙人。修锁摊支在那,修锁人通常却在其他地方忙活。不过,真有生意,也误不了。摊位前,有块纸板,在风中欢快地招摇:“人在附近,有需求,打手机……”
有一回,我把钥匙锁在了屋里,情急之下,打了110。110派来的“专家”正动员我换锁呢,修锁人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也来了。不说话,他抱臂,站一旁,听。
我这锁用了才不到两年,真没必要换。加之锁的售价与上门服务费,要好几百呢。正为难,修锁人开口了:“换个锁芯,不就成了?”“专家”翻了翻白眼,一副不屑于搭理的神情。修锁人上前半步,一字一顿:“换个锁芯,还真能成!”“专家”走了,我向修锁人很真诚地道谢。修锁人却不领情,语气咄咄逼人:“都这么熟,妹子你遇到这种事,不找我,是不相信我的手艺呢,还是不相信我的职业操守?”
这修锁人!连帮人忙,也帮得如此别扭!这事之后没多久,我搬离了濠北路。再见到修锁人,已是十年后。那天我在电台里听到一组老歌,心念一转,决定去濠北路怀怀旧。修锁摊还在。纸板上的手机号码也还在风中飘摇。站在摊前,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本以为见不到修锁人的。扭头一看,笑了:修锁人骑一辆电动车来了!
七十多了啊,还是老风流,还是扎马尾。还是说上几句,就甩一甩马尾。不过,马尾的规模与气势,已远不及往日喽。
“什么都好,就是收不到徒。这年头,谁愿意花时间学修锁?又耗时又耗力的。倒是有人想拜师,可他们只想学换锁!换锁好啊,又省事,来钱又快!”修锁人叹口气,“妹子,你说,我们修锁人的手艺,会失传不?”
回答修锁人这一问的,是离他10米的摆水果摊的老婆:“老鬼,起码你还在!”
(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6月18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展现“平常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首先,文章的主人公“修锁人”及其“老婆”都没名没姓,修锁摊也没个“摊名”,所处的地段就在“不甚开阔”的路旁,摊位前有一块在风中“欢快招摇”的纸板,城镇底层百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其次,“平常人”的语言也接地气,“修锁人”和他老婆说的话都是不加修饰的朴实口语;再次,“修锁人”夫妻俩的生活状态也写得很真实,“修锁人”问“我”的一句话——“我们修锁人的手艺,会失传不”,回答的人竟然不是“我”而是修锁人的“老婆”——“老鬼,起码你还在”。修锁人的些许忧虑、迷茫,“老婆”调侃中的爱意,都让读者走进“平常人”值得思考的生存状态中。
2.凸显“平常人”活灵活现的“另类”个性
文中的修锁人看似平常,细读则可发现他是现实生活中颇有个性魅力的多面综合体,那些稍显“另类”的个性,折射着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色彩和精神追求——朴实勤劳,富有智慧情趣,热爱生活并享受属于自己的精神“大餐”,营造和谐活泼的家庭风气和社会氛围,坚持职业操守,关注社会热点……
很多考生作文时常有“缺米为炊”之忧,这篇文章启示我们:社会生活是个多品种的“富矿”,既有轰轰烈烈,也有平平常常,只要你关注身边修锁人这样的普通百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能探出“金矿”,写好接地气、有个性的“小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