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视“理解”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①
——以“凸透镜成像”教学为例
2019-11-11
(1. 广东省深圳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初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172)
1 引言
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以活动为中心,这样的设计有两个弊端:一是它注重了活动本身,关注了动手实践,但没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它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设计给学生所带来的对学习目的认知不清的问题,Wiggins、McTigher提出了重视“理解”的教学模式。
2 重视“理解”的教学
重视“理解”的教学模式有两个核心思想:(1) 关注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的目标;(2) 运用起始于结果的逆向设计的方法。重视“理解”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通过体现上述核心思想,能够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六个维度上的能力:解释、评判、运用、推理、想象和认知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运用自如。
3 逆向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重视“理解”的教学需要用到逆向设计的方法和流程,逆向设计就是一个起于结果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念为:“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这与先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传统的教学设计相反,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促进高品质的教学。
3.1 明确预期结果
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回答如下问题:我们需要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当教师在思考预期结果的时候,需要抓住“重大思想”和“核心问题”。Wiggins、McTigher认为所谓“重大思想”就是引领解决科学问题的原理和定律,“核心问题”指的是引发探究的问题。
3.2 规划评价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让学生做什么才能知道他们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任务来持续地监测学生的进步,用形成性评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表现与预期结果的差距,用评价带来的反馈调整教学。
3.3 设计教学活动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评价达到预期的结果?如何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排序?
逆向设计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设计与实施不是一个线性推进的关系,而是一个反复比对的过程,以确保结果、评价和教学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4 重视“理解”的教学案例
以下是重视“理解”的、用逆向设计的方法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教学设计,设计的流程如表1。
表1
5 教学反馈
在这堂重视“理解”的研讨课上,由五位听课老师组成观察小组,他们观察和记录了学生在“理解”六个维度上的学习表现(如表2)。他们发现:学生通过完成评价任务,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在“理解”的六个维度上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表2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刚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的特点与物体的物距变化关系比较复杂,如何从复杂的实验数据中找到规律?如何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操作中应用规律?对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也是教学的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常常见到:学生能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但不能够从数据中分析出这个关系。重视“理解”的教学注重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发展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首先,教师组织学生用f=10cm的凸透镜进行分组探究,要求每小组自主测3组数据,不同小组测量的物距不完全相同,全班共享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得出u>2f、u=2f、f
另外,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知道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关,但不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重视“理解”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律应用、迁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如何变化?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应如何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志向。
6 总结与建议
以上以“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为例,展示了基于重视“理解”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6.1 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研习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提炼“重大思想”和“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理解”在六个维度上的能力。
6.2 利用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持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在提问、猜想、调查、解释、得出结论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设计与“理解”六个维度相对应的评价方案和任务,使得学生
的“物理思维”可视化。同时,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把自评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6.3 运用“做中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推动者,更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教研组应成为学习和实践的共同体,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共同研发重视“理解”的教学、通过听课和评课等方式不断优化逆向教学设计,使目标、评价和教学高度一致,实现高品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