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大典上的少数民族

2019-11-11万晶琳

民族大家庭 2019年5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

文/万晶琳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充满自信地以全新的姿态站立在世界面前。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新的历史起点。开国大典当天,不论是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是在阅兵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少数民族优秀代表的身影。我们选取其中几位,来回顾当时的情景。

乌兰夫:将毛泽东送的手枪一直珍藏

1949年,六位代表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参加了开国大典,代表团团长为乌兰夫。

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在党的领导下成立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其中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要“建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军队”。在这次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绥蒙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回到内蒙古后,牢记毛泽东的指示,积极细致地开展民族自治联合的工作。1946年4月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与东蒙自治政府代表在承德举行了“内蒙古自治运动东西部地区统一会议”,史称“四三会议”。会议确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

毛泽东在延安听取了乌兰夫关于实现了东西部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后,非常高兴,遂将保存在警卫员那里的一支手枪送给了他。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乌兰夫一直将这一珍贵礼物珍藏在身边。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乌兰夫在会上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1947年至1949年,乌兰夫任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等职。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他指挥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粟裕:大典之后回到战场继续指挥

在中国革命战史上,侗族将军粟裕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胜利的符号。粟裕之子粟戎生曾回忆说:

开国大典前夕,爸爸粟裕还在华东前线指挥打仗,后来接到毛主席的命令,让他立即率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爸爸高兴极了,他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还在九月三十日晚上,参加了人们英雄纪念碑的奠基铲土,十月一日,爸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当时,爸爸身兼华东军事重担,因此,他一边在北京开会,一边指挥前线的军事,在参加完这些重大活动后,他又回到南京,继续指挥解放浙江海岛等诸多战役。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率领三野代表团出席了会议。9月25日,粟裕代表第三野战军在大会上庄重地发言:“我代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工作人员向大会坚决地表示:……当秉承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之一、《文汇报》时任社长兼总编辑徐铸成听了当天18个人发言后,在日记里写道:“其中,以刘伯承、粟裕、傅作义、梁希的发言,最受欢迎。刘、粟代表二野、三野向大会保证,短期内肃清西南、华南残敌,解放台湾,完全统一。”

9月30日这天,粟裕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仪式。在毛泽东、朱德、贺龙之后,粟裕是第四位铲土的奠基人。

10月1日下午3点,粟裕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开国大典,见证了这历史性的时刻。他作为全国兵力第二、战绩辉煌的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却很低调,一直隐在聚光灯之外。

赛福鼎·艾则孜:毛泽东身后的年轻人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赛福鼎·艾则孜作为新疆特邀代表团团长,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在开幕当天作了大会发言,随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在9月30日政协会议的最后一天,赛福鼎·艾则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63名委员之一,排在第17位,这对新疆各族人民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赛福鼎·艾则孜,1915年出生于新疆阿图什一个著名的爱国实业者家庭。1944年,赛福鼎·艾则孜参加了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爆发的“三区革命”,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5年,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等职。三区各地游击队统编为民族军后,他组织创建了喀什团并兼任团长,率部多次进行战斗。毛泽东高度评价“三区革命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在新疆牵制了近十万国民党军队”,“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后,看见站在检阅台一侧的赛福鼎·艾则孜,把他拉着朝城楼中间走去,这样他便站在了第二排的董必武和林伯渠之间,离毛泽东只有两米的距离。这个历史性的画面留在了许多文艺作品之中。大典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上,赛福鼎·艾则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10月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赛福鼎·艾则孜介绍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情况,坚定地指出:“新疆过去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是,将来也永远不会改变。”1949年10月15日,赛福鼎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自批准了他的申请。同年12月27日,赛福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疆维吾尔族最早的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赛福鼎成为国家领导人,长期担任新疆主要领导职务。他参加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拟定和签字仪式,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好评。在苏联外长举行的宴会上作答词时,他谈到了新疆的解放,再次郑重强调:对帝国主义来说,新疆的解放,将使他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插手新疆,他们将新疆分裂出去变为自己傀儡的企图,已经无法实现了,这对帝国主义分子来说,当然是非常痛苦的现实,因此他们造谣不足为奇。新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田富达:开国大典上的台湾高山族代表

田富达,原名尤明·巴都,1929年出生在台湾新竹一个叫马武督的泰雅族部落,17岁那年国民党军队征兵,他被骗加入国民党军队。1946年底被带到山东,参加第一场战斗就成了解放军的俘虏,看到国民党军队的溃败惨相,也对中国革命有了了解之后,田富达和几位台籍伙伴加入解放军。后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

1949年8月,华北军政大学台湾队中的少数民族学员被召集在一起,传达了一封中央的来信,内容是台盟作为新政协会议的参加单位,将有5个代表名额。而其中的一位,要从华北军大的少数民族同志中推选。田富达因为平时表现优秀,被推选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

1949年9月21日,是田富达终生难忘的日子。20岁的田富达作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发言。田富达说:作为台湾同胞,获得这样的尊重和待遇,非常感动。他在大会上介绍了高山族的历史及台湾当局的情况。

1949年10月1日,当田富达走上天安门城楼,在西侧站定时,他惊奇地看到华北军大台湾队的160多名成员正在城楼下东侧的观礼台上向城楼上张望。“他们在焦急地等待毛主席的出现。”“这些同学本来是来北京参加分列式接受检阅的,后来中央领导特别安排他们在观礼台观礼。”“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千啊,台湾队中的不少人都像我一样是高山族,日据时期我们在台湾是三等公民,日本投降后我们是二等公民,想下山进城都要警察开路条。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们哪有出头天!”

王国兴:辗转万余里来到北京的黎族代表

1949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给琼崖区党委书记冯白驹拍来电报:“黎民中能否派一代表参加新政协,如有适当人选,望即开报姓名简历并准备经港赴平速复。”

黎族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参与建国大政,是黎族政治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琼崖区党委将意见报告党中央以后,党中央于7月17日又来电指示:“同意派王国兴为黎族代表,望即设法派适当同志当翻译,护送他安全到港来平。”

当时国民党10多万重兵盘踞着海南岛,黎族领袖王国兴如何冲破敌区封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呢?冯白驹经过缜密的思索,做出了安排。他委派曾在鹦歌岭与王国兴共同战斗过的朱家坎沿路护送,又派新华社琼崖分社记者冯子平作为翻译陪同赴京。

三人费尽周折,潜渡琼州海峡,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抵达香港时,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人员已在码头上等候迎接了。在香港,王国兴见到琼崖纵队原四支队队长、已晋升为琼崖纵队副司令员的马白山,喜出望外。原来马白山也是应党中央的邀请,代表琼崖纵队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政协会议的。

三天后,马白山和王国兴乔装华侨登上了一艘外国轮船。他们登上海轮,才知道同船的还有华南其他地区赴京代表20多人。轮船顺利地通过台湾海峡,经东海抵达黄海,在山东省青岛靠岸了。在山东解放区参观后,他们乘火车直上北京。数十天辗转万余里,王国兴终于来到北京。

一到北京,王国兴就被接到少数民族代表团驻地。中央早就为他准备好一整套过冬服装:一顶暖和的鸭舌帽,一套崭新的中山装,鞋袜等物品一应俱全,还有一件皮衣和漂亮的铜制水烟筒。王国兴捧着水烟筒爱不释手。

1949年9月21日,全国首届政协会议召开。大会邀请王国兴代表国内少数民族发言。冯子平代他拟写发言稿时,王国兴说:“就写两点吧,首先,一定要讲历来统治阶级都不把黎人当人看待,只有共产党领导,黎人才有出路。第二,要说明自己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摆脱苦难,获得解放。”

新中国给予这位黎族英雄很高的荣誉,在这次会议上,王国兴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中肯地评价他: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王国兴是有代表性的一人。

1949年10月1日,王国兴参加了开国大典,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从北京回来后,他常拿着心爱的水烟袋,逢人便说:“哎,这是从北京带回来的。”

林虎: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上,当受阅飞机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时,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兴地向空中机群招手致意,地上一片欢腾。相信这一幕给很多人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它向世界宣告:刚诞生的新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空军部队。当年,在天空中翱翔的有一位俄罗斯族飞行员,年仅22岁的林虎。

林虎于1949年8月进入北平南苑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任务。9月初,飞行中队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校阅。全队别提多高兴了。

起初,受阅编队只用了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拉开距离跟进。周恩来看过预演后提出,增加飞机数量,把教练机、通讯机等也加上;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通过了天安门以后,战斗机可以到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再转回去,接到教练机和通讯机后边,再飞一遍。

当时南苑飞行大队拿出了全部家底,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 T-19初级教练机。不同机种之间的飞行速度差别很大,要组成一个整体空中受阅机群,需要严密的组织协同和多次演练。而飞行大队组建不久,飞行员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熟悉。

40年后,《当代中国》空军卷专门撰写开国大典时的空军这一章的陆文至大校坦率地说,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是个奇迹。建国三十五周年阅兵时,提前一年通知了空军。而那时,第一次受阅只有一个月的提前量。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心里都装着一件事,就是圆满完成任务!

林虎回忆:那时候没有专用的航空地图,只能用北平地图当作航图,用尺子量量算算,把航线标定,选了通县的双桥镇。那里有栋比较明显的楼房,上头摆上白布,到双桥上空把方向罗盘对准这栋楼,就可以直接飞到天安门上空。通过天安门还有一个问题,不能飞得太偏离地面游行队伍,高度也要刚好,观礼台上的人抬头就能看到,下边游行的队伍也能看到。

南苑飞行队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北平的防空安全,为了参加受阅编队飞行,动用了所有的飞机。如果在受阅中遇到国民党飞机的偷袭怎么办?经过几天的反复研究和推敲,飞行大队领导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提交了一个带弹受阅飞行的方案,并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的认可。为确保万无一失,聂荣臻亲自来到南苑机场挑选了带弹飞行的飞机和飞行员。

按照世界阅兵的惯例,为安全起见,阅兵时任何兵种都不能携带实弹。飞机带弹受阅,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受阅前,苏联专家机务人员检查把关飞机的质量,并在武器系统上贴上封条。在受阅飞行的前一天,每个受阅飞行人员都留下了这样一段誓词: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在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开始的时候,飞行员们都站在自己的飞机前面。从广播喇叭里传来天安门城楼上的声音,他们听到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下午4点整,受阅编队接到起飞命令,林虎驾驶的战斗机飞在第一梯队,按预定方案飞向天安门广场。

当晚,朱德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宴请受阅的陆海空三军代表。在宴会上,朱德讲话说,他今天终于成为三军总司令了。

一个“飞”字贯穿林虎一生: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击伤美国空军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各一架;1988年,中央军委再次举行授衔,林虎被授予空军中将;他曾任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林虎70岁重返蓝天,成为能飞出“眼镜蛇机动”的最年长飞行员,被传为佳话。

那顺德力格尔:白马团里的骑兵

那顺德力格尔,1929年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牧民家庭。1947年2月,那顺德力格尔加入解放军四野内蒙古骑兵二师,经历过辽沈战役和剿匪等大小战斗。1949年,他作为内蒙古骑兵战士,在白马团方阵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

白马团驻扎北京郊区训练,参与检阅的骑兵们一人一马,在艰苦的条件下,从炎热的7月开始,足足进行了3个多月的训练。

作为骑兵,不仅需要人与人齐,还要马与马齐,“不能一前一后”。为此,大家下了功夫,进行无数次的演练。为了训练战马适应开国大典的环境,能够在人声嘈杂的热闹场面中保持不受惊吓,大家进行模拟训练,朝着列队行进的军马挥舞彩旗、敲锣打鼓,甚至投放鞭炮,军马经过训练,达到了站得稳、走得齐,人马各成一条线、队列整齐划一的要求。为了不让马粪留在长安街上,一些马屁股后面还挂着兜子;为了避免马儿踏出嘈杂不齐的声响,骑兵们还为军马穿上了“布鞋”……这些细节都是保证阅兵式完美进行的必要准备。在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几百匹白色战马果然走出一致的步伐。

“骑兵是6个方阵,5匹马一排,每个方阵的战马,毛色一致,分为黑、白、黄、蓝、棕等不同颜色,非常耀眼。骑手们在激昂快捷的‘骑兵进行曲’乐声中,手握马刀,银光闪闪。在通过天安门前时,骑手们扬动马刀,行骑兵礼,威武雄壮地整齐通过。”骑马背枪的那顺德力格尔接近天安门城楼时,怕马走错了步伐,不敢看城楼上的领袖们,汗把军服都浸湿了。

随着中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骑兵的战斗功能逐渐为摩托化、机械化部队替代。骑兵部队也在1954年最后一次参阅后,退出了国庆阅兵舞台。新中国成立后,那顺德力格尔到昭乌达军分区和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工作。他翻译出版一批汉译蒙作品,并创办国内第一个蒙译汉民间公益性机构——昭乌达译书社,让蒙古族文学在中华文化殿堂大放光彩。

他会时不时地想起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友,还有他那匹名叫“夏日拉咩绕”的白色战马……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开国大典(组诗)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陈漫远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前夕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