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公共自行车骑行路线舒适度评价方法

2019-11-10肖惠珍邱祥锋李丽真陈泽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30期
关键词:德尔菲法

肖惠珍 邱祥锋 李丽真 陈泽鹏

摘  要: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实现各交通方式间进行“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文章首先针对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数据进行外业采集、内业加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数据。基于德尔斐法,列出了影响骑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及权重系数,通过骑行舒适度的算法,得出任意公共自行车站点间骑行路线的舒适度情况,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骑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道路的坡度以及类型,骑行过程的周边环境也对舒适性产生了影响。通过骑行舒适度算法可以为市民的出行及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德尔菲法;舒适度分析

中圖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0-0104-03

Abstract: The public bicycle system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docking" between the traffic mod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st kilometer" at the end of the traffic.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field collection and internal processing of the public bicycle data in Xiamen Island, and forms a set of relatively complete public bicycle data in Xiamen Island. Based on Delphi method, the main factors and weight coefficients affecting cycling comfort are listed. Through the algorithm of cycling comfort, the comfort of cycling routes between any public cycling stations is obtained. The representative road sections are selected to verify, and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ding comfort are the slope and type of the road,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cycling process also has an impact on the comfort. The algorithm of cycling comfor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itizens' travel and experience.

Keywords: public bicycle; Delphi method; comfort analysis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不断完善,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城市居民进行中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由于现如今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再加上单行道等各种道路交通约束,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不一定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外地游客更是难以获取城市公共骑行的最佳路径信息。因此,建立适合于公共自行车线路查询特点的公共自行车模型,为出行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公共自行车信息,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1 研究方法

1.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本文通过德尔菲法提出自行车骑行舒适度的影响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值。

1.2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是依据评价者实际乘车的体感反应,给出相对比较主观的评定。基于各二级指标的权重,结合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骑行体验,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对照各自心目中自己确定的标准,独立的对评价对象给出“好”、“一般”、“坏”等评价,并按照一定规则,量化为某一数值,然后使用特制的评价表,运用方差分析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得出各个路线上的路段和路口的分值。

2 舒适度分析

评价公共自行车骑行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计算任何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到另一个站点的骑行路线的舒适度情况。由于自行车专用道并没有全部连接各站点,因此,各站点之间连接的道路类型不同,有专用道、人行道、辅道、机动车道、路口、天桥、地下通道等连接类型。因此,为合理评判站点之间的路线舒适度,需将路线分解成各自独立的路段和路口,对各路段和路口分别进行评价,进而获取整条路线的舒适度评价值。

2.1 指标确立并定权

根据评价方法,确立了影响公共自行车骑行舒适度的几大主要因素,一级指标分别为道路情况和道路周边环境。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细分出二级指标分别为车道类型、路面材料、路面坡度、路面宽度、人流量、空气、绿化率、路口连通类型和路口衔接情况。

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4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终确定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1。

路口对骑行实际起的是阻碍作用,因此,是按减分来进行评价的。通过德尔菲法,对路口阻碍值两个二级指标给予了权重:连通类型、路口衔接。每个路口最高扣20分,具体如表2。

2.2 算法建立及测算

将两个自行车站点之间的路段切割成各自独立的道路单元和路口,对各道路单元和路口分别进行评价,进而获取整条路线的舒适度评价值。路线舒适度评价值为各路段舒适度评价值加权和与路口阻碍系数的乘积值,如公式3.1所示:

LDC=∑(SVi×Si)/∑Si×LBR    (3.1)

其中:

LDC为路线舒适度评价值

SVi为第i段道路的舒适度评价值;

Si为第i段道路的长度,以千米为单位;

CBj为第j个路口的阻碍值;

LBR为该路线的路口阻碍系数,介于0~1之间。

则整条路线的每千米平均阻碍值为:

LPCB=∑CBj/∑Si (3.2)

由于整条路线的阻碍系数缺少具体的标准,所以只能通过推断得出(如表3)。

确立了算法后,需對算法的可行性进行测试,本论文选取了厦门岛内的五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自行车路线(图1)所示,根据道路的实际指标值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对区域范围内道路的重要性、人流量以及道路特征进行评价,选取云顶北路、前埔东路、湖滨北路、白鹭洲路、环岛干道五个路段进行测试。通过对道路的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坡度、人流量、绿化率、空气、积水、照明情况、是否有饮水机和公共厕所、路口数量等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根据影响骑行舒适度的公式以及阻碍系数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路线骑行舒适度的最终评价值。如云顶北路整条路线设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8个,全程设有自行车道,道路较为平整,且绿化率较高,给人较好的骑行感受,但因其路口数量较多,大大降低骑行的舒适度,同时增加危险系数。因此,评价骑行舒适度不仅要从道路情况、障碍情况、环境因素、配套设施进行评价,还要分析路线隐藏的风险。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骑行体验,对公共自行车骑行舒适度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在骑行舒适度评价方面有一定的成果,对于公共自行车骑行路线的舒适度评价算法大致符合实际的骑行体验。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得出了影响骑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道路的坡度以及类型,骑行过程的周边环境也对舒适性产生了影响。

提高公共自行车的骑行舒适度,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减少人们对私人小汽车依赖,为节能减排做出一份贡献。因此,提高公共自行车的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短距离出行方面与小汽车出行的竞争优势似乎可以成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用以最大限度取代小汽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永江,鲁亚拼.浅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186):197-198.

[2]马俊来,边扬,王炜.城市交通方式间相对出行舒适度研究[C]//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2006.

[3]周侃.公交舒适度及其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4]单丽岩,侯相深,马松林.行车舒适性路面不平度评价标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6):935-9.

[5]王海涛,黄鑫,陈火根.公路行车广义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5(10):174-180.

猜你喜欢

德尔菲法
基于AHP的农产品物流安全体系研究
光伏电站并网管理分析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基于AHP方法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