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特征

2019-11-08杨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红楼梦意境

杨柳

【摘  要】

一代文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很多中学生非常喜欢读《红楼梦》。而《红楼梦》诗词中的“月”意象,更能显现出《红楼梦》的诗性品质,更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红楼梦  意象  审美特征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经典小说,《红楼梦》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蕴,《红楼梦》中的“月”在诗词中被赋予有生命但又神秘的色彩。在阅读《红楼梦》时,小说家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把主观人物情感和客观景物有机结合,结合诗词中月的审美体验,给予月亮个性生命和艺术加工,使小说诗词中月亮的意象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词中的精髓,从而提升了月的意象及审美。

一、“月”意象

(一)古人对月亮的认知

月亮古时又称太阴、太阳、玄兔、婵娟、玉盘等,古人对月亮最早的认知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一个美丽传说——嫦娥奔月。美丽的嫦娥原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因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只有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嫦娥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月球构造的朦胧认识,也是人类最早对登月的向往。

(二)“月”意象的概念及由来

意象是体现艺术美的客观物象,“月”意象简单来讲就是把传统的月亮和个人审美结合起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月”意象的由来: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接近人类生活,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在一个月内月亮都随周期不断变化着(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质朴、中庸、含蓄的性格特点;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思乡、思亲、赋诗词,对酒当歌,起舞弄影来抒发感想。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等都将这思乡之情和思卿之情托予月亮来表达。

二、《红楼梦》里月的意象及审美

(一)《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对“月”的审美意象

贾雨村的所谓“抱负”,就是一旦时机成熟能踏进官场仕途,就可以声威赫赫,高踞于广大百姓之上作威作福。例如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中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通过对月的意象及审美,透露出贾雨村身上不凡的气,心怀极强的抱负、名利之心和政治野心,人间万姓仰头看明月的形象又明确地展现出当时社会谄谀逢迎的官场风气,从而影射出官场的腐败,以及底层社会人们谨小慎微的生活心态。而黛玉在《七律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中的“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又以月上仙境中仙人缝制白色衣衫,秋日深闺里哀怨女子在擦拭泪痕作比,所表现出来的潇洒、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孤赏幽怨思想性格的化身。而她《咏菊》中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句,写她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笔端蕴涵着智慧,淋漓盡致地写出了黛玉平日多愁善感、自怨自艾的性格;“片言谁解诉秋心”,则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二)“月”意象审美意蕴在《红楼梦》里的审美研讨

“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月”意象蕴含的情感内涵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我们不妨通过月的阴晴圆缺,对人物形象的悲欢离合进行审美研讨。

月色的皎洁朴素营造了静谧安宁的意境,月圆象征着阖家团圆和幸福美满,月晕的绵延象征着相思的痛苦和愁绪的繁多,月色的冷清用来象征离人的悲凉凄冷。曹雪芹最擅长用“月”意象刻画人物特征,贾宝玉祭奠丫鬟晴雯时所用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中多次用到“月”的审美意象,例如:“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赞晴雯貌美,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极言晴雯之死的悲伤,“望舒月以临”“镂明月以为珰”抒发了对曾经朝夕相伴的丫鬟晴雯的怀念,作者以“月”意象营造出悲凉凄惨意境,预示着人物形象生死别离。

(三)“月”意象在《红楼梦》中形成的多重审美意境

《红楼梦》中“月”构成的意象内涵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与小说所要营造的审美意蕴紧密相连。在月意境的渲染下,《红楼梦》中的景物也更加形象生动,在作者的描述下,孤独的明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寂静的夜晚,与白天贾府生活环境的热闹、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曹雪芹借用月亮的冷冷清辉和孤独静谧给故事结局渲染了悲情色彩。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花落人亡的无可奈何;有“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的扑朔迷离;有“寂寞帘栊空月痕”无人倾诉;更有“影自娟娟魄自寒”的凄冷悲切。处于当时的社会状态下,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限制,只能作诗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作家借月抒情,把月亮的形象特征和“月”意象的审美价值融入到诗词中,使“月”意象的多重审美意境得到充分体现,让每个人物形象得到充分表达。

【结  语】

“月”意象作为诗歌的最高成就,在诗歌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继承和发扬月意境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把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作为故事主线,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映射着人物形象的悲欢离合。《红楼梦》中“月”意象贯穿小说始终,使“月”意象与人物的主观情感有效结合,为《红楼梦》的意境、物境、情景等的刻画,特别是对小说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群.浅析《红楼梦》诗词与人物的联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2】廖琳.《红楼梦》诗词略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9)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红楼梦意境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春色满园
续红楼梦
一朵花的意境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