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11-08孙冬梅
摘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课堂讲授内容、讨论内容、实践课题等环节,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等学生感兴趣的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授课效果,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产品设计专业;工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09-02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产品设计专业所针对的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对用关系中,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1]。“产品设计工学基础”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工学知识模块中的核心课程。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性能及感性特性的理解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对材料的运用与选择能力,以及利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二是解决产品设计中产品功能的可实现性与产品内外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建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基本评价标准。
该课程讲授内容以工科知识为主,知识覆盖面较广,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上课过程中存在对所学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课堂表现不积极、对讲课内容缺乏学习热情等问题。目前本课程的设计采取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资料调研、手工制作等环节,从后期课程的应用情况看,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动式”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本门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产品设计工科类课程包含与专业相关的材料工艺、机械、电子、能源等各方面的内容,知识涉及面较广。这部分课程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内容也较多,学生学习的负担较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所学内容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即按照各知识点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应用的频率进行有侧重点的排列,挑选出重点内容重点讲解、重点练习。同时,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角度区分出课程内容中哪些适合学生自学,哪些适合课堂上集中讨论指导,哪些适合学生实际操作制作实物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程的授课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是近些年在美国学校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创建教学讲解视频,制作课件,以及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电子书和文章,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查看课件,阅读相关材料,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探讨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2]。相比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容易在课堂上出现精神不集中、对知识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课堂内,授课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一个个典型案例中,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展示交流,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这些将是课堂授课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外,结合网络优势,教师通过发布网络视频、学生实验小组通过网络交流课题,进行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后再通过课堂解决。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3]。课程中实践课题的设置由“封闭式”“固定式”题目变为“开放式”“探索式”课题,即没有标准答案的启发性作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偏向于调研和视觉层面的设计,学生缺乏动手“实现”的过程和能力。因此,在实践环节运用“创客思维”,强调方案的实际制作和实现,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软件、硬件和制作工具,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作品。根据课程进度,设置相对应的实践操作题目,教师通过线上发布的知识点与实践题目相吻合。学生分组展开课题讨论,课堂上主要解决设计创意的小组讨论展示和动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际制作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变为现实能使用的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利用课堂演示、学生互评以及网络投票等信息化方式,进行课程作业的交流展示。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第一,教学环节安排方面,改变以前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将大多数理论部分的知识放在课下由学生自学完成,课堂上主要解决理论部分的难点以及指导与实践相关的动手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同时由于大部分学习和讨论都是在小组内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教学方法方面,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在课后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实践环节设计方面,运用“创客思维”不仅能解决设计中的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能解决“想法的实现”。因此,在这一环节引入创客设计的相关软、硬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最终产品的可操作性设计,改变普遍存在的设计想法只停留在图纸阶段或概念阶段的现状,真正让产品“动”起来。
第四,课程评价方面,与传统的教师打分不同,传统的学生成绩的评定几乎是教师一人打分,对于学生而言是黑箱式的、零参与的,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明确,对自己作业的不足不清楚,他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提高。因此,课程的评价改为学生的成绩由教师打分和学生打分两部分组成,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品评价中来,互相交流,在互评过程中提高对课程的认识。
第五,课程的延续性方面,将课程改革的成果直接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后续课程,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在工学基础课程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完成一件产品的完整开发流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将他们在课堂上形成的创意方案和基本的实验模型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如制作样机等。
本次课堂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翻转课堂的组织和实现形式;如何管理监督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效果;在实践环节中如何设计出适合艺术类学生操作的“探索式”题目等,通过课上、课下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宪荣.现代设计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2]赵娟.翻转课堂内涵、发展与思考[J].大东方,2016(4).
[3]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作者简介:孙冬梅(1981—),女,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