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

2019-11-08邱立楠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认为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七大创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做出新的定位;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做出新表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原则做出新论断;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做出新擘画;对网上新闻舆论工作做出新部署;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新阐述;对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 习近平;新闻思想;新时代;舆论工作

一、新时代新闻传播环境的新变化

根据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到去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攀升至8.29亿,其中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手机网民规模更是达到 8.17 亿,占总网民数量的98.55%。新时代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发展迅猛,传播态势逐渐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视频化的趋势。新闻传播范式遭到根本性的颠覆和重构,主要体现在新闻内容生产者由精英垄断走向大众狂欢、传播的渠道更加叠加丰富、传播的内容海量分散、传播的受众呈现社群化趋势等。

具体而言,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由传统的职业生产即OGC向职业内容生产即PGC和用户内容生产即UGC转向,“人人皆记者”“人人手持麦克风”的时代已悄然成为现实。在传播渠道方面,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已由传统的纸媒和电子媒体拓展至互联网平台和名目繁杂的自媒体,传统主流媒体依靠媒介渠道的垄断控制新闻话语已经成为历史。在传播的内容方面,一般而言,我们常把媒体看作是一种信息传播的中介和桥梁。但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基于媒体信息传播特殊的能动性建构力量,媒体传播的内容却可实现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提出的: “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状态”。[1]这是因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经过职业的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建构,经过媒体审核人员的议程设置和把关,是一种福柯谓之的话语权力。在传播的受众方面,传统媒介传播格局中传者与受众泾渭分明的壁垒已荡然无存,用户可以从阅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受众角色,即刻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系列互动社会化行为成为该条新闻的传播者,角色转换轻松自如。

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以开放包容、科学思辨、与时俱进而被世人广泛称赞,它囊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时期新闻思想的精华,是一种集大成的新闻思想理论体系。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对党的新闻工作、思想宣传、舆论引导、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和全局性的指导,形成了具有新时代印记的新闻观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了全新内涵,成为新闻实践工作的根本遵循。当下,新的媒介生态给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带来新的难题,如依靠传统的新闻把关和职业内容生产设置议程来引导社会的舆论已经明显失灵等。故而,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厘清并认清新闻传播中遇到的新困境新难题,加快传统主流媒体的媒介融合步伐,重塑传统主流媒体传播信息中心,完成传统主流媒体再中心化过程。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新闻舆论工作者和党政领导干部还要顺应新时代的传播格局和传播规律,在舆论引导方法和引导手段创新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

三、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

面对新时代的诸多变革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世界媒体话语权的更迭争夺、国内新闻舆论工作等局势进行了全局性的考量,形成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七大创新点,具体为:

一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做出新的定位。随着当前媒介技术的革新和运用、媒体融合的加剧、新媒体传播聚拢和吸附力的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思考,其在“2·19”讲话中认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党和国家前途命运。[3]

二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做出新表述。随着新闻舆论工作的转向,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具体表述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认为在具体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要牢记上述六个方面,以该48个字为行为职责和使命。此外,工作中还要尊重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不能以旧有的传统的新闻舆论引导旧思维来应对当前新的舆论生态环境,舆论引导者亟需认真学习新表述的核心价值观念,助益构建清朗的舆论话语空间。

三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原则做出新论断。党性原则一直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原则。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人民性原则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助益。其实从本质上而言,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统一的、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谋取的利益就是在为人民谋取利益。所以,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人民性原则并不冲突,坚持人民性原则也就践行了党性原则。

四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做出新擘画。创新,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一直予以厚望,希望传统主流媒体能够保持信息传播中心化的优势,加速媒体融合和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并多次强调“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复杂多元,信息传播更加即时透明,舆情热点一触即发,热搜话题随时引爆形成。面对复杂的传播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形成多声部的舆论矩阵,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五是对网上新闻舆论工作做出新部署。当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媒体生态多元而复杂,传统主流媒体、互联网和方興未艾的自媒体构成了媒体舆论的主要承载场域。新时代,面对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凸显,加之风险社会悄然来临带来的潜在危机,社会群体利益结构、思想观念又多元多样,舆论生态环境的健康良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且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的不断深化,互联网也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新阵地新场域。所以当下的网上新闻舆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舆论工作把握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舆论生态新特征,有的放矢展开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六是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新阐述。西方媒体基于其起步优势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长期垄断世界新闻话语,并对世界新闻媒体进程议题设置。反观我国媒体的发展,长期囿于体制宣传的思维,导致我国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一支处于瓶颈状态,难以突围。所以,我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更多依靠的是西方媒体的“他塑”,而不是“自塑”,处在传播信息流动的“逆差”被动地位。讲出中国最动听的故事,发出中国最美的乐章,离不开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和加强对外话语传播的构建和设置便是题中之义、当务之急。

七是对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新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多是一种人才的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6]加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队伍建设就不容忽视。此外,基于现实环境的客观变化,打造一支在政治上值得信任、在业务上娴熟精湛、在在作风上优良可靠的令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

【注 释】

[1]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0.

[2] 习近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J].党建,2016(3).

[3] 习近平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4]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311.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作者简介】

邱立楠,江苏海洋大学讲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时代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