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构和解构主义认知理论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08谈大双付媛媛彭铁光黄漫丽

求知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蓝墨云班课建构主义

谈大双 付媛媛 彭铁光 黄漫丽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5G移动高速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融合了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移动空间教学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对其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低级使用层面,而应该进入高级应用研究高度。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试着从建构和解构主义视角对其进行剖析,以期对其进行更高级的应用开发。

关键词:建构主义;解构主义;移动空间教学;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434

一、建构和解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由瑞士的皮亚杰最早提出,是目前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坚持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按照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同化”和个体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它主张“学生中心模式”,即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收集材料、获得体验,逐渐完成认知过程。它倡导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现型、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解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缘起于法国,由雅克·德里达发起并提出,它是指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社会秩序和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等个人意识上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需要强调的是,解构并不是随意“打碎”,而是有目的的“有意”打碎,是为了更好地“建构”而进行的“打碎”。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建构”离不开有意义的“解构”;“解构”的目标是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二、移动空间教学特点分析

移动空间教学是早先基于PC的传统云空间教学,随着当今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5G移动高速互联、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崭新形式。典型代表有蓝墨云班课和学习通等。它们具有教学方式的自主性、交互性和泛在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协作性和多元化等特点。

自主性:它以移动互联云端服务为基础,理论上只要能上网,且云端服务器上有相应的可访问共享资源即可学习,与地理位置、时间以及所用设备无关,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极大的“自主性”。

互动性:它依托现代移动互联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随时随地使用任意设备在线或离线的交流互动,就像人们使用微信、QQ聊天一样方便快捷。随着5G时代的到来,VR/AR、AI技术会更加进步,相信到时的移动空间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会更真实有趣。

泛在化: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和其他诸如VR/AR、AI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可以为移动空间教学创设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在这个智能化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等移动终端或者台式电脑等设备,直接获取平台学习资源,实现移动空间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无缝衔接。同时,移动空间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是泛在化的,它可以渗透到教学管理诸方面,特别是将学科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网络空间,从知识获取、课程作业、工学结合等方面实现完全在线的泛在化教育。

多元化:它既有教學资源的多元化,又具有参与者的多元化(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企业一线生产者等都可参与进来)。以移动互联云空间为载体的多元化学习环境,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型教学,可以邀约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学习,从而实现远程实景学习,更能以群组讨论或发帖互动的方式实现“能者为师”的教学局面[2]。

三、两大理论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

1.资源库建设离不开建构和解构思想

要实现移动空间教学中学习者自主、互动、泛在和多元化的学习,必须有能提供模块化的适合各层次各专业学习的、丰富的能随时随地存取的云端资源的资源库,否则一切皆为空谈。因为按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学习者的“同化”也好,“顺应”也罢,都离不开这个起“刺激”作用的外部信息,即资源库提供的共享资源,故移动空间教学的核心或本质就是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利用。

作者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②”课程空间教学资源库建设时,在两大理论思想指导下,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结合专业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参考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把本课程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解构成如图1所示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基础”“信息素养”和“等级考试”等5大模块;同时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继续再打碎细化为单个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和日后专业学习需求,明确课程资源学习建设任务(如图2所示就是将“Word文字处理”模块内容继续碎化为“邮件合并”“表格制作”“图文表混排”“复杂格式排版”和“文字处理基础”等五个知识点模块,分五次课进行教学);对每一知识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精心搜集组织或制作相关图文、视频(微课)或超链接网页等各种各样的多元化资源(如图3所示),制作好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任务单或思维导图或导学文档,适时发布到平台上(一般是课前1到2天),共享给班课成员,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泛在、自主和多元化学习。上述过程也正好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要求的“教师提供学生意义建构的环境,帮助促进并指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思想,同时也正是“翻转课堂”所要求的“课前学习”的思想体现。

2.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建构和解构思想

资源库资源有了,但如果教师不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移动空间教学也将会变为空谈。笔者近几年在蓝墨云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②”移动空间教学实践中加强教研教改力度,大胆尝试引入“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导入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通过创设云班课“投票/问卷”或“测试”活动等方式进行课前学情调查摸底,仔细备好“学生”课,并以此为参考依据,结合学生意愿,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学习分组;再按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结合计算机教学大纲的操作技能要求,架设导入项目。再按照解构主义思想,结合任务驱动的具体要求,把各模块操作技能点继续打碎细化,设计好与其对应的如图4所示的对应项目案例及任务驱动活动,其中有巧妙设计的课前测试活动,有聚焦问题的课前热身活动,有激活旧知的复习回顾活动,更有示证新知和应用新知的实训活动;当然也有起融会贯通作用的课后练习活动等。

课前教师通过平台消息栏目以“班课通知”或“私聊”的方式或直接通过微信群发布消息,布置或引导学生进入云班课资源板块进行课前自我学习,利用学习任务单或导学单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完成相关练习和测试等活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上述渠道以“生生”或“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课中教师针对空间平台上学生反映出来的疑点、难点以及重点或详细讲解或通过案例任务分组跟练或示范操作或引导学生观看云班课资源视频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后教师针对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拓展学习以及练习测试活动。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活动,获得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下一次移动空间教学的参考,从而形成整个教学活动的闭环环路。

上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无论是课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帮助,还是课中教师通过解难答疑或实训的方式巩固内化学生所学,还是课后通过拓展学习练习等升华学生所学,还是课后的互动交流,评价反馈等,无不体现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升化固化”的教学思想。同时通过教学项目的架设引入,以项目建设为主线,设计与驱动任务对应的实训案例或练习活动,这也正是“项目导入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思想的体现。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创设建构学习所必需的“情景”,架设“交流”与“协作”学习的空间平台,实现“生生”“师生”和“师师”协作学习,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建构意义上的帮助。另外又可以促使学生不得不通过空间平台以自学、协作或交流的方式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扮演好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掌握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实现意义上的建构。

四、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云平台的移动空间教学是目前最前沿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教育信息化新兴科研领域,其相关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紧密结合高等院校教育特色,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开发出既能顺应当今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又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且能充分发挥出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空间网络化”“教学方式交互化”和“教学活动协作化”的移动空间教学平台,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个课题[3]。同时,研究这一课题,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和灵活的设计模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项目导入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真正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空间交互式教学,协作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姜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曹述蓉.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变的契机[J].湘潮(下半月刊),2011(11).

[3]卢薇.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5):23-2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艺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空间教学应用研究”(XJK013CXX011)。

作者简介:谈大双(1971—),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教育信息化;

付媛媛(1984—),湖南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彭铁光(1973—),湖南长沙人,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黄漫丽(1990—),湖南常德人,助教,研究方向:WEB應用程序研发。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蓝墨云班课建构主义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重塑与解构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应用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疯癫亦梦幻
也谈“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