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爸爸握个手
2019-11-08沈硕文
沈硕文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美国教育家赫伯特曾说过:“一个称职的父亲,抵得过一百个老师。”当前,由于主客观因素,父亲教育角色有很大缺失,很多父亲自身的教育理念、意识、方式方法都存在不足。创设“爸爸课堂”就是针对父亲群体,运用现场团体辅导、理论理念更新、实践探讨指导等形式,增强父教意识,使父亲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更好地发挥父亲角色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全面均衡,促进孩子更阳光、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爸爸课堂;亲子心理辅导;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7-0060-04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在小学阶段开展“爸爸课堂”的实践,面对新生代小学生的特点,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父亲角色在亲子教育中作用,探索新时代亲子教育的特色心理辅导模式。
一、“爸爸课堂”的创设背景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发挥各自所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虽然这样的认识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现实生活中,受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因素影响,还是会出现偏差。因此,创设“爸爸课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纠偏“爸爸角色”教育缺位的现实需要
根据很多班主任、任课老师反映的情况,以及学生心理辅导中的问题,我们以“爸爸的陪伴”为题在四至六年级小学生中作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共调查了216名学生,设置了12个问题,其中“爸爸每天陪伴我的时间”:“基本不陪”“少于0.5~1小时” 共占44%;父母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的次数:“爸爸多”占14%,“妈妈多”占40%;平时联系老师的次数:“爸爸多”占9.8%,“爸爸从不联系”占30%;“平时聊天最多的”:“爸爸多”占22%,“妈妈多”占42%;“学习辅导谁为主”:“妈妈为主”占40%,“爸爸为主”占11%;“最不喜欢爸爸做什么”:“抽烟、喝酒、发脾气”共占85%。
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父亲在陪伴孩子时间、家校联系、谈心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如妈妈。“男主外、女主内”“严父慈母”“父带男、母带女”等观念,以及个人性格、没有掌握亲子沟通交流技巧,都会导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或偏差,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也加重了母亲的负担,加剧了家庭矛盾的产生。
(二)激发“爸爸角色”教育作用的良好途径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负起重要责任,也指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因此,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亲子关系辅导,立足爸爸的特殊角色,在纠偏“爸爸角色”教育认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在亲子关系中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爸爸在勇敢、坚强、果断等方面对孩子的引导作用,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使孩子人格更健全,人际关系更融洽。
(三)“爸爸课堂”是提升亲子心理辅导质量的有效手段
亲子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亲子教育的关键。创新亲子心理辅导方式,能使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爸爸课堂”的实施,有助于家校之间探索出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避免家校合作偏重一方的现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使心理辅导更有效。
二、“爸爸课堂”的策略运用
本次“爸爸课堂”的参与主体是四年级全体学生的爸爸,为了保证参与面以及活动的效果,我们从更新80后爸爸的教育观着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各项活动策略。
(一)运用广而告之策略,夯实参与基础
活动前期,我们联合年级各班主任,通过短信、微信、邀请函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活动宣传、意见征询、参与意向统计。在全年级率先展开“我眼中的爸爸”绘画征集活动,让每位学生以各类动物、物品比拟爸爸形象进行创作,创作成果进行专项展示,促使整个活动在年级学生、学生父母、任课老师的知晓率100%覆盖,并且根据各方意见和建议,完善了活动方案,充实了活动内容,全年级共252名爸爸参与,首期活動参与率达到了80%,保证了“爸爸课堂”的影响力,为系列心理辅导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运用循序渐进策略,突出主体实践效果
坚持“分段实施,主题突出,多维同步”的工作理念。“爸爸课堂”采取了辅导活动与生活实践同步的形式,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阶段,以“爸爸的力量”为主题。参与对象是报名的学生父亲,活动核心内容是提升父亲的教育担当意识,重新审视自身的育子理念、现状和方式。我们通过现场心理团辅活动,让爸爸们深度认识 “爸爸角色”的特点、“父教”的特殊作用,分清“教育”与“辅导”的区别;引导爸爸们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从改变自身开始,实施新的亲子教育实践。
第二阶段,以“爸爸的智慧”为主题。参与对象是前期经过了学习实践的父亲,并从中评选出“明星爸爸”。核心内容是立足前期的亲子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根据调查反馈的亲子关系问题,通过情景再现、头脑风暴、成果分享等现场团辅导活动,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发挥爸爸们的集体智慧,学习亲子沟通方法,坚定信心,形成亲子教育的共识。这一阶段的活动使 “爸爸课堂”心理辅导再上台阶。
第三阶段,以“爸爸的行动”为主题。参与对象是全年级学生父亲,核心活动内容是展示前阶段的活动成果,鼓励推动父亲们保持良好的亲子行动,同步开展全方位的行动效果评估,使活动能够保持长效循环。重点促动参与少、变化少或者还没改变的学生父亲,通过学习“明星爸爸典型”、科学亲子方法,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促动这部分父亲,克服现实困难,改变教育心态,从改变教育观念和改变日常亲子关系两方面行动起来。
(三)运用示范指引策略,提供操作指导建议
增强榜样示范力量,邀请从事教育专业的家长参加。他们围绕“父亲的力量”主题,通过自身为人父的经历和大数据分析,讲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父亲角色的功能和意义。最后形成了七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一是把教养放在家庭教育首位;二是多陪伴,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家长引导孩子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五是呵护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主動性,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六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恰当;七是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
(四)运用智慧陪伴策略,进行系统专业理论指导
家庭教育需要专业系统的理论指导,父母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活动中,我们引导爸爸们学习实践《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个月,探索应用SFBT方法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SFBT是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的缩写,叫作焦点解决法,SFBT适用于亲子教育。以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父亲们通过21天思维和行为训练,改变父母和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学习更多正向的思考模式和亲子教导、相处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试着不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给予自己和孩子正向解决问题的力量,共同构建乐观、阳光、温和的学习成长环境。在“爸爸课堂”第一季“爸爸的力量”活动开展一个月后,有48位爸爸主动践行正面管教方法,记录了自己的智慧教育故事,并在第二季“爸爸的智慧”活动上作了分享。
(五)运用动态评估策略,保障信息反馈及时
“爸爸课堂”辅导活动中,我们注意保持了同步动态的信息反馈与活动评估。活动前期有“爸爸的陪伴”一期调查统计、“我眼中的爸爸”绘画征集;活动中期有“正面管教”实践活动成果记录、问题集中呈现、学生感受信息反馈;活动后期有“爸爸的陪伴”二期调查统计、班主任信息反馈、《心理小报》成果展示等。这些全过程的调查、反馈和展示,一方面,保证了辅导工作的动态信息收集和成效评估;另一方面,保证了爸爸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连续性以及活动的多样性。
三、“爸爸课堂”的辅导成效体现
“爸爸课堂”系列活动历经三个月,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爸爸作用的全方位发挥,促进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家校合作,圆满达成了活动的预定目标。
(一)增强了亲子教育的主体效能
“爸爸课堂”的亲子心理团辅活动,让更多的父亲更新了家庭教育观。首先,增强了亲子教育的主动意识,在最大化地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不忽略自己“父亲”的身份,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责任。其次,增强亲子教育的自我能量,结合教育理论学习、积极实践运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亲子方法,提高了交流沟通能力。再者,增强亲子教育的能效,用父爱来陪伴与守望,促进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发挥了父亲在孩子性别意识、认知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效果得到各方认可
“爸爸课堂”活动开展以后,学生母亲、教师们都予以了积极支持,对效果表示了认可。从学生们的“爸爸的陪伴”第二期调查情况看,父亲陪伴时间超过母亲的家庭数量提升了30%,教育态度、方式有变化的占参与人数的75%,学生们反响热烈。
“如果爸爸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我就是大树下的一朵美丽的鲜花;如果爸爸是那片湛蓝无比的天空,那我就是在那片天空下展翅高飞的鸟儿;爸爸的爱是无形的,更是温暖的,在身边默默伴着你。”
“爸爸变了,自从爸爸参加‘爸爸课堂之后,他就变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列竖式的题目。我风一般地做完了作业,让爸爸检查。爸爸定睛一看,发现我犯了很明显的错误。如果是以前的爸爸,一定会怒发冲冠。可是今天的爸爸变了,他拿来了几张草稿纸,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懂了为止。”
“自从爸爸参加了‘爸爸课堂后,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他陪伴我的时间变多了,我乐不可支。爸爸的陪伴让我快乐,当我牵着他的手时,内心会感到无比快乐,就像吃了颗开心丸子,一直合不拢嘴。”
“爸爸的陪伴是新奇的。军棋、围棋、象棋,爸爸都教我;轮滑、羽毛球、剪纸,爸爸也都支持我……种种玩法、花样展示在我面前,爸爸什么都会。他是一个陪伴并见证我成长的好爸爸!”……
(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辅导模式
“爸爸课堂”的心理团辅活动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团辅活动定位科学。基层心理团辅理论设计立足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团辅活动以父亲群体为辅导主体,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父亲。二是团辅活动过程完整,从理念更新到行动实践,层层深入,持续推进,符合心理辅导活动要求。三是团辅活动注重实效,运用“现场活动+家庭实践”“个体学习+集中探讨”“技巧辅导+实际行动”等方式,通过综合辅导提升模式,有效增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四、“爸爸课堂”带来的教育新思考
此次“爸爸课堂”活动成果丰硕,对我们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有三方面的教育启示。
(一)注意团辅理论的运用
“爸爸课堂”的设计是基于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柏恩的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这三大心理团辅理论的指导下,在团体情境下,我们对父亲们进行了团体亲子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他们在团辅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自我调节,增强自我效能感,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和亲子教育方式。
(二)注意辅导参与面的覆盖
“爸爸角色”教育缺位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要让各位父亲掌握亲子教育方法,形成共识。“爸爸课堂”活动中,很多优秀的学生父亲积极投入,热情参与互动、探讨,也有部分学生父亲没有参与或者实践不足,而且这部分家庭的学生有不少问题,更需要父亲参与亲子教育,因此,要注意辅导活动的覆盖面,让“先进爸爸”更先进的同时,也要让“后进爸爸”跟上来,全面发挥“爸爸角色”的作用。
(三)注意家庭教育的均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爸爸课堂”活动突出对父亲的辅导,旨在提升父亲的亲子教育意识和能效,发挥父亲的引导作用,目的是促进父母双方共同努力、互相支持,改善家庭教育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曾经说过:“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是孩子的榜样,爸爸的陪伴和关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爸爸陪伴多的孩子,往往会在长大后变得更加出色,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环境适应等方面,会更得心应手。因此,社会各方面也应助力学校,发挥爸爸们的作用,让爸爸多陪伴成长中的孩子,让孩子拥有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嘉兴,314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