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

2019-11-08刘方艳刘宏梁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农村

刘方艳?刘宏梁

【摘 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何埂镇农村的风俗现状,了解了民间陋俗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措施。要加大资金投入,实行物质激励;加强文化建设,解放民众思想;加强政治建设,增强改革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建设文明乡村。

【关键词】 农村;移风易俗;文明乡村建设;何埂镇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一步。农村风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影响。

何埂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部,是永川区的农业大镇。其生态农业区、梅花鹿等养殖业发达,致力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何埂镇重视传统文化,建立“乡贤服务团”来促进乡镇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但在移风易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何埂镇风俗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其背后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提供借鉴。

一、何埂镇农村的风俗现状

1、何埂镇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的显著成效

何埂镇历来被称作“太平乡”,并把“耕读传家”作为民族文化根本来传承,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1)评选“新乡贤”,弘扬家风。乡贤是乡村的榜样,也是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加速器”。 2015年,何埂镇评选出54名“永川新乡贤”,并将54位乡贤的故事著成《何埂新乡贤故事汇》一书,以便村民阅读和学习。本组调研人员于2017年10月采访了何埂镇仓宝村的“新乡贤”苏祖才,2017年,苏祖才自建“苏源”,开展乡贤课堂,梦想课堂,乡贤评理堂和乡贤联谊会,为族人、村民和学生宣讲家庭美德,勤劳文明,弘揚家风和乡风。其嘉言懿行感动并影响了不少村民。何埂镇政府也定期开展“五好家庭”、“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进行家风教育。何埂镇政府组织开展的新乡贤活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民风,对形成良好的家庭美德,促进乡村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2)相约七夕,发展生态旅游。“情山圣水”历来是何埂的代名词。何埂镇自然条件优越,依托石笋山和圣水河两大自然瑰宝,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石笋山有男女两座最高山峰,山高路陡,风景迷人,被称为“西部浪漫情山”。相传财主之女毓秀与庶民之子钟灵相爱,遭到反对,二人殉情于悬崖之下,经菩萨指点变成男女石笋山,数千年来遥望相守,成就了男女石笋情悠悠,对望千年的佳话。

近年来,何埂镇大力发展农业,据统计,永川区何埂镇鱼龙村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1620亩。[1]该镇同时发展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建立并完善生态农业区和生态农庄,挖掘民间历史名人,开展七夕文化旅游,展示七夕民俗特色。截至2018年8月,何埂镇“第七届七夕文化旅游节”已圆满结束。在何埂,游客可游览“情山”,采摘猕猴桃,听甜言“猕”语,观赏何埂生态农业区,体验农家乐,追忆何埂历史名人,感受何埂乡土气息,记住乡愁。何埂镇政府对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视,使生态旅游成为何埂乡村发展的独特卖点。

2、民间存在的残余陋俗及其危害

虽然何埂镇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却落后了不少”。何埂镇村民这样说。

(1)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一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众多村民认为婚丧礼节体现了对儿女的祝福和对长辈的孝顺与缅怀,是诸多礼节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两件事。因此,人们须严格遵守结婚的习俗(定亲、择吉、备婚、迎娶、成亲、闹房、回门)和丧礼的顺序(报丧、换装、法事、丧酒、入葬、头七)。这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操办习俗的标准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婚礼而言,一方面,结婚彩礼越发厚重,金钱占居主导地位。从前,农村婚礼重在内涵,如今,则重在形式。女方索要的彩礼由传统家具用品转变为“楼房”、“豪车”和“金钱”,且多达十余万。更有甚者,认为男方若无房无车,则婚姻免谈。这种思想改变了婚姻的实质,硬生生地将婚姻变成了金钱的坟墓。另一方面,婚礼规模逐渐增大,餐桌通常在二十桌左右。饭菜除了传统的“八大碗”还增添了许多新花样,每桌花费约千元以上,给许多村民造成了经济负担。剩下的饭菜,大都被倒进了下水道,不仅造成浪费,更污染环境。

无独有偶,而今,对丧葬礼俗,一部分人将“面子”看成主要动机。很多人通过攀比“场面”,评估孝顺的程度。从前举办丧事,主人家吃素食。如今却大肆操办,各种荤菜名酒,应有尽有,全然丧失了丧葬习俗的意蕴。大鼓大吹,设灵堂行丧的现象在何埂镇屡见不鲜,其噪音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生活。大费周章地举办丧礼,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压力更重,且不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若亲者在时,尚且做不到好好奉养,死后的厚葬也毫无意义。我国实行厚养薄葬的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丧葬习俗带来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改善村风、民风,应在村民中得到广泛宣传。

二是请客时兴,人情消费过高。李怡然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一文中提到,在广大农村,不规范不文明请客现象屡禁不止。[2]在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永川何埂镇也存在请客不当,人情消费过高的现象。

首先,请客名目和次数逐渐增多。现今,农村常借着满月、乔迁、谢师、升学等名目大肆请客,大部分家庭在请客时会请人记账,以备日后“回礼”。请客次数少的家庭,为收回礼钱,也会尽量增加请客的次数。如此循环,请客不断。

其次,请客范围越来越大,消费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很多家庭不仅请客频繁,请客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是毫无关系的近邻,也会邀请,显得宴席排场相当大,丧礼成了人们大吃大喝的契机。有些人比阔气,甚至拿请客人数和消费额度作为攀比的标准之一。

2017年10月,本组调研人员在何埂镇多个农村就农村每年“人情”消费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总人数154人,调查结果如下:

从以上图例可以看出,每年“人情”消费大于10000元的人数占44.56%左右,约60.39%的村民抱怨礼金收取过高。“什么时候能把这些繁琐的人情消费都去掉就好了。”何埂镇村民如是说。

(2)封建迷信思想活跃。论及“迷信”,每个人都持否定态度。然而,当它披上“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面纱时,人们便难以辨其本质。十九大以来,国家越来越强调民族的独特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却也给从事迷信工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把“封建迷信”包装成“传统习俗”,输送到人们生活中。

迷信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算命、算八字、看风水等,尤其以算命和看风水居多。当地村民表示,不少人会在婚前测一下男女“生辰八字”,看是否合适,何时何地结婚;修筑房屋时,会请有声望的“风水大师”看黄历,以此决定修筑时间、地点及朝向;在何埂镇的街道,从街头至街尾,约有三四处是算命摊位。他们在摊位上放张桌子,桌上放着竹筒和竹签,前面摆一张“阴阳八卦图”。人们根据抽签的结果判定自己气运,寻求“抽身之法”。据当地村民透露,有些人甚至在中学校园附近摆摊。这不仅不利于农村良好风气的形成,更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2017年10月,本组调研人员在何埂镇几个农村关于村民对风水的态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取了132人作为调查样本。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格可以看出,何埂镇村民相信风水的人数居多,接近一半的村民徘徊在“信与不信”之间。可见当地封建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3)赌博之风盛行。俗话说:“赌博如蔓延的毒草,它能把人于无声无息中归于灭亡。”中国人历来就有赌博的风气,加之农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休闲方式单一枯燥,因而,很多人对赌博“亲之近之”。

赌博最常见的形式有打麻将、打牌、掷骰子等。在何埂镇街道,赌场尤多,从街头至街尾,几乎每隔三四家便会有一家麻将馆,到处都挂着 “超麻”的牌子。村民表示,很多人午饭过后就会到麻将馆去,一直呆到晚饭时才离去,那叫“赶场子”。当询问原因时,他们会说:“不打麻将,干啥子哩”?然而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家庭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当地有不少夫妻因为赌博而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据有关资料统计,赌博已成为夫妻离婚的重要因素之一。聚众赌博,不仅损失钱财,影响家庭和睦,更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4)环保意识不足。由于农村地理环境偏僻,对现代文明信息接收速度迟缓,很多农村的文化、环境建设处于落后阶段。像何埂镇这样的偏远乡镇则更为严重。调研显示,除了嗜好赌博,何埂镇乡村普遍存在随地吐痰、乱丢生活垃圾、脏话满天飞、斗酒斗气、噪音污染等现象。当地村民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习惯。由于乡村多数人如此,政府对此也不过多加以管制。但这些生活琐事,却给村里其他人造成了各种困扰。村民之间纠纷不断,矛盾不断。遍地的垃圾会增加环境压力,极有可能成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隐患,影响“健康中国”建设。

二、民间陋俗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

(1)过分强调宗法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西周的宗法制和小农经济实行以来,君王和普通百姓都强调家族的重要性。论及相争,多数是家族之争。农民从事土地活动,需要大量劳动力,故而家族通常是以“嫡”为尊、以“长”为尊、以“男”为尊。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竞争由此加剧,这种竞争在利益之中,又往往裹挟着面子或尊严,常常恶化竞争。而这一切都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形式来进行和体现,于是,婚丧嫁娶、祭祖求佛、赌博炫富等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均被创造出来并大用特用。

(2)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其本质是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摆脱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渴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妖怪、魔鬼正是人们试图解释和战胜各种超自然力量,用以自我安慰而演绎出的原始思维性作品。[3]及至今日,巫术文化仍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影响人们思想。其具体形式表现为算命,占卜、看风水等。

神本文化是歷代君主为了维护和享受皇权,奴化百姓而刻意推崇的一种封建思想。早在汉代,统治者便宣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使自己的王权神学化,合法化。下层的农民终日困缚于土地,一切生活来源都靠上天的“恩赐”,进一步养成了遇事逆来顺受,思想保守的特点。这种思想外化于行为,即完全信奉祖先留下来的思想,对外来的文化风俗一概轻之,避之,弃之。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历史根源,封建迷信才会屡禁不止。

相比城市,我国广大农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对现代文明反应相对迟缓,无法快速、彻底地接受现有的文明习惯,延续上述一些不良习俗,在所难免。

2、现实原因

(1)农村基层组织疏于领导。现今,广大农村诸多陋俗之所以难以戒除,除了与农村传统有关,农村基层组织亦难辞其咎。不少农村基层组织对移风易俗工作宣传不足,疏于管理,甚至有文化水平低或政治觉悟低者投入到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活动中去。何埂镇基层组织内部机构分工具体详实,每项工作都留有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但村民服务中心缺乏专门负责风俗方面的部门,不能做到专项负责,权责分明,导致实施效果差。很多村民表示,当地基层干部在移风易俗上没有起重要作用,对算命摊位遍布学校周边,乱丢生活垃圾等现象未能及时加以制止。不仅如此,少数村干部的伤风行为又蔓延为不少群众盲目模仿。可见,当地村干部的自身建设多么重要。

(2)科学文化知识缺乏。近年来,经济发展在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精神的空虚留下了后遗症。许多人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匮乏,心理和习俗上崇尚奢侈享受,大肆破坏环境和从事铺张浪费,并醉心于赌博和迷信。

其根源之一,不得不提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先进的科学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不仅推动社会发展,还能开启人类心智。在何埂这样的西部农村,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未能跟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步伐,导致解决温饱问题后的村民,缺乏科学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需求,尤其对聚众赌博及封建迷信这类精神糟粕,看不清、辩不明、戒不掉,终究害人害己。

(3)核心价值观缺失。近现代社会频繁而剧烈的变迁,对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产生了多层面的冲击。原有的相对固定的价值观或弃、或存、或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完全确立,加之现代城市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侵染,使当下农村价值观念复杂多样又混乱多变。

何埂镇地处永川西南部,属偏远山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多村民或浑然不知,或仅限于听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字,而不明其中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陌生而无意义,这也侧面反应出当地基层政府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核心价值观的缺失给农村风俗中一些不良习气提供了滋长空间。在物质财富满足的前提下,原先隐藏的封建传统观念借习俗的面貌堂皇登场,而习俗成风又加固了原有的封建思想观念,二者互哺互喂,恶性循环,招引更多的村民而扩大其影响,阻碍了党中央推行的乡村文明建设,急需加以解决。

三、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实行物质激励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前提。政府要加大在移风易俗方面的资金投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第一,定期开展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如开展村民联谊会、举办节假日晚会,定期放映电影等活动,来丰富村民休闲娱乐形式;第二,将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农村环境,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闲锻炼设施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三,采用利益驱使的方法,对移风易俗活动中表现较好的村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使其感受到切实的利益,改变态度,支持传统不良风俗的变革,达到改良社会风俗的效果,从整体上改善农村面貌。

2、加强文化建设,解放民众思想

(1)弘扬乡贤作风,发挥示范作用。“乡贤”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人”。[4]乡贤们自身具有广泛的学识、经验和崇高的品德,对村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乡贤作用,前提是要选出“真乡贤”,选出村民信服之人。评选乡贤的标准应是学识、才能和品德,而非权势和金钱,评选要做到公开、公正。其次,乡贤要有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可通过组建乡贤评理堂,乡贤联谊会、梦想课堂等方式为村民普及优秀文化知识,纠正或改善村民的不足,真正发挥示范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5]久而久之,人们也会逐渐形成孝老爱亲、男女平等、勤俭节约、远离赌博的思想观念。何埂镇政府组织开展的“新乡贤”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需做大做实,长期坚持,争取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对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村民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的评判和界定,难以辨别不良习俗,这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原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政府要利用现代网络qq、微信、微博、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介,广泛宣传。首先,政府应当定期开展优秀民风文化系列讲座,教导村民积极向善,孝顺长辈,善待儿童。其次,政府必须广泛张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村民生活。再次,政府须经常走访民众,认真倾听民众的心声,了解他们对移风易俗的看法,针对性地对其解释和引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才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6]大众文化扎根于农村,以通俗化、娱乐化的形式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唯有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方能使中华文化真正焕发光彩。

3、加強政治建设,增强改革力度

(1)加强党政建设,提升管理质量。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主席要求党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思想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基层党政组织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破除农村陋俗。就何埂镇来说,首先,当地基层政府要设置专门管理农村风俗的职能部门,做到职责明确、专项专办,提高移风易俗效率。其次,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思想教育,增强对党的信仰,提升思想觉悟,充当民众表率。再次,民众监督,法治建设亦必不可少,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处罚,做到执法严明,百姓信服。

(2)加强制度建设,减小改革阻力。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感染,制度建设亦不可小觑。首先,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加强领导,完善村规民约,并印制张贴在村委会旁,针对婚丧事宜、人情消费、封建迷信等问题,制定解决措施。规约内容须具体详细,奖惩措施明确。

其次,政府要建立乡村习俗行为标准,规范村民行为。尤其是农村传统文化方面,内容要尽可能做到详细具体和明确。扩大宣传教育,将其张贴至农村服务中心等村民聚集之处。评选出行为较好的村民,给予嘉奖,以教育村民。

再次,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群众组织。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会、村民联谊会、红白理事会来规范村民自治管理、协调村民关系、规范婚丧礼形式,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真正发挥农村群众组织的作用。

4、改善农村环境,建设文明乡村

社会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农村中的不良习气,多与其自然环境密切联系。《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生态文化,走绿色发展之路。农村基层干部要重视并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对于农民的生活垃圾,政府要设立专门的垃圾回收站点,分门别类回收。对化工、养殖等工厂排放不当造成严重的水和大气污染,应让其关闭或转移厂址,以免污染附近湖水或影响附近村民身心健康。对肆意开垦土地、乱砍乱伐等行为须及时加以制止。同时,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教化百姓,以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作为辅助工具。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当地政府要遵循其自有的规律,多方面考虑,多种方式并用。

四、结语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为贴切的文化。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流行的风俗更一直影响和改变着无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还影响国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十分必要和重要。在推进移风易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王道思想”与“霸道手腕”融合运用。[7]总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村民锲而不舍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骏.聚零为整 让农村土地集约生“金”[N].重庆日报,2018-04-22.

[2] 李怡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J].今日民族,2016(2)50-52.

[3] 高国藩.中国巫术通史[M].凤凰出版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6.

[5] 荀子[M].中华书局,2011.

[6] 梅萍,张艳斌,韩静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文化的有效引领[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38-42.

[7] 聂琦,谢煜.王道思想与霸道手腕融合运用的领导艺术[J].领导科学,2017(30)12-13.

【作者简介】

刘方艳(1995—)女,江苏宿迁人,重庆文理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刘宏梁,本文指导教师.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农村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合川区双凤镇:移风易俗有妙招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移风易俗树节俭新风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传统善堂善会在清末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