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对策建议

2019-11-08孙怡邓永碌马玉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村干部对策

孙怡 邓永碌 马玉玲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深化“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背景及渊源,论述了加强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应教育引导他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涵养“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向先进模范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教育引导他们“慎独”、“慎行”,纯洁“为人民服务”的动机。

【关键词】 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对策

一、深化“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的背景及渊源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发展着的科学认识,它在早期革命中不断深化,延安时期逐渐成熟,中共七大深刻揭示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并首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自此以后,“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要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义,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继承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放在为人民谋利益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使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各个方面继续牢牢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前几代领导人的基础上继续继承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二、加强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意义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1]村干部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是贯彻执行党在基层各项方针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南疆是新疆社会稳定的关键,南疆地区的基层工作始终是自治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南疆的村干部是实现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力量。因此,鉴于村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新时代加强南疆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就是为了不断丰富“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对南疆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自从毛泽东创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习近平“为人民服务”思想与时俱进、再攀高峰。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强南疆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要求越来越急迫。强化南疆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枝一叶总关情”,明确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和价值观,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有利于凝聚人心,准确把握和定位南疆农村群众工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打赢反分裂斗争,对加强南疆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具有现实意义。

三、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载体,这是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得到一再证明的实际情况。[2]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设的基础工程,村干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构成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沿力量。通过对南疆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现状的研究,在肯定南疆基层党组织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了一定成效,作出的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基层村干部在群众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新疆发展总目标的实现。

1、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现状

一是“为人民服务”思想意识有所加强。南疆村干部作为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在新疆“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下,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不断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摒弃了以往各种不正之风,提高了村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提升了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在工作中逐渐体现出主动服务意识,发扬了甘于奉献、勇挑重担的“钉钉子”精神,提高了创新服务的意识,坚持实事求是,针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可操作的建议,切实提高了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凝集了党心民心。

二是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成效显著。治国有常,而以立民为本。南疆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惠民政策和扶贫政策,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了各族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通过建立安居民房、疏通农村电网、修整硬化道路、建设便民服务设施等实际行动,解决了南疆农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积极搭建了干部群众沟通平台,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入推进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各族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亲,并时常关心慰问结亲户,深入了解亲戚家健康、学习、就业等详细情况,为结亲家尽心尽力办实事、解难题,使各族结亲对象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来自干部的关怀和温暖,从内心深处把这份情感升华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加深了各族群众干部情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群眾基础。

三是基层党组织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自治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两个月,全区处置线索和立案查审过“双百万”,查处干部作风不实问题12.87万件,处理14.34万人(次),给予党纪处分1.88万(次)。[3]为加强新疆干部作风建设,自治区使“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实施了新疆“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等活动,这对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新疆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2、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南疆部分村干部思想理论素养不高。为改善南疆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低、老龄化的现状,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虽然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读不读经典著作无所谓,搞好业务工作比学习理论更重要,觉得学习理论对工作开展和社会发展毫无用处,自己生活阅历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已经能够应对工作等错误思想。因此,强化村干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和学习,引导他们学懂、弄通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思想理论素养迫在眉睫。

二是南疆部分村干部党员意识有待增强。随着南疆各项惠民和扶贫政策实施,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也涌现出了不少“等、靠、要”思想,村级组织缺少“造血功能”,“一针一线”只等政府补款来解决。丧失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红色家风,丢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些思想会严重影响南疆农村的发展,是脱贫致富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转变这种思想,永葆革命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工作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办好事、服好务。

三是南疆部分村干部工作能力有待提升。新疆总目标的实现要求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能力,主动作为。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村干部在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名义实施渗透和破坏时,由于政治素质不高,宗教管理水平不足,工作能力不高,遇到困难缺乏积极找办法、找路子的工作态度等问题,因此,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加强南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是推动南疆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是南疆部分村干部不正之风问题犹存。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获利掠富的手段。[4]南疆作为我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随着国家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力度加大,有些村干部为了提前完成扶贫攻坚计划,在扶贫计划表和责任考核的双重压力下,出现了骗取贫困户签字、伪造材料、伪造数字、优亲待友等行为特征的“虚假脱贫”现象,利用职务便利等侵占、克扣扶贫资金等违规乱象,在农村低保中存在对群众敷衍、为难、不作为等作风问题。这些现象时刻提醒着我们新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旧严峻,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

四、加强南疆地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1、教育引导他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涵养“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提升境界、指导实践。因此,只有反复研读、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科学的进步、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了解不同时期著作讨论的问题、提出的思想,弄清楚各个时期思想之间发展变化的曲线,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了解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和致胜法宝。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系统地研读经典著作,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而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精心阅读、潜心研究,从而全方位、深层次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有利于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壮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读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以人本思想巩固人民的主体地位,打造服务型政府,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2、教育引导他们向先进模范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6]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习近平同志在《要善于学习典型》中指出,“‘学所以异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要不断向先进模范学习,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完善自己,用切实的行动学习先进并努力赶超先进。”树立先进典范、致敬党员榜样对各级党员干部会起到良好的观摩、导向、激励的作用。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焦裕禄坚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学习像孔繁森、雷锋、郑培民、牛玉儒、祁爱群等先进干部不怕吃苦、忘我工作、克己奉公、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模范事迹,领会他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精神风貌,体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真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就像一面镜子、一面红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通过宣传学习典型事迹,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引导南疆村干部把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像他们那样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不忘本色,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明确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头禅,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诠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人民的好公仆。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共同奋斗。

3、教育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事。”十九大报告在阐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时也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党继续教育引导干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第一,加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我党执政使命相适应。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创新性,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第二,加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我党执政理念相匹配。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三,加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我党执政能力相贯通。南疆农村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村干部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长远的战略思维巩固发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有效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同“三股势力”斗争,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坚定共產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第四,加强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我党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相吻合。《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指出,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成为新时代复合型干部;能提供科学合理的途径从容应对面临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有成事的真本领的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教育引导他们“慎独”、“慎行”,纯洁“为人民服务”的动机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腐败会侵蚀健康的身体,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7]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不仅损害村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做到心中“四有”。心中有党,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工作中的“定海神针”;心中有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心中有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心中有戒,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保持时刻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慎独”、“慎行”。要使基层干部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才能在实践中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治乡”答卷。一是引导南疆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堤坝。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法律法规意识,建设法治乡村。通过多种多样的普法活动形式和方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不仅使各族人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也敲响基层干部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以法律为戒尺的警钟,从而加强依法治疆的力度。三是加大农村基层组织的打击力度,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使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强化农村廉政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使不想腐的堤坝逐渐构筑。以优良的党风来凝聚党心民心,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四是教育引导南疆村干部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营造南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村干部在南疆复杂的农村群众工作中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新时代新长征路上继续带领人民开创美好生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 李德迎.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人民性”[J].延边党校学报,2019(02)13-18.

[2] 李貌.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3] 赵志芸.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N].新疆日报(汉),2018-02-04(002).

[4] 侯紅霞.政治生态视阈下村级腐败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2)138-143.

[5] 毛宽海.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处理好三种关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1)41-45.

[6] 吴韶兰.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N].山西党校报,2012-04-05(S03).

[7] 贺端.十八大以来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

【作者简介】

孙 怡(1996—)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村干部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