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降低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

2019-11-08范丹

求知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效果,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高校应如何降低心理疾病污名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13-02

心理疾病污名是指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存在负面评价、消极的情感体验和歧视。心理疾病污名感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治疗行为保持更加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和心理危机干预带来困难。网络、媒体、学校和政府机构对平等观念的宣传和强调,使人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歧视和偏见,人们对污名群体的外显态度可以慢慢被改变。Estroff等人也认为通过教育能消除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减少歧视和偏见。心理疾病污名会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心理疾病污名也可以通过教育去改变,因而在教育中融入去污名干预,降低污名的不良影响,才能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改变消极刻板印象

高校大学生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心理疾病和治疗存在诸多误解,容易形成偏见,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分析、辨别和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偏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书籍、讲座、网络宣传平台、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活动等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第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普及心理知识,进行去污名干预。比如,教师应对心理课的课程定位、目的和内容等做介绍,打消学生的害羞、敌对和怀疑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介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相关概念,澄清心理疾病的分类、界定、诊断和治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成因及遇到心理困扰的正常性,向学生传达“理性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寻求心理帮助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是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表现”等理念,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性认识,降低污名效应。第二,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呈现真实和典型的情境供讨论和学习,以消除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紧张和孤立感,减轻其精神压力。在教学方式上还应多使用体验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集体讨论和活动体验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第三,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举办心理讲座和心理书籍展、发放心理宣传手册、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参观心理咨询中心、张贴海报和建设网络宣传平台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营造自助、互助的氛围

公众污名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个体内化的自我污名影响其行为。即便公众消除了对心理疾病的污名,个体仍可能被自我污名所累,难以走出困境。群体认同对自我污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即个体的群体认同感越高,自我污名程度就越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个体的群体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和接纳感,能降低污名的影响。此外,个体的内在力量如自尊、理性和内省能力,也能保护其受心理污名的影响。高校应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大学生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会理智看待和分析问题,提高社会技能和适应能力,增强自信、自尊和归属感。积极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助于形成友爱和谐、互帮互助的校园氛围,以学生组织或者互助团体形式开展活动,能减少学生求助的顾虑,提升大学生自尊和群体认同感,降低自我污名的影响。

一些优秀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和心理微电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疾病问题的观点采择能力,削弱心理疾病污名的不良影响。观点采择能力通俗来说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个体没有类似经历,但能够通过认知上的想象和推测进行换位思考。观点采择能够增强个体对他人的感知,人们通过对污名群体的观点采择能显著降低消极评价。心理情景剧和微电影将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状态、心理困境和内心冲突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展现在舞台或镜头中,作为参与者的大学生在排演过程中,深入剖析和理解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这让他们理解和体谅剧中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提高观点采择能力。作为观众的大学生在贴近真实情境的剧情中,产生经验的碰撞而获得领悟和收获。

三、加强心理咨询建设和宣传,提高心理服务的信任度

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够降低大学生心理求助时的担忧和顾虑,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团体心理咨询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污名感,团体心理咨询能重塑个体的认知,摆脱污名的恶性循环。但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心理服务使用率较低,原因一是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二是心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需加强宣传,降低公众对心理服务机构的陌生、神秘和污名感。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进行各种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招募,比如人际关系、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等团体辅导,提供机会给感兴趣或有需要的学生。同时,心理咨询机构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比如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制度建设,完善咨询师督导、考核和管理办法,加强咨询师实务能力的训练和实践,鼓励咨询师参加技能培训和专业成长训练等。

四、 推进心理普查和危机排查工作,主动关注学生成长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和回访工作,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访谈和追踪。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还应具备一定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比如,辅导员要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能从学生日常的表现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展开访谈工作,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残疾、单亲、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的大学生,弥补心理普查问卷可能带来的偏差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尹天子,黄希庭.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3):384-393.

[2]Estroff S E,Penn D L,Toporek J R.From Stigma To Discrimination:An Analysis of Community Effort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a Psychiatric Disorder and Label[J].Schizophrenia Bulletin,2004(3):493-509.

[3]馮宁.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概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0):124-128.

[4]周曦,康荔,甘元蓉.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如何消除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6(4):151-152.

[5]Vescio T K,Sechrist G B,Paolucci M P.Perspective taking and prejudice reduction:The mediational role of empathy arousal and situational attribu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4):455-472.

作者简介:范丹(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