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研究

2019-11-08崔许锋

自然资源情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黄石市武汉市湖北省

付 洒,崔许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430073)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镇常住人口从2007年的60633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81347万人,增加了20714万人;城镇化率也由2007年的45.89%上升到2018年底的59.58%;建成区面积从2007年的35469.65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56225.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占城区面积从19.91%增加到28.35%①。伴随着快速的土地城镇化增长,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1]、城镇环境质量退化[2]、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低效利用[3]等问题凸显,因此,如何引导合理有序的土地城镇化、提高土地城镇化质量、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城镇化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过文献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城镇化内部子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城镇化的内涵研究,涉及土地城镇化概念、特征和指标测度[4~6];二是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关系视角着手,对市域、省域、区域、全国等不同尺度展开讨论,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7~9]、非协调性[2]、协调性的时空分析[10]和互动[11]等关系;三是基于熵权法[12][13]、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14]、ESDA-GWR模型[15]、Logistic模型和GWLR模型[16]等方法对土地城镇化的时空格局[17][18]与驱动因素[19][20]进行研究。对于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方面,前人也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8,14~16,21~23],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由于评价目标导向不同,框架体系各有特色,为本文土地城镇化评价体系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束缚力,如何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试图建立土地城镇化评价框架体系,并采取灰色关联法(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土地城镇化发展状况,并提出改善土地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评价区域概况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处于长江中游,洞庭湖北部,故名湖北。至2017年拥有5902万常住人口,土地面积达185900km2;2005~2017年,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404km2增长至2017年的2499km2,增幅为80.00%;2017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高达35478.09亿元,占全国城市的4.29%,产业结构为11.2:44.9:43.9①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8)》,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17年湖北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90%,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总额为18.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00%。说明湖北省2017年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发展在稳步前进。

1.2 数据来源

研究区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目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201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2018)》。研究采用的地级市数据为市辖区数据(由于数据暂缺,研究暂不包含神农架林区、恩施市、天门市、潜江市)。

2 模型构建

2.1 评价体系构建

土地城镇化代表着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比较复杂。本文基于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代表性等要求,立足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参考现有的土地评价指标[24][25]、城市化发展评价指标[26~28]、生态文明城镇化指标[29][30]、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31]、生态城市建设指标[32][33]等体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来构建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表1)。

表1 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 综合评价模型

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的第一步需要计算指标权重,当前权重计算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专家评分法等,本研究采用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加权的方法[34][35],其计算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本文采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为极值法。

(2)计算熵值。设有m个指标,n个被评估对象,则第i个指标熵Hi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待定常数;当fij=0时,令fijlnfij=0。

(3)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bi为第i个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在数值上bi=1-Hi。值得注意的是,指标权重Wj大小取决于bi的大小。

(4)计算综合评价值

式中:G是被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估值;Y是被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标准化值;Wj为各个指标的权重。

2.3 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提出了各种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概念[36]。通过关联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些因素对全省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有很大影响、哪些是次要因素,从而找出影响土地城市化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指标[37]。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标准。

参考数列为X0={X0(k)/k=1,2,…,n} (4)

比较数列为Xi={Xi(k)/k=1,2,…,n},i=1,2,…,m(5)

式中:m为评估对象;n为评估指标。

(2)求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ξ(Xi):

式中:ρ为分辨系数,分辨率因子通常在0和1之间,一般为0.5; Δ ( m in)为第二级最小差; Δ (m ax)为两级最大差; Δ0i(k)为各比较数列Xi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与参考数列X0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绝对差值。

(3)求关联度ri:

式中:ri为第i个评估对象对理想对象的相关程度,ri值与1越接近,相关性越好;N为数列的长度,这里N=54。

3 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市域2005~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12个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及综合评价值(图1和图2),为了直观表达评价值的空间特征与时序演变,采用Arcgis10.2软件,实现评价结果图形化(图3)。

图1 湖北省经济-社会-生态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2005年、2010年、2015年)

图2 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2005~2015年)雷达图

由图1、图3知,2005~2015年湖北省各个维度的评价值地域差异十分明显。为便于研究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评价值,取了三个年份节点,分别为2005年、2010年和2015年。

图3 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值(2005年,2010年,2015年)

就经济维度看,2005年经济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分别为黄石市和随州市;2010年经济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分别为武汉市和荆门市;2015年经济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分别为武汉市和十堰市。其中,仅武汉市和黄石市的经济评价值高于0.1,其余城市则低于0.1。就社会维度看,2005年社会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武汉市和咸宁市;2010年社会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武汉市和咸宁市;2015年社会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武汉市和随州市。其中,武汉市和黄石市的社会评价值高于0.1,且武汉市高于0.3,其余城市则低于0.1。就生态维度看,2005年生态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十堰市和咸宁市;2010年生态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十堰市和荆州市;2015年生态评价值最高和最低地区为武汉市和十堰市。其中,武汉市和黄石市的生态评价值高于0.1,十堰市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也高于0.1,其余城市低于0.1。具体表现为: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等城市生态评价值呈波动递增趋势,十堰市、咸宁市和随州市的生态评价值呈波动递减趋势。

通过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经济评价值高于社会和生态评价值的地区为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和咸宁市,说明在综合评价值中经济层面占主导地位;社会评价值高于经济和生态评价值的地区为武汉市和宜昌市,说明在综合评价值中社会层面占主导地位;生态评价值高于经济和社会评价值的地区为十堰市、襄阳市、随州市、荆门市、孝感市和鄂州市,说明在综合评价值中生态层面占主导地位。2010年经济评价值高于社会和生态评价值的地区为黄石市、黄冈市和鄂州市;社会评价值高于经济和生态评价值的地区为武汉市和荆州市;生态评价值高于经济和社会评价值的地区为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和宜昌市等城市。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湖北省12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差距明显,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自2005年至2015年,武汉市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一直高于其他11个城市,其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呈波动递增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其他城市快;黄石市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低于武汉市,位列第二,其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呈波动递减趋势;除武汉市、黄石市外的其余10个城市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变动不大,处于稳定的状态。

表2 评价指标与土地城镇化质量灰色关联度

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综合评分与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见表2。就经济维度看,地均固定资产总额和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灰色关联度为0.99,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城镇用地外延扩张具有较强推动力,而欠发达地区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弱。地均财政收入的影响力也比较大,表明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追求是土地城镇化的重要驱动要素。同时,土地财政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新增建设用地为其做了很大的贡献,其规模扩张越大,地方政府所获得的土地财政收入就越多。

就社会维度看,地均就业人员、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图书馆藏书总量和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对土地城镇化质量影响程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人口城镇化的进展,人口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推动土地城镇化持续发展。其中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的灰色关联度为0.96,表明区域交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快速有序流动,促进了土地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同时,区域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城镇化空间形态的扩展规模、模式和方向。

就生态维度看,城镇生活污染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土地城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也不容小觑。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鉴于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推动土地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的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2005~2015年数据进行运算,实现对湖北省近十年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差异特征以及土地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其一,从构成维度来看,湖北省土地城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维度评价差异显著。例如,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武汉市土地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受社会层面的因素影响大,然而,生态层面的影响度低于经济和社会层面;黄石市土地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主要受经济层面的影响,反而社会和生态层面对其影响较小;十堰市、襄阳市和随州市则受生态层面的因素影响大。

其二,从空间差异特征来看,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湖北省土地城镇化的热点区域,即同时为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高值区域和高速变化的区域。湖北省省会武汉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值最高,2015年的综合值为0.4507。在湖北省12个市区中,武汉市和黄石市的土地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远高于其他市域。

其三,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均固定资产总额、地均财政收入、地均就业人员、图书馆总藏书量、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城镇生活污染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灰色关联度较大,说明对这些因素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关系密切。

4.2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在推进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最终达成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土地空间规划,指导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建设,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注重集约节约土地的原则、秉持城乡统筹区域和谐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各种经济社会要素。

(2)基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土地城镇化政策。指导土地城镇化质量低值区空间结构与布局的优化,合理有序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与开发强度,力图达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土地城镇化质量高值区,分析其经济-社会-生态维度的时空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约束,促进土地城镇化持续优化。

猜你喜欢

黄石市武汉市湖北省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Usages of “IT”
黄石举办第十五届(春季) 全国地方版图书博览会
Mother and son embroidery team weave the threads of history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