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桑蚕生产情况与技术供求的调查与分析

2019-11-08牛鲁燕崔太昌孔庆福

北方蚕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桑蚕泰安市蚕桑

牛鲁燕 崔太昌 孔庆福 黄 洁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省有着数千年的种桑养蚕史,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1],目前已经形成了日照、泰安桑蚕产业带和威海、烟台、日照柞蚕优势区[2]。泰安市种桑养蚕历史久、面积和比重大,是全国的重点蚕茧产区之一,泰安的岱岳区被认定为国家级蚕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近几年来,泰安市的桑蚕产业虽然有明显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再加上新时期农民收入途径的多元化,致使泰安地区的蚕桑业面临着与其他新兴种植业竞争日趋激烈、桑园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蚕农老龄化倾向严重及蚕桑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能力不高等现实问题。

为了全面地了解全市蚕桑生产养殖情况与技术供求特征,进一步找出泰安地区制约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课题组在2017年11月份组织了本次调查。

1 调查范围、对象和内容

1.1 调查时间、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时间是2017年11月。调查在泰安市范围内进行,随机调查常年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根据收回的问卷统计,受访者主要集中在泰安的岱宗区、高新区。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采用问卷选择形式,调查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桑蚕农户户主及桑蚕生产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庭人数、养蚕人员年龄、学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桑树的品种及栽植类型、大蚕的品种和饲养方式等)、农户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情况、农户桑蚕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种桑养蚕农户户主及桑蚕生产的基本情况

泰安市种桑养蚕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见表1-3。

从表1得知,在年龄分布上,多数受访者年龄集中在50—59岁年龄段,占所有受访者的73.33%;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在30~39岁年龄段几乎没有桑蚕从业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中从事种桑养蚕的多为年龄偏大的人员,这些人进城务工难度大,同时也缺乏经商和其他自主经营的经验。

在文化程度构成上,高中(职高、技校)的占比最大,达到了总调查人数的60%;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受访人数为0 ,这表明受调查桑蚕农户的文化程度不高。

表2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家庭总人口数及务农人口数

家庭总人口数占比/%其中务农人口数务农人口占比/%3人及以下401人04人33.332人405人13.333人26.676人及以上13.334人及以上33.33

从表2可以看出,桑养蚕从业人员家庭总人口主要在3人及以下和4人为主,分别占比40%和33.33%。家庭中务农人口则以2人和4人及以上居多,占比分别为40%和33.33%。

表3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桑蚕收入占家庭全年总收入比例

家庭总收入/元占总户数/%蚕桑收入占总收入/%占总户数/%≤10 0000≤9010 000~20 0006.6710~196.6720 000~50 00053.3320~29050 000~80 00026.6730~396.67>80 00013.33≥4086.67

从家庭总收入的角度看,在被调查的农户中,家庭全年总收入主要集中在20 000~50 000元区间,占总户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50 000~80 000元,占总户数的27%。总体来看,受访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为可观。

从桑蚕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角度来看,桑蚕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超过40%的农户占总调查农户数的86.67%。我们通过分析得知这86.67%的桑蚕种植户家庭总收入基本上集中在20 000~50 000元,这同时也是家庭总收入中户数最多的一类,这充分说明了在泰安地区蚕桑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2 农户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情况

2.2.1 农户对各类型技术的需求及满足状况

在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方面,本次调查主要设计了8种技术类型:增加产量良种技术、提高品质良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省工机械技术、水肥及管理技术、贮运和加工技术、其他需求技术。调查分析显示,受访桑蚕从业者在以上几种技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同时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要求受访者按照技术需求的急需性和重要性对技术需求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提高品质良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和增加产量良种技术。这充分反映出种植户对良种和高效生产的需求。

在对现有技术评价方面,本次调查设计了四个选项,A代表满足,B代表基本满足,C代表有待提高,D代表亟待提高。见表4-5。

表4 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良种技术需求意愿

从表4可以看出,在对提高品质良种技术上,有53.33%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33.33%的从业人员对现有技术满足,13.33%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基本满足需要。

在对增加产量良种技术上,认为现有技术基本满足需要、对现有技术满意现有技术有待提高的从业人员各占33.33%。

对比这个两个良种技术,种桑养蚕从业人员对于提高品质良种技术的需求意愿要高于增加产量良种技术的需求意愿。

表5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病虫害防控技术、节本高效栽培技术需求意愿

技术类型技术评价占比/%技术类型技术评价占比/%病虫害防控技术A6.67B40C53.33D0节本高效栽培技术A6.67B33.33C53.33D6.67

从表5可以看出,在病虫害防控技术需求上,有53.33%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40%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基本满足需要,只有6.67%的从业人员对现有技术满足。这说明目前的病虫害防控还处于传统的以蚕药投入防控方式,从业者需要新的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来达到“绿色防控”。

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需求上,有53.33%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33.33%的从业人员认为现有技术基本满足需要,同样只有6.67%的从业人员对现有技术满足。这表明目前具备的节能高效技术还未能较大程度地满足种桑养蚕户的需求,农户需要更先进的节能高效技术来提高种桑养蚕的生产管理。

2.2.2 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情况

为了摸清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情况,我们从技术供给推广水平和技术供给推广途径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见表6-7。

表6 泰安市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水平

从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水平来看,73.33%的受访农户经常参加技术培训或进修,20%受访农户偶尔参加,只有6.67%的受访农户表示从未参加过技术培训或进修。由此可见泰安地区的桑蚕养殖的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大部分的种桑养蚕从业者都已经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参加技术培训或进修。并且有绝大多数的种植户在农闲时学习过全套的蚕桑生产技术,并在农忙时现场学习过农业技术。这也表明了泰安地区做为国家级蚕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桑蚕养殖技术供给上能达到持续、系统性地供给,并将技术供给与农户养殖实践结合起来。

表7 泰安市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途径

从表7对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途径可以看出,目前泰安地区的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主要以政府各级农技推广站的农技人员传授(占比8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培训(占比53.33%)、合作的农业龙头企业(占比40%)为主,这与以往自己摸索干和跟着其他农户干的情况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在获得相关技术的途径媒体宣传的占比只有13.33%。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媒体宣传在此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因此,还需要在桑蚕养殖技术的推广途径中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2.2.3 农户桑蚕投入产出情况

针对本次投入指标的调查,我们主要统计了蚕桑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人工成本费用以及桑园的种植面积。见表8。

表8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桑蚕养殖单位面积(667m2)投入指标

间接费用指标值/元占比/%雇工成本指标值/元占比/%桑园种植面积指标值/667 m2占比/%直接费用指标值/元占比/%≤2013.33≤50046.67≤220%≤4000%20~506.67500~1 000202~540%400~60013.33%50~10046.671 000~2 00026.675~820%600~100020%100~30033.332 000~3 0006.67>820%1000~200066.67%>3000>3 0000>20000%

从表8我们可以看到,对桑养蚕从业者来说,667 m2桑园面积的直接费用主要集中在1 000~2 000元(占比66.67%),间接费用主要集中在50~100元(占比46.67%)、100~300元(占比33.33%)两个区间,雇工成本主要集中在≤500元(占比46.67%)、1 000~2 000元(占比26.67%)两个区间。

表8中的数据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与直接费用相比,间接费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在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中,间接费用中的保险费、管理费和财物费以及销售费很多种植户都不做统计,直接忽略了这些费用,这也说明了种植户对农作物的保险意识不强;二是在单位面积人工成本中,我们设计了家庭用工成本和雇工成本两个选项,大多数的受访者都直接忽略了家庭用工成本的选项,即便有的受访者填写了家庭用工的人数,但是在劳动日工价上依然没有填写价格,这也说明了很多种植户对自己的家庭用工成本是通常忽略的。

针对本次产出指标的调查,我们主要统计了蚕茧年总产量和蚕茧的年销售总收入两个选项。见表9。

表9泰安市种桑养蚕从业人员桑蚕养殖产出指标

蚕茧年总产量/kg占比/%蚕茧的年销售总收入/元占比/%≤2000≤10 0000200~50053.3310 000~20 00046.67500~1 00026.6720 000~30 00013.331 000~2 00013.3330 000~50 00020>2 0006.67>50 00020

从表9的统计可以看出,蚕茧年总产量主要集中在200~500 kg(占比53.33%)、500~ 1 000 kg(占比26.67%)两个区间;蚕茧的年销售总收入主要集中在10 000~20 000元(占比46.67%)、30 000~50 000元(占比20%)和大于50 000元(占比20%)三个区间。

对比表8和表9我们可以看出,年销售收入相对还是较高的,对于大批年龄稍大、没有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民,在家里从事常规农业生产外,附带进行种桑养蚕仍然是泰安市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很多受访种植户忽略自己的家庭用工投入费用,所以我们认为投入的成本还有可以降低的空间,我们建议从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入手,比如引进机械化的养殖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成本。

3 结论与讨论

3.1 泰安市范围内种桑养蚕从业者老龄化、青黄不接现象普遍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种桑养蚕从业者年龄普遍分布在50—59岁年龄段,占所有受访者的73.33%。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或者经营其他生意,另一方面是因为老龄养蚕人已经养成了种桑养蚕的习惯,对蚕桑有一定的感情[3]。但是由于从业者年龄大导致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接受程度差,所以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老年种桑养蚕从业者的科学种养意识和管理技术水平。

3.2 从种桑养蚕户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情况的调查来看,广大从业者对良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需求意愿比较强,他们愿意通过新技术改善种桑养蚕的环境,提高效益。并且在泰安市范围内73.33%的受访农户表示经常参加技术培训或进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泰安地区做为国家级蚕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桑蚕养殖技术供给上能达到持续、系统性地供给。

3.3 从种桑养蚕农户桑蚕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来看,尽管近年来桑蚕与其他农产品的效益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是年销售收入相比投入费用来说还是较高的,对于不能外出务工或者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的中老年家庭来说,种桑养蚕农户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建议泰安市要根据本市的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和生产状况,继续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经济,并推广生态养蚕,发展循环经济,促使农户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更先进、更绿色化的桑蚕养殖技术,通过标准化的生产,确保该地区桑蚕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桑蚕泰安市蚕桑
君山区蚕桑产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Advanced in research o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agar
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依法对蔡希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