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穿越世代的似水年华
——魏巍儿媳王曼曼访谈

2019-11-08陈聪

中国记者 2019年10期
关键词:魏巍前线战士

文/陈聪

什么样的故事,爷爷在睡前一遍遍讲给我听?

什么样的感动,让我们紧攥着这年华里的梦?

当经年的往事逐渐沧桑,当战火的青春记忆再次叩问我们的心灵,是否还有一种精神,能够引起穿越世代的共鸣?

我拿着泛黄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听着王曼曼的回忆,触摸这段可歌可泣的时光。

经典,幸福人生的诠释

北京,午后,两杯咖啡,一处心情。

“如果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里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那就是最后一段的排比,我现在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当我询问这位魏巍的儿媳,文章里哪一个片段最令她印象深刻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在王曼曼看来,这一段最能够让人引起共鸣,也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在小的时候就读到过这篇文章,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会成为魏巍的儿媳妇。当时读的时候,这种一步一步的递进非常打动我,就让我有‘果然自己活得很幸福’这种感觉。在当今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已经变得多元化,人们比以前更加忙碌,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已非昔日可比,但是人们所感到的幸福却少了很多,大家都很焦虑,甚至难受。”

王曼曼说,现在的人们所缺少的,正是在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中感受幸福的能力。而这篇文章恰恰提醒了人们这一点。她说,只要一想到魏巍所经历过的那些故事,和他记下来的这些人,就能感到如今即使是再小的一件很正常、很理所应当的事情,都是那个年代里,最可爱的人们为国家和人民奋不顾身所换来的。

“读到这些直白而又纯粹、透彻而又感人的句子,再想到当下的生活,就会让我去思考,该怎样幸福地生活下去。”

“它从人本的角度来诠释一点一滴的幸福,它从未过时。”

青史,迷茫之中的追问

王曼曼说,从这篇文章本身来讲,它所回答的,正是现在很多人心中迷茫的追问:

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又是从哪儿发展过来的?

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何传承,又如何延伸?

她说,比起枯燥而千篇一律的说教,生动而写实的讲述更能解答人们心头的疑惑。有些人缺少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对稳定发展的认识,他们厌烦宣教,但是散文通讯所讲述的人物故事却可以拉近历史和读者的距离。

王曼曼说,魏巍既是一个战士,又是一个诗人。他胸怀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所以才能和朝鲜战场上同样无私、无畏、执着、热情的战士们碰撞出共鸣;他满怀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情,所以才把战士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感以诗化的语言记录下来,他笔下的文字才能生动活泼地奔流着,流进人们的心里。

王曼曼说,战场上的故事在鼓舞着魏巍的创作激情,而同时魏巍的作品也在鼓舞着战士的士气、凝聚着后方支持的力量。正是这篇作品,以及其他真实描写战争现场的作品激发了人们内心中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才使前方战士与后方人民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诚如魏巍所说,在朝鲜的每一天,他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他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他的文字并非主观的渲染,而是在长期和战士们的相处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精神,永恒不变的坚守

王曼曼认为,魏巍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字里行间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魏巍的灵魂。

左图 1952年,魏巍(右)在朝鲜三登野战医院访问志愿军模范护士罗克贤。(新华社/发)

说起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和王曼曼有了更多共鸣。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正是一代代新华人在不断的新闻业务探索中、采访报道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箴言,是一代代新华人在他们的稿件中迸发出来的力量。

作为新华社记者,几年前我曾经在叙利亚驻站一年,正是战火如荼的时候。每一次忍受战火、忍受绝望,每一次克服恶劣环境、前往战场前线,是作为新华社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我的前辈魏巍们的精神丰碑,是我的同事们的拼搏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我被炮火蹂躏的心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每分每秒的坚守——从埋葬平民的死人坑,到子弹横飞的战区前线,再到爆炸现场的尸体残肢,我记录着枪林弹雨的故事,寻找着生命燃烧的答案。

六十多年前,抗美援朝的前线战士们是否和我有着同样的心声:既然危险不可避免,生死无法计算,我们选择遵循理想,坚守信仰。

右图 1988年,魏巍(右)在内蒙古哲里木盟访问他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到的英雄人物——马玉祥。马玉祥是在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英雄战士。(新华社/发)

六十多年前,迎着漫天战火的魏巍是否和我有着相似的思想:当他一步步地接近血雨腥风的现场,靠近血肉模糊的真相,这些故事、这些真相澎湃着他的内心,奔流在他的血管,让他在多少个和前线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的日子里,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危险,也始终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正如王曼曼所说,在魏巍看来,是抗美援朝战士们的一种革命英雄的荣誉心督促着他,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来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是从魏巍脑子里跳出来的”。

答案,穿越世代的记忆

鸭绿江外,清川江南,红紫如浆的夕阳残照着遍野尸体,半片天空将游魂拖向暗夜的深渊,肃杀之际,只剩落单的老鸦盘桓低徊。

临津江畔,上甘岭中,燃烧弹烧不尽志愿军的冲天豪气,坑道外遍地都是联合国军的折戟,硝烟尽处,鲜艳红旗立在崭新的东方!

倒海翻江!在血与火、刀与枪的决死中,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把战士们的力量拧在了一起,把全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心团结在了一处。

那力量让刚上前线的戴笃伯向敌人扔出第一颗手榴弹,那力量让马玉祥冲入烈火中救出朝鲜幼女,那力量让满身着火的战士抱住敌人死去,那力量让前线的冰雪甘之如饴,那力量让人乐于为祖国而生、勇于为祖国而死……那力量浸在了凹凸不平的书页上,激越了亿万颗共鸣的心。

王曼曼说,正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力量让“最可爱的人”当之无愧,成为百姓心中对战士的称号而一代代传承下来。这是那个时代的呼声,更是振聋发聩的宣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始终刻印着时代的记忆——

栗子树的花穗飘起来了。

上甘岭上的毒气散尽了。

战场的暴风雨停下来了。

遍野的鲜血淋漓定格了。

兵戈铁马的光影飞驰而过,抗美援朝战争已逾六十年。

我凝神触摸着流转光阴的文字,仿佛我正在现场,又仿佛我在前世,或远或近地目睹着这无比惨烈而又无比荡气回肠的史诗。

仿佛又听到魏巍的呐喊:这里,是今天的东方!

仿佛又忆起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当历历在目的一切逐渐漫漶,唯有这文字是历史的忠实注脚,记载着沃土草木的岁岁诺言。

今冬的树枝干裂了,明春又会长出新芽。

久远的历史流走了,这精神却遍染天际。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

什么样的感情最神圣?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

泛黄的书页在记忆的千沟万壑中跌宕起伏,我找到了隽永的答案。

猜你喜欢

魏巍前线战士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我的老师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