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豪情忆渡江
2019-11-08阎吾
文/阎吾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我随军来到当年著名的抗日战场——台儿庄休整。当时我们都忙着准备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的报道。大家畅谈战局,纵观天下风云,豪情风生。回想1946年冬天,我曾在这一带访问过守卫山东根据地南大门的我军一支部队。其时,几十万美械装备的蒋军,气焰嚣张地杀来,扬言要在六个月内全歼我军。时到如今,蒋介石溜了,南京政府的文臣武将,个个象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我们前线记者和部队广大指战员一样,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我为最后胜利做些什么?”
不久,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向长江进发了。千军万马的进军行列,日夜奔腾;送物资、弹药,数也数不清。这真是人民大翻身,历史大进军,多么激动人心啊!然而,要我去采访的部队,却是担任渡江战斗的预备队。这多么使我失望。正当我为此而“苦恼”的时候,忽然听说我所在部队的炮兵团,奉命开上前沿,掩护兄弟部队渡江作战。于是,我见机来了个“自由行动”,悄悄跟着炮团上了江北阵地。啊,浩荡的大江,日夜在面前奔腾。我兴奋极了,暗暗庆幸着终于饮马长江了!
我就是带着这样“求战”的心情,采写百万雄师过长江的。
我是在安徽省桐城县境内的三江口随军渡江的。开仗前的大江南北,沉寂得简直令人惊奇。从掩盖着一门门大炮的芦苇丛中往江面看去,跃出水面的鱼儿,不时地闪出粼粼的银光。只有长江上空巡航的蒋机,单调地发着“嗡嗡”悲声……
随着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越垒越高,毛主席、朱司令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命令很快就传到阵地上来了。
于是,指战员的战斗情绪,立即沸腾起来:
“蒋介石玩弄假和谈,咱们就得动真刀真枪地教训他!”
“坚决按毛主席的指示打,要是洋鬼子的兵舰(在长江里的帝国主义军舰企图阻止我军过江)胆敢打咱们一炮,我们就还击它两炮!”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2001年版
多么难忘的1949年4月22日之夜啊!记得这天黄昏,我军成千上万门大炮,一齐向长江南岸的蒋军阵地怒吼起来。犹如闪电的万道弹光,映红了江天。大江南岸很快就被猛烈炮火所击起的尘土吞没了。这震天动地的轰鸣给人以多大的鼓舞和力量!扬帆待发的战船,顷刻间撒满江面。潮水般的支前大军,正向着各个渡口的临时码头涌来。尽管敌人打来的炮弹在四周爆炸,可是无人去理睬它。这时,我望着大江上被炮弹击起的水柱,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高;再看看眼前这幅惊心动魄的进军场面,不由得心潮澎湃:千古风流人物,怎比今日豪杰。啊,伟大的长江,英雄的战士和人民!
我满怀豪情,急忙跑到江边,连问一声都没来得及就跳上一只船,决心把这个伟大的历史镜头“摄”下来。真是幸运,原来,我上去的船,是第二波渡江突击队的一条船,而且掌舵的水手,是位大约五十多岁的包大娘。她生在船上,长在江上。从闺女时起就替父亲摇橹撒网,捕鱼为生,对这一带长江的水性摸得透熟。我没来得及访问她,江上空就飞起了“开船”的绿色曳光弹。这时,只见一队队突击船,像一片片树叶,在浪涛里跳上跳下飞奔前进。
当突击船队驶到江心的时候,江沸水腾,战斗极度白热化,敌舰像受了伤的野兽,拚命地狂轰乱撞;南岸敌人扫射来的机枪子弹,把船篷上的帆布打得片片飞落……在这关键的时刻,勇士们奋力冲上船头,以随身携带的轻火炮,急速地向敌人的火力点还击着。有的船被打翻了,战士们从水中钻出来,游到另一条船上继续战斗。特别使人感动的是那位包大娘,她是那样沉着,不停地用安徽口音喊着:“同志们,莫怕呀,我一定能把你们送上岸!”各船上也喊起了响亮的口号:“是英雄,是好汉,就在这里见啊!”
在弹雨纷飞的激战中,渡江英雄们神速地登上了南岸。船上的乡亲们兴奋地连声高呼:“同志们,再见了!”战士们跳下船,就一个劲地向敌人冲去,我和后下船的战士兴奋地告别说:“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标志着胜利登岸的信号弹,接而连串地腾空飞舞。在一片喊“杀”声中,登岸的勇士象猛虎扑羊一般,向逃敌猛追痛歼!我迅速跑进一条刚刚被打下来的战壕里,用手电筒一照,见到五、六具敌尸七倒八歪在那里。我想从他们衣袋里找到一些日记、文件之类可供报道的资料,没想到一掏,就顺手从一个挂包里拿出一支蜡烛,我立刻用烛光照着,以膝盖为桌,将在长江北岸写了前半段的强渡长江的战斗情景新闻继续写完。然后请通讯员同志随着返回的船送到北岸发了出去。
伟大的渡江战役已经过去三十四年了。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前线记者,最重要的是到战斗的第一线上。一到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就必然有所感,这就是触景生情!有了战斗的激情,自然就能写出战斗性强的报道。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战争画卷,要不当场去记录下来,谁还能再给你重演呢?所以,记者要像战士那样,时刻保持着“求战”的旺盛斗志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我们的信条应该是:到现实生活中去!到火热的战斗中去!这里,让我从自己所写的不成诗的《戎笔诗》中摘出几句,来敬献给年轻的同行战友共勉:
一生未曾下战马,
飞笔难尽英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