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书与他的《见庵锦官录八种》
2019-11-07杨秀川
杨秀川
李锡书《锦官录十二本》影印版,现藏于静乐县政协文史馆
李锡书(1756—1830),字洪九,号见庵。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西河沟村之书香门第。李锡书自幼好学,尝诵读“对偶声律之文”,12岁应童子试。因其文采斐然、成绩卓异,时任静乐知县,浙江海宁进士。陳景星(号瑗容),深爱之,赠诗表达他对少年李锡书的赞誉和勉励:
李锡书画像
李家玉琢好儿郎,也解吟来急就章;
莫负老夫心盼盼,春风早占一枝香。
李锡书的父亲李珥17岁就考中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文举人,乾隆十四年(1749)授江西新城县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兴学重农,颇有政声。后与兴县(合河)饱学之士孙石桥先生讲学四方,从学者甚众,时人尊之为“西河先生”。李锡书深受其父训育和影响,曾就读于静乐岑山书院,到青年时期已成为士林中颇负盛望的饱学之士。
后来,李锡书果然不负陈景星知县的厚望,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参加山西乡试中第十九名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会试中第七十四名贡士;殿试中庚戌恩科三甲第50名进士。
嘉庆三年(1798),长期闲居的李锡书奉命赴四川做官。他先后任汶川县令、蒲江县令、蓬州知府、大邑县令等职。在供职期间,廉洁自持,尽心职守,颇负政声。任大邑县令时“剖决如流”,首先处理了许多历史积案,办案效率甚高。接着,改过去“刑治”为“德化”,任期内从未发生凶案。李锡书还注重发展生产,繁荣社会,“兴学校,勤农桑”,亲自讲学,使大邑读书之风大兴。
李锡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连续三次被选为乡试试官,号称“得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辞官养病期间,一面在“琴弦书室”给门生弟子讲学,一面以著书立说为娱。一生著述甚多,刊行于世的有《四书大成直讲》20卷、《周史集成》10卷、《锦官杂录》10卷等。一生对功名利禄“淡泊萧然”,道光十年(1830)因病而卒,享年75岁。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境内中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东南部。李锡书的《见庵锦官录》就是200年前他在汶川任县令时写成的。他在《锦官录圜海图考序》中提到“蕊石山房”,他对“蕊石山房”有这样一段记述:“见庵氏曰:乙丑岁(清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余回汶治。时四境宁恬,年岁充仞;簿书无事,竞日闲居;乃于治之东偏(清汶川县县衙在今绵虒镇),剪荆榛,砌乱石,构堂而居焉。汶地产花蕊石,白质而黑理。东垣立一巨石,余就而笼焉。辽阳徐君,曾为奇石,记以志之。余既作堂,即颜其额曰:‘蕊石山房。因镌以诗云:‘门外万仞山,门内一径石;晤对两忘言,相与娱晨夕。时小阳第八日也。”
这段文字写出了李锡书在汶川任职期间的居住环境和以石自娱的文人情怀。他还写了《蕊石山房即事》一诗,言志谴怀:
修墙补屋便栽花,一檀茅檐即是家;
古砚墨凹东岭雾,旃檀香透北窗纱。
芳兰入润才舒叶,红药当阶未吐花;
莫怪春光来不早,东风已着绛桃花。
李锡书初到汶川出任县令,当地人拿着桂鱼馈赠予他,李锡书作诗复赠送鱼的人:
泊淡儒生使割初,休将尘釜笑莱芜;
谅无封鲜侵官秩,岂有衔鳢集敝庐。
曾到禹门观物化,偶占周易得舟虚。
对君拟侣寒江水,听事何年认桂鱼。
表达了诗人身居官位清廉淡泊、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境界。
李锡书在《见庵锦官录八种序》中说:“《锦官录》者,见庵居蜀二十年之积也。见庵为汶川令,官无吏事,终日兀坐。久之得八种时文、古文、四书,河洛周官三说,星、地、海三考无可名系,以锦官名之。”
见庵是李锡书的号。录有释义、抄写、记录、载录等意思。李锡书撰写的《见庵锦官录八种》,是他在四川历经嘉庆、道光二十年时间所写的学术著作总集,包括《制义》《四书臆说》《河洛图说》《周官图说》《释地图考》《释星图考》《圜海图考》《杂说》等八种,共约百卷。其内容涉及面极广,天文历法、地理堪舆、疆域地舆变迁、古今地名编目、周官官制之法、河图洛书之考、易经八卦占卜,境内山川,境外风情,四书五经注疏、辩误辨异辩讹,无所不考,无所不精。李锡书的门人刘厚滋曾评价其“居蜀二十四年,子一人,孙三人,家才十四口。淡泊安居,萧然无与,杜门谢客,唯以讲学为事。”
李锡书仕途虽不得志,但其学术成就能与之相比肩的并不多,其论述详尽,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在当时就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重视。他的许多著述被他的门人弟子刻印出版。
他的学生和瑞写的《见庵四书百辨录序言》这样记述:“甲申乙酉间,先生年七十岁乃作四书大成直讲。凡二十卷,所辩论即载本书后。和瑞受而读之,皆先儒未发之精义也。总而写之,汇为一集。凡辩误五十条,因前人之误而辨之也。辨异五十条,与前人相异而辨之也。先生体认天理之学,功夫已数十年,穷理任性,以理制气,至老益精。瑞等日侍左右而未能窥其奥也。忘却富贵,忘却荣辱,并忘却交游,并忘却生死,乃真儒也。紫阳而后一人而已!”
受益门人刘升谦在《江原讲义序》中写道“乙亥年之秋七月,先生移治大邑居一月,公事俱辑,乃召邑士而讲四书焉。辰集巳散,以此为常。八阅月,而先生去邑矣。先生之讲与旧说异者数十事,辨五常七情,辨欲、辨私、辨信、辨过、辨诚、辨敬,论理气、论才知、论情有善恶、论体认天理、论变化气质、论知行并用,皆先儒未发之精义也。”
这些文章,无不表达了李锡书在四川为官讲学期间门人学子对其学识、才华、人品、气质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李锡书是清代杰出的古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国学大师。他著述撰写的《见庵锦官录八种》等鸿篇巨著,至今仍然是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的典藏古籍,也是后世文史专家学者不可多得、影响深远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