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2019-11-07陈学富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案例教学

陈学富

【摘 要】“案例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设置的典型具体的历史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方法。“微观案例”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选择一些多元化的、典型的、真实的和具体而微的材料作为教学载体,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材料,达到感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案例;经济体制

【教学课题】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

(2)清晰的认识新经济实施的必要性,并真正领悟经济发展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原则。

(3)分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认识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建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学习,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教学难点]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提问:在20世纪对社会主义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国家?在哪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Ⅱ讲授新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案例一】(随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西方殖民国家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矛头对准俄国。同时,俄国遭受国内外的殖民侵略,国内的各种阶级矛盾也日趋恶化。苏联刚刚创建的苏维埃政党在这样的恶劣态势下摇摇欲坠,为了应对这种不堪的局面,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决定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问: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怎样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让学生根据内容归纳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评价等)

1.实施的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

(1)政治形势。

国际方面:英、法、美、日等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国内方面: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2)经济形势。

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工厂大量停工,粮食短缺,人民忍饥挨饿。

2.实施的目的。

提问: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目的?(让学生思考总结)

战时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战后目的: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提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措施?(讓学生根据教材64页四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分析总结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和分配方面。

二、新经济政策

【案例二】(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1.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依据案例二,提问:苏俄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呢?(让学生讨论归纳)

(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

(2)直接原因:

长年战争使经济遭到破坏,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提问:新经济政策有哪些措施?(让学生根据教材65页五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流通方面和分配方式这四个方面。

三、斯大林体制

【案例三】(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依据案例,理解斯大林体制的整体内涵。

1.斯大林体制形成的背景。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苏联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供借鉴。

(3)俄国的社会政治传统。

(4)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1)促使苏联工业化建设高速发展,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苏联实力迅速增长,为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为:

(1)斯大林体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基本适应的。

(2)斯大林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3)斯大林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阻碍了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4)斯大林体制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源。

(5)斯大林体制的一些做法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

【教学反思】

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运用微观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3期

[2]王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第6期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21期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韩立福.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案例教学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