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养生”

2019-11-07方鸿儒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于右任养生养心

方鸿儒

最近朋友发来的有关“养生”的图片、资料、文章,堪称是连篇累牍,累牍连篇,读不胜读。

想想也是:人逾花甲之年,坐六(十)望七,已到桑榆晚景。能到世上来走一遭原就不易,自然希望能再多活几年,多看几眼,因为据说人比人,最后比拼的是“寿命”之长短!故而,读点有关“保健”的书,念点有关“养生”的经,应说也在情理之中。

《黄帝内经》开宗明义:“百病从心生”;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百姓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是一个意思:“欲望”过甚,心态失衡,便容易痛苦。内心痛苦,寝食不安,欲火攻心,便往往暴病而终,不得天年。还养什么生呢?有道是“节欲之道,万物不害”。你倘能控制自己的嗜欲,万物自然就不能伤害你了。万物不能伤害你,你不就健康长寿了么?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养生”应是个体行为,因为世上也没有两个体质、物质条件完全相同的人。适合别人的“养生经”未必适合自己,故而,养生是最忌听风就是雨。见着张悟本之流就奉为不二“神医”的,误以为吃他的“药”真能活到“米寿”的,泡泡据说含“硒”的温泉就能长命百岁。在我看来,都属“迷信”、“轻信”一类的自我妄想。

据说21世纪健康新格言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我终深信生命是自己的,我的健康我做主,身心健康要靠自己来守护。

“养生”恐怕还要有点前瞻性,要未雨绸缪。老古话说“三岁看八岁,八岁看到老”,那是看人的前程。其实,“养生”亦然。看中青年身体是否健康,生活是否有规律,大抵可测度你老年是否长寿——少壮不养生,老大自然徒叹息了。

“养生”且是件日积月累的细功慢活,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更不能临时抱佛脚的。耳闻目睹某些“养生”者,心脏病发作了,才想到要戒烟;体检“三高”了,才想到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那不叫“养生”,那叫“救命”!“多病可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启功语),虽说亡羊补牢,尚可挽救,但毕竟健康已透支,想“养生”亦晚矣。

“养生”当然和吃多少保健食品也没必然联系。买得多,吃得多,未必就长寿。值得提倡的倒是,中国人历来有吃素食的饮食习惯,以为吃素能修性养心,可以颐养天年。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或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清淡”,认为“味过于咸,则脉凝而血变色”,“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看来还是“淡”以养生为好!

人是自然之子,故而,养生之道的要义便在“顺其自然”,寓养生于“不养”中!于右任先生有一副对子——“不养生而寿,处尘世亦仙”,实乃深悟“养生”之真谛的绝妙佳对。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老人,1964年11月病逝于台湾,享年85岁,兑现了“不养生而寿”的自我律条。

当然,于先生的所谓“不养”,是指不刻意养、过度养、盲目养,而是“顺养”,即顺应自然,顺从天意,不为外物所滞地养。至夜即卧,顺阴消也。达旦而起,顺阳息也。食饮衣服,欲适寒温,劳逸处中,和而生也,绝不与天道、与自己过不去。如此,则“处尘世亦仙”,便得養生之最高境界了。

其实,人到老年,早已历经沧桑,应想穿的要想穿,该看破的当看破。所有的恩怨、荣辱、毁誉、输赢,都当一笑了之,由它去吧!养生、养老,窃以为首先是“养心”——养安乐之心,超然之心耳!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

猜你喜欢

于右任养生养心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夏季,中午睡个“养心觉”
于右任逃学
苦味未必都养心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于右任维权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
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