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9-11-07朱学芳
朱学芳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社会公共职能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和管理水平,使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监督等环节。预算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运行管理能够有序开展的资金保障基础,可有效促进预算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一)有助于提高财政拨款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细化,合理配置资金,加大财政拨款统筹使用力度。一方面,在基本经费收入支出预算方面,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科学、合理地预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支出预算进行细化,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实际支出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另一方面,在项目经费收入支出预算方面,通过预算管理的项目库管理提前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剔除不符合实际的项目,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资金浪费。
(二)有助于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是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职能,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行使其职能需要必要的资金保障,预算执行的过程也是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年初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更是行使其职能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基础保障。
(三)有助于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被评价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被评价单位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综合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敦促被评价单位整改;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绩效评价可直接查找出财政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问题再次发生,逐步形成自觉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预算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一般还在沿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系统化建设。主要领导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威慑力,预算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重资金、轻预算”的现象明显,相关部门配合度不高,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失去了严肃性,预算执行不到位。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缺乏预判性,随意性强,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国有资产的盘活使用,降低了行使行政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效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业务沟通,导致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系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缺乏制度依据,影响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三)预算管理方法单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二下二上”,从“一下”到“二上”,也就是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到上报最终年度部门预算的时间极短,有的单位只有几天时间,财务部门明显缺少与业务职能部门充分沟通的时间,导致财务人员一般都是采用增量法进行预算编制,以近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预估预算收入、支出情况,这种方法简单、粗放,很难符合单位实际需要,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一方面,财政监督机制是确保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能正常运行的最有力的监督保障,但在当前,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大多采用“看报表”“听报告”的形式,缺乏能够及时发现被监督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等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监督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制度中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统、严肃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低下,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其公共职能。
(五)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管理的技术含量低,降低了预算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忽视了对预算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知识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近些年来,财务人员执业限制放宽,致使非专业财务人员进入预算管理人员队伍中,这部分人往往认为预算管理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影響到了预算管理水平;二是预算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兼任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都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相应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控制能力,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控制力。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全面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从“轻预算、重资金”转变为“重预算、重资金”,通过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充分沟通、协调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分管工作的预算计划,合理预计资金规模,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再次,要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全策全力,将预算管理融合到实际工作中,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如部门之间能合并开展的工作可合并开展,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是预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是财政部门要根据《预算法》、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二是各预算单位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工作中涉及的程序、标准、流程规定要具体、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三)采用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应逐渐从增量预算法过渡到零基预算法,所有的支出预算编制以零为基础,不考虑以前年度收入支出情况,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将全部收入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中,并根据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实施细则,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等支出预算进行细化,保证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零基预算编制法是当前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该方法编制的收入支出预算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更加符合单位经济和管理活动的需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完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达到预算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上级部门要对下属单位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将预算监督检查与审计工作、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工作相结合,及时发现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督促被检查单位及时整改,促进被检查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其次,预算主管部门要对所管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考核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约束机制,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与监督既是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总结,又是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资产运行和配置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然后,将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将预算编制、执行情况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选拔、任用基层干部的考察内容。最后,将预算管理监督纳入部门考核范围,建立针对性强、易操作的奖惩机制,预算管理水平直接与部门绩效工资水平挂钩,建立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长效激励机制。
(五)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决定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从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为天津市海河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韦海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問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56-57.
[2] 李玮娜.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127-128.
[3] 高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100-102.
[4] 张红.浅析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6(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