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11-07吕敏敏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自主学习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就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学习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着重阐述了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培养;注意问题

【作者简介】吕敏敏,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 2001)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學习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中学生大多数是13-16岁的孩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对于英语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英语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率不是很高,对他们来说学不学无所谓。学习英语没有兴趣,也就没了学习动力。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可以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让他们通过网络世界来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通过观看一些经典原版电影,阅读一些英文产品说明书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他们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1.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让我看,我也许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懂。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以“家校联系本”为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这本本子上,每天把第二天的授课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例如:在教授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以下均以该教材为例)vocabulary板块时,提前叫学生去预习单词,把不会读、不理解的单词做好记号。在教授Reading板块时,布置学生完成书上相关习题,不会的用记号标出。“家校联系本”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而且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2)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释疑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后,课堂上要当堂训练,及时释疑,巩固所学,延伸所得。在训练中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思路,针对错误进行纠正性教学,并再次创设情境进行巩固教学。这样,课堂活动不仅成了知识巩固的练兵所,更成了自主释疑能力的训练场。

(3)以阶段性评价为支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重视阶段性评价,要求学生在阶段性评价前后整理错题,并按照题目难易程度分好等级,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在检测现在完成时的掌握情况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现在完成时练习中常犯的错误,再有筛选性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集体纠错,共同进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整理错题、解决错题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总结能力。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教师要“蹲着看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一切,真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正确答案的化身。教师要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欣赏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期待带进课堂。用教师的爱、教师的真诚、教师的赏识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敢想、敢说、敢问的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孩子”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如在初一新生刚入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基础各不相同,课堂上的表现也就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微笑和期待让基础差点的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用一句“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It doesnt matter.”“Try to be brave.”等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创新自主学习方法,丰富自主学习途径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教师应具有更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笔者认为,大容量的信息输入和学生思维的激发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1.大量输入,自然习得。语言学家克拉申主张采用大量的自然输入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它以广泛接触语言信息为手段,自然输入,自然吸收,不强记硬背,更不要求接触的全输入,输入的全吸收,吸收的全输出。在具体选材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指导学生选取难度适宜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初一年级引导学生以朗读、模仿为主;初二年级,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短文,从简易的趣味短文、科技小知识到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养成利用工具书获取知识、制作文摘卡等好习惯;初三年级,指导学生在会话或习作训练中能自觉运用已积累的好词好句,增强习作的美感。

2.激发思维,合作创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激发并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创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5的Reading时,笔者课前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一定的预习工作。如要求学生熟读新单词,听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回答一个问题“What did the young man do that day?”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设置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能过小组合作,各抒己见,标新立异,从多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如:We should know what to do when the house is on fire. We must learn from the brave young man. We must help others.等等。合作学习不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改革学习评价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实效

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例如,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月表,先由学生、家长评价后,再由教师评价,然后反馈给学生。内容可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内参与度、口头作业完成情况、笔头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完成情况等。这一评价体系的设立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评价中求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得到更好的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评价作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先要求学生根据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然后请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根据这个评分标准打分,最后小组展开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某一篇作文的评分理由以及如何改进作文的建议。这种自评、互评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又能锻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

五、实施“自主学习”方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然而,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学生沉默寡言。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学生畅所欲言,结果课堂纪律一团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2.目标导向性不强。有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都抢着发言,教师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甚至全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3.面向全体不够。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失去了发挥的机会。

4.学法指导不力。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也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培养。同时,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才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与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7):44-46.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自主学习
水中BOD5分析应注意问题解析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