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写作课的创意写作教学

2019-11-07王唯州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意写作教学法

王唯州

摘    要: 创意写作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高校纷纷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创意写作理念,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本文从教学与写作的关系、创意写作的历史渊源、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创意写作的教学法四个方面展开,探索文学写作教育者如何在大学写作课的框架下进行独具特色的创意写作教学,推动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创意写作    高校写作课    教学法

引言

美籍华裔作家哈金曾与作家吴明益对谈,他们的身份很相似:是作家,也是大学教授。写作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它能教吗?毕竟不像某种乐器,可以从小抓起。在尚未开化的接受能力之下,日复一日地练习,技艺总会进步。写作除了不断练习和引导外,还有天赋在起作用,天赋是不可教的。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曾指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罗常培和五六十年代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都曾公开宣称:中文系不培养作家。”①

但有一派却认为,写作能教,作家也可以教出来。在美国,大多数作家都拥有创意写作的硕士学位,而他们最终也回到大学任教,教授创意写作。使创意写作专业出身的作家不断产出,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师资不断壮大。美国作家查德·哈巴克(Chad Harbach)所编的《MFA对NYC:美国小说的两种文化》(MFA vs NYC: The Two Cultures of American Fiction)指出,当今美国文学界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席卷各个大学城的“创意写作系”,另一个是根植于曼哈顿出版行业的“纽约系”②。一类是学院派,一类是自由作家。在数量上,显然是遍布全国的学院派作家占优势。

哈金在《在他乡写作·附录》中写道:“文学作家应该有固定的收入,好让他能经得起市场上的失败。”在与吴明益的对谈中,他指出:“美國的生存环境不太一样,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成就,很可能三五年之内写不出作品,就失去作家身份了,有的时候,你即使写出了一本很好的书,但卖得不理想,出版社也不高兴,假如你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出版商要出版你的书的意愿也不会太高。我想确实是这样,综合各种情况,还是有个正式的工作比较好,当然做什么工作都行的。”③《MFA对NYC》一书中记载了一段诗人唐纳德·霍尔(Donald Hall)和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对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学写作和大学教书之间的联系:霍尔:现在美国的诗人大多都是老师。你对在大学教书和写诗的关系有什么看法?庞德:这是个经济因素。一个人总要设法付得起房租吧④。

和“钱”联系得如此紧密,美国的创意写作教学是何以在全世界葆有出色声誉的?又何以培养出一批批最终反哺校园的优秀作家?

在中国,作家往往很难养活自己,鲜少有作家自发进入高校执教。在笔者看来,中国高校的创意写作专业,乃至于高校中的写作课程,都处在摸索和起步的初级阶段。在建设应用型本科的大潮之下,如何将从业与写作联系起来,如何在此基础上创新地进行写作教学,是高校教师、写作者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老兵不死:创意写作的繁荣

近年来,因为伊拉克战争,退伍士兵这一群体常常受到美国社会的关注。他们从战场归来,很多人无法融入社会。他们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只能参加老兵互助会,但也有不少退伍军人选择把内心苦闷诉诸笔端。凯文·鲍尔斯(Kevin Powers)和菲尔·克莱(Phil Klay)都曾在伊拉克服役一年,亲眼见证了战争残酷。凯文·鲍尔斯在2012年出版了小说《黄鸟》(The Yellow Birds),讲述亲历的伊战往事,甫一出版就引发广泛讨论。菲尔·克莱在2012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重新派遣》(Redeployment),把焦点投射在身处战场的美军生存状态上。退伍后,凯文·鲍尔斯回到校园,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菲尔·克莱从伊拉克归来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攻读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如今,他们都作为退役老兵活跃于美国文坛。

在美国,退伍士兵攻读创意写作学位并不鲜见。二战后,高校数目大大增加,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了许多,写作班应运而生。美国国会在1944年颁布《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确保战后退伍军人的妥善安置,对退伍军人提供教育补助,帮助因战争而中断学业的军人回到校园继续学习。这项法案影响了数百万退役军人的战后生活,引发了一股高校入学潮。很多军人过了学习专业知识的黄金时期,只能选择一些专业性要求不那么高的专业就读,便挑了创意写作课程。这些军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在战争中亲历的所见所闻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战争文学。

美国高校创意写作专业的鼻祖是爱荷华大学。保罗·安格尔(Paul Angle)的硕士论文、诗集《贫瘠的土地》(Worn Earth)是爱荷华大学第一本被正式出版的诗歌类硕士论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院院长诺曼·福厄斯特(Norman Forester)推动了创意写作项目的发展。1937年保罗·安格尔在学院任职,推动了爱荷华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 Workshop)的创立,并在1943年成为系主任⑤。随后二十年,在安格尔的主持下,爱荷华作家工作坊逐渐走向巅峰,吸引了许多著名作家前来授课。该项目的学生大多成长为专业作家,继而前往各所大学主持创意写作课程,使创意写作作为学科在美国生根发芽。作为鼻祖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现已成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创意写作专业。

二、IWP播撒的种子

保罗·安格尔与中国渊源颇深,他是著名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丈夫。他在任系主任的二十五年中,不仅让作家工作坊的招生数达到峰值,还把目光投向了世界。1967年,他与聂华苓共同创办了IWP,即“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每年该项目都会邀请诸多来自不同国度的作家驻校,中国作家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举凡是当今中国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几乎都曾参加过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自1979年起,已有超过90位中国作家来到爱荷华:莫言、王安忆、余华、格非、苏童、北岛、残雪、白先勇……毫无疑问,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经历,使中国作家拓宽了文学视野,不少作家甚至在回国后对文学创作开始了有意识地转变。

中国高校并非没有教授写作的传统,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写作课。既然自抗战时候起,我国高校中文系就对“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有深刻的认识,那么相关写作课是如何在教学中实践的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写作仅仅是一种理论,依托于“基础写作”,是一种“文体论”,还谈不上让学生实践的程度。在当时的实际讲授中,教师按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对写作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没有写作或讨论的环节。然而八十年代以降,写作学的地位开始提高,大学或将写作课从“基础写作”中独立出来,或开设选修课,使用专门的教材进行讲授。借此改变之势,市面上出现了一批教材,包括张文田主编《文学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彭恺奇等编著《文学写作学》(中南工业大学1995年版)、陈佳民主编《文体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⑥等。

虽然高校对写作课程的认识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偏差,这可以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观照。对管理者来说,他们秉持着一个理念:与其面向虚无,不如走向现实。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最终面向的还是用人单位,鉴于此,管理者乐于将学生培养成“会写”的就业人才。但这个“会写”,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会写”,而是要求掌握多种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完成用人单位指派的各种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写作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因此,管理者更青睐应用文写作教育,而非看似无用的文学写作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文学写作往往陌生。高校教师大多术业有专攻,常年浸淫于严谨的论文写作,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文学创作经验不足。在文学创作的讲授中,最需要的是实践,教师结合丰富的创作经验,通过形而下的讲述,使学生获得写作知识。由是观之,写作课的讲授者已不仅仅是教师,更应该是一位专业作家。因为学校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变、教师教学手段和经验的不充足,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管理者顾此失彼,学生便可能放弃文学梦,为了就业苦练应用文写作;教师授课索然无味,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聆听,课后将资料束之高阁。此三者相互依存,環环相扣,互相影响,概有蝴蝶效应之况,实为中国大多数高校写作课程的现状。

正因为传统写作课存在种种问题,有识之士开始将解决之道转向西方的创意写作。近年来,渐有高校聘请专业作家为教授,让作家参与文学写作的教学科研,如南京大学聘请毕飞宇、西北大学聘请贾平凹、复旦大学聘请王安忆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各所大学聘请作家,是将作家聘为本校的教职员工,人事关系一律迁往学校。2009年,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主持成立了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面向本科生教授创意写作课程。2010年,作家王安忆领衔的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正式招生,招收了12名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在2012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的本科生,这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以创意写作为方向的本科专业。到了2014年,北京大学开办了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实用型写作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创造性写作专业作家班于同年正式招生,和其他高校的创意写作专业面向普通学生不同,中国人民大学的创造性写作专业招收的均是有一定创作成绩的青年作家,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和其他高校有所区别。

随着文学教育意识逐步自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高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作家会在校园中教书育人。

三、感官文学:眼耳舌身意

创意写作在中国发展的这十多年来,文学写作的教育者逐渐明白了“是什么”(创意写作的概念、源流)、“教什么”(创意写作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但“怎么教”(创意写作的教学方法)的问题却仍未明晰。如何在中国写作传统下有效地教学?首先,大可以博采西方创意写作教学之所长。

西方的创意写作教学多采用工作坊(Workshop)和研讨会(Seminar)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人数大不相同,在内容上有所互补。工作坊和一般的大学课堂不同,10名到20名学生围坐于教室中央,作为组织者的教师立于学生前方或坐在他们中心,就像发扬古时候围着篝火讲故事的传统似的,开始这一堂课的讨论。哈金曾在采访中提到:“到研究生这个层次,都不用教科书了,教科书是给本科生用的。中国国内也有类似的教材。讲叙述角度、对话等。但诗人和小说家一般都不看这个,他们教书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他们会要求你多读作品,但那也是他给你选的。”⑦没有教材,没有固定的课程环节,只有某个话题或某本书,教师引导学生顺着这个话题或书展开联想和讨论,激荡思维、唇枪舌剑。

如果说工作坊侧重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探讨的话,那么研讨会的中心则指向主讲者本人,以经验传授和答疑解惑为主。研讨会较之工作坊,规模显得大一些,听者众多,一般不少于20人,多者可达200人。讲者多邀请校外的专家、作家,可以是一位或者多位,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演讲,讲毕则有参会者交流、提问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增加了学生与行业精英或资深作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们得以亲自向作家讨教,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然而现今中国高校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只顾着听讲,甚少有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尽管如此,完全从西方创意写作进行“横的移植”是不可取的,一是诸多高校的教学硬件、教学环境还达不到工作坊和研讨会的客观要求,二是师资力量和作家资源显然无法覆盖所有高校,写作课最终只能成为名校间的角力。有鉴于此,文学写作教育者须在吸纳西方创意写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融入文学的精义,对写作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铺设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意写作教学之路。笔者认为,在现今中国高校写作课的大环境下,可以采用“感官教学法”进行教学。

走特色之道在于领悟文学精髓,文学的精髓在于什么?学者胡晓真曾说:“文学是情与志的抒发,是想象、虚构与实用、真实的双人舞,是面向生命的方式,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历史的扣榫,也是修辞的艺术。凡于文本幽微处,细细推究文本所传达之情意、音声、画面,乃至于气味、触觉的联想,探求文字深处的人情物理、心灵纠葛,自是文学的诠释。”⑧虽然胡晓真是站在文学研究者的角度看文学之精妙,但揭示了一个真理:文学是眼耳舌身意的表达。在文学世界中,它适用于任何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研究。文学写作往往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或专精于某一项,或几种兼而有之。有如聚斯金德的《香水》,关乎嗅觉,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则描画色彩,关乎视觉。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朝夕相处的感官作为切入点,代入每个学生的亲身感受,再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的创意写作教学可以为例。系上虽没有开办专门的创意写作专业,但在中文硕士课程中开设“中文创意写作”的必修课。该课程由香港作家马家辉主讲。根据课程大纲,这门课的教学形式有四部分,分别为大课、导修、讨论报告和期末报告。大课由任课教师主讲,导修主要是学生提问、互动,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之后,每人需要撰写500字,总结和描述分组讨论的内容重点或过程细节,为讨论报告。学期末,每位学生须提交一篇依规定题目创作的散文或小说,5000字为限。

每次授课和研讨会一样,都有一个主题。这些各不相同的主题都与感官有关。待到上完最后一课,课程蓦然形成整体,犹如一次绵延一学期的感官大合唱,声部分别是:全方位观察、眼:神秘的颜色、耳:琐碎的声音、鼻:诡异的气味、舌:味蕾的诱惑、身:天地的重量、意:脑海的波涛、性别:男女真有别、身份:位置的权力。以主题方式框定话题,选择固定书目讲授、讨论、书写,较之工作坊天马行空的探索,更易增强普通学生的临场感,锁定他们的注意力,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结语

创意写作在欧美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文学爆炸乃至世界战争的影响下,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从毕业论文类型的选择(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创意写作能根据求学者的自身情况,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足以和传统学科相抗衡。或许在传统学科看来,创意写作属新兴学科,根基不稳,市场化过于严重,早熟便意味着早衰。

不可否认,创意写作在世界范围都有生源少、经费不足、受管理者轻视等问题的阻碍。尤其是对中国高校而言,创意写作实属一门年轻学科,在国家还未予充分认可的情况下(今日开设有创意写作专业的高校多数是依托于该校成熟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授予学位),更不能将步子跨得过大。教育者需要思考如何在大学写作课的框架下进行独具特色的创意写作教学,以推动写作学科的发展,将创意写作这个新生儿哺育成身体健康的青年才俊。

注释:

①罗文华,周怀宗,人民文摘:高校中文系为什么不能培养作家[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4-04/ 01/content_1426550.htm,2014.4.

②④Chad Harbach,ed..MFA vs NYC: The Two Cultures of American Fiction[M].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14:3,5.

③崔舜華.界面:哈金对谈吴明益[EB/OL].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130599.html,2017.2.

⑤Steven Earnshaw. The Handbook of Creative Writing[M].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7:12.

⑥刘海涛.走向新世纪的文学写作教材[EB/OL].http://zjliuht.bokee.com/2321010.html,2005.

⑦朱又可.南方周末:哈金:我在美国大学里教写作[EB/OL].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150,2017.

⑧胡晓真.明清文学中的西南叙事[M].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7:7.

猜你喜欢

创意写作教学法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分析以童书阅读促进小学生创意写作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特征分析
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的几点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