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

2019-11-07马会丽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马会丽

摘    要: 小篆字體在形体上相反的字是反形字,关于《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的数量,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搜集整理了三十三对反形字,列举了他们在《说文解字》中的表达术语,以及他们之间字形字义的关系,以对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反形字    字形字义

一、《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数量

《说文解字叙》曰:“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解释;解,分析;文,独体字;字,合体字。独体字分析其怎样造字,是象形还是指事;合体字分析其从何得声,是什么偏旁。故曰《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收录了9353个字,重文1163个,540部。许慎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源。毕终于亥。”[1]这是《说文解字》部首排列的次序,每个部首所统辖的字的排列有一定的体例,以类相从、上讳居首、先褒后贬、叠文居末、反文居末,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反文,即反形字,“反其体以成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反形字做了明确的标注,本文在整理反形字时,并不是根据他们的楷体是否相反,而是根据《说文解字》中每个字的小篆字体是否相反。

二、《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术语和形体关系

1.反形字的术语

在《说文解字》中,六书各有术语解释,同一类型的字也有不同的术语表达,反形字也是如此。《说文解字》中一共用了七种方式,分别如下:①没有标识的术语,如:丄、丅:“丄,高也”;“丅,底也,指事”。孑、孓:“孓,无右臂也”;“孓,无左臂也”,这类共有六对。②“从反……”,如:止:“蹈也,从反止”;彳、亍:“亍,步止也,从反彳”;可、叵:“叵,不可也。从反可”,这类有二十对。③“反……为之”,如:正、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之”;从、比:“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这类有两对。④“反……也”,如:丂:“反丂也”,这类有一对。⑤“从反……而……也”,如:之、帀:“帀,周也。从反之而帀也”,这类有一对。⑥“从到……”,如:人、匕:“匕,变也。从到人”;子:“不顺忽出也。从到子”,这类有两对。⑦“到……也”,如:首:“到首也”,这类只有一对。

可见“从反……”类术语在《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中使用频率最高。

2.反形字的形体关系以及现状

反形字的形体关系,有些学者称之为反形字的取象构形,《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形体关系学术界共同认可的有两种,即上下反和左右反。上下反,就是形体上纵向相反,如:丄、丅;予、幻等。左右反,形体上属于横向相反,如:正、乏;彳、亍等。其中有一组反形字值得注意,“印”和它的反形字,二者楷体字形属于左右相反,小篆字体模棱两可,“印”的小篆字体手的形体在上面,其反形字的小篆形体中手的形体在右面。细究起来,其实他们并不属于上下相反和左右相反,只是因为只有这一对是例外,所以依然把它们归纳在了这两种方式之内。这些反形字的形体结构,大部分是独体字,如:丄、丅等,有的甚至是很简单的一笔,如:丿等,而合体字则较少,如:印;从、比等,涉及的六书只有象形指事会意。

由此可见,有一些字的形体只是在以前的文字如小篆、六国篆文等出现过,发展到楷体后逐渐消失。在文字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些字被继续继承延续,如:首、人、从等,一些不能单独使用,变成某些字的构件,如:癶、廾等,其中像“丿”等类字,变成某些字的其中一笔。当然,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其中一些字免不了被淘汰,其中保留下来继续使用的一些字会随着社会的约定俗成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失去原本的意义,甚至有的会变为记号字,失去表意作用的单纯符号化的构字部件。形体变化后已成为类化的标志,即变成偏旁部首的反形字有很多。

三、从训诂角度看《说文解字》中反形字字义之间的联系

形体相反是反形字概念上的要求,正是因为形体的相反,反形字在字义上有时是相反的。当然,这和造字者造字的本义有一定的关系,也变相说明了反形字产生的一个原因。

通过上面对反形字出现的术语的整理,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说文解字》在解释这些反形字的字义时所采用的训诂方式,就训诂方法讲,有形训、义训、声训三种。《说文解字》中对反形字字义的解释,除了第一类没有标识性的术语的反形字是义训外,其他几类中的反形字全部是形训。训诂方式的不同,导致反形字字义不同。

《说文解字》中反形字之间的字义关系有四种,分别如下:

1.意义相反

一些反形字不仅形体相反,而且意义也是相反的,如:

丄、丅:《说文解字》:“丄,高也”;“丅,底也”。

孑、孓:《说文解字》:“孓,无右臂也”;“孓,无左臂也”。

这种解释方法属于义训中的直训,

予、幻:《说文解字》:“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推予也。予与古今字。按推予之予。假借为予我之予……象相予之形。象以手推物付之。”[2]《说文解字》:“幻,相诈惑也。从反予。《周书》曰:‘无或譸张为幻。”意思是相与欺诈惑乱。由予字反过来表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诡诞惑人也。汉书。犛靬眩人,倒予字也。使彼予我是为幻化。”《周书》说:“不给,就是相互欺骗,相互诈惑。”即,幻,从反予:相予而反不予,故训诈惑。所以,“予”与反形字“幻”的意义关系是“给”与“不给”的相反关系。

这种解释方法属于形训,“予,像相予之形”,意思是举物给别人。象用手举物付给别人的样子。通过“予”的形体构造解释字的相关意义。

2.意义相似

这类反形字意义不是完全相同,但不是完全相反,它们之间有一丝联系,又有细微的差别,只能说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又:《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手也。象形。”段玉裁对二者的解释进一步细致化了,《说文解字注》:“又,此卽今之右字。不言又手者,本兼又而言。以屮别之。”“左手也。铉本作手也。非。左今之佐字。”采用的是义训中的直训。

3.意义相同

这类反形字的解释大多数是义训中的直训。

爪:《说文解字》:“爪,丮也。覆手曰爪。象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爪,仰手曰掌,覆手曰爪。”《说文解字》:“亦丮也。从反爪。阙。”《说文解字注》:“亦丮也。亦者、亦上篆。此亦持也。从反爪。对覆手言。”由爪字反过来表示。读音方面论证不足。直接采用形训的方式进行解释,利用“爪”的形体,对其进行释义。

其中,有一些反形字之间在直训时直接借助另一个字进行解释,如:

“卪”:《说文解字》:“卪,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士邦者用人卪,泽邦者用龙卪,门关者用符卪,货贿用玺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卪也。”

4.意义没有关系

这类反形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形体上相反。

人、匕:《说文解字》:“人,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匕,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柶。”《说文解字注》:“匕,相与比叙也。比者、密也。叙者、次弟也……从反人。相与比叙之意也。”可见二者之间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这是采用的形训的训诂方式,将字的形体表示出来,然后就可以看到与形体有关的字义。

《说文解字》中反形字是一个特殊的文字现象,虽然不及亦声字等现象数量多,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陈家宁.浅论叠体为文字和反向为文字在《说文解字》中的位置[J].说文研究,2006(9).

[4]姜华艳.《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