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07孙瑞金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学

孙瑞金

[摘   要]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是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心小学校自主创新的机场校本课程。该校依托区位优势,界定了核心概念,明确了课程意义,根据学情确定了课程内容与实施策略,探索出了一条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以及三段五课型的课程实施方法与流程。

[关键词]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小学

一、研究背景

2015年7月,《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出台,提出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设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突破学科课程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新中高考改革方案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科目可选择,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强项,支持多元发展;答案更开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资源有更多渠道,倡导学生走出校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当时,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心小学校有1404名学生,其中非京籍学生占62%,来自全国26个省市。学生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不少学生视野狭窄、沟通能力较弱。但学校也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学校毗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位于T3航站楼东南方向15分钟车程处,学生家长多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事飞行员、空乘、地勤、货运、物流、安检、维修、航食等与航空相关的工作。由此,学校决定利用独特的区位特点,开发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意在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农村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翼向天开:TOP AIR

“翼向天开”是校本课程的名字。翼:指机翼,也指翅膀,也代表每个学生都能拥有隐形的翅膀,能够展翅高飞,实现梦想。将“翼向天开”翻译成TOP AIR,是笔者的原创。TOP可使人联想到“高端”“顶级”,AIR使人联想到“空气”“飞机”“航空公司”,与学校所处区域和生源特点都有紧密的联系。

2.全景课程:the All-in-One Courses

“全景课程”是以明确具体的活动场所为载体,以学科内容、社会问题、生活实践为主、为根开发项目式学习主题,建立起多个学科之间有意义联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单元,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内容实现立足于真实场景的多角度、多层面、多向度、多思维、网状的全景认识;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培养知行合一的社会人。

三、开发翼向天开全景课程的意义

在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中,还未有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以机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因此开发机场课程在理论上填补了基础教育阶段的空白。顺义区地方课程中有和机场相关的内容,学校利用区位优势、地域资源形成的校本课程,是对区地方课程的进一步细化。该课程全面落实了北京市中小学10%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并利用10%的课程学习时间撬动了90%的课堂学习变革。

四、研究内容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翼向天开全景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可分为四类。一是考察探究。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探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1航站楼探究、参观中国民航博物馆等。二是社会服务。如“DIY——我在机场候机楼的值机服务”等。三是设计制作。包括制作机场探究任务单和手抄报,制作招标书文本和幻灯片文件等。四是职业体验。如模拟“是否取消航空公司头等舱听证会”“是否取消机场候机楼VIP服务设施辩论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1航站楼内部项目施工全球招标会”等。

五、实施策略

1.典型引路,逐级突破

2015年9月—2016年7月为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当时,很多教师对课程性质、价值、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意参与,也不知如何参与。因此,学校决定以典型引路,逐级突破,开始了第一个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学校成立了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课题组,课题组教师通过培训、聆听专家讲座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并组织集体备课、定期研讨等。课题组确定的第一个探究主题为“中国元素”,在五年级的6个实验班率先实施。教师在日常学科教学中主动将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的内容与国家课程整合,或利用早间微时间,或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见缝插针地教学。在学校的特色课程“好问题大赛”上,制作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探究任务单,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在初步的尝试中,教师们认识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可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现实环境;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现实的探究以及强烈的表现欲,也点燃了教师开发课程的热情;课程的实践效果,也激发了学校领导的決心。但这是一次初步尝试,要想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设计。

2.项目引领,深入推进

2017年,学校参加了顺义区研修中心课程研究室与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联合举办的“顺义区种子学校——课程创新”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结合前期创新工作,借助专家资源,创建了全景创新课程。正是在这一项目的实施中,形成了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该课程针对全校一至六年级的35个班,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和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统筹学科课时,将上课时间定在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

学校成立了翼向天开全景课程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的标志,组建了一至六年级的实践研究团队,并建立了微信群,组织教师们集思广益、定期开展集体学习与研讨。研究中心明确了任务分工,制定了每个年级的实施方案,依据方案撰写课程纲要、编制课程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制定评价方案,最后筛选课程资源,依据方案、纲要及教学设计研究课程的实施。学校组织了专家顾问指导团队,定期视导听课、讲座,答疑解惑,不断完善方案、纲要、内容及教学设计,优化成果。在每个年级的主题课程实施中,教师们多学科协作,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并及时做出调整。学校组织召开每个年级课程实施阶段的成果研讨会,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课程。

学校积极开发校内外的人力资源,推动课程的立体建设与有效实施。如倡导开放办学,聘请专业教师、外教、家长、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担任学生“成长顾问”,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同行业与特长的家长们积极助力课程建设。如从事民航驾驶工作的家长为学生介绍航空安全知识,从事地勤服务的家长带领学生在候机楼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等。這一别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构筑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互动的平台,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新了教育形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阶段,学校深挖资源,结合全景课程理念,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在各个年级开设了主题实施课程,但课程实施的体系化、逻辑化仍有不足,课程特色还未凸显。

3.科研带动,系统规划

2018年,本着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开发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学校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并被批准立项。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带动,TOP AIR翼向天开全景课程在体系化、结构化、系统化实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找到了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见图1);二是确定了三段五课型的实施方法与流程(见图2)。

在研究准备阶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课,突出互动性。基本流程:组建团队,布置任务——上传资源,师生共享——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成果上传,互评互鉴——总结提升,完善成果。

在研究实施阶段,开展了三种课型。一是整体认知通识课,突出基础性。基本流程:整体认知,引入新境——全面了解,设计选题——交流研讨,制定方案——互评互鉴,开启研究。二是技术专业指导课,突出核心性。基本流程: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授课人员——开展专业讲解——进行实践体验——形成自我认知。三是实践体验研究课,突出实践性,包括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实地体验等,课型的样态灵活多样,没有固定范式,但要遵循实践体验的原则。

在研究总结阶段,开展成果经验汇报课,突出提升性。基本流程:依据方案,确定内容——梳理成果,备战展示——组织实施,成果汇报——总结提升,固化成果。

以上五种课型贯穿于教学方式变革、课程主体实施、课程成果总结的全部阶段,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实施过程,保障了课程的落地。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学校努力打破传统课程观,使学生的学习场所从课堂走向社会,使学习内容的载体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倡导“走出去、引进来”“巧整合、讲联手”。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课程的高度整合性、多元选择性必将越来越凸显,私人定制式的课程必将打破传统“一刀切”式的课程模式,更好地实现全学科育人、育全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