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气管支架置入的护理

2019-11-07张佳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纤支镜导丝气管

张佳琳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对于气管存在肿瘤的患者而言,其气道变窄会导致呼吸困难,继而出现较高死亡率[1]。随着气管介入术的发展,在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置入气管支架具有较高成功率,从而挽救气道狭窄患者生命[2]。但是,手术会给气道狭窄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必须予以相应护理措施,最终提高气道狭窄患者的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4例气道狭窄患者。实验组中有13例男患者、4例女患者;对照组中有14例男患者、3例女患者;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2.5±12.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4.4±11.1)岁。

1.2 方法

1.2.1 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气管支架置入方法 在纤支镜检查下清楚了解气道狭窄的具体部位和具体长度等,进一步确定合适的气管支架。取气道狭窄患者仰卧位,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从鼻腔或口腔处插入纤支镜气管狭窄部位,导入导丝,退出纤支镜。在X线辅助下将支架中部对准狭窄部位中段,完成支架释放,退出导丝;再次插入纤支镜,严密观察支架具体情况(如位置和形状),支架贴紧气管壁,扩大气管管腔后,退出纤支镜。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应用常规气管支架置入护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其一,术前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协助医生不断完善术前检查工作,积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便于痰液顺利排出;手术前禁食禁水,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其二,术中常规护理。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支架置入顺序,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叮嘱患者全身放松,配合医师将导丝送入气道,退出纤支镜时需捏住导丝且加以固定;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水平变化;其三,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禁食禁水2h,杜绝温度不合适食物;严密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查看咳嗽和咳痰情况,如果患者咽喉部不适且伴有咳嗽或咳血情况时,向患者说明此为正常情况,切勿过分紧张,三到七天左右会消失。

实验组应用在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气管支架置入的综合护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其一,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气管狭窄患者经历过手术,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另外一方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心情急躁且呼吸困难以及对手术方式了解不深,因此非常担心手术是否会成功,此时患者极易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如紧张、恐惧等)。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沟通,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介绍成功案例,加强患者的治病信心;其二,并发症护理。支架移位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因剧烈咳嗽或未匹配合适的支架型号所致。术后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正确咳嗽,定期查看患者的气促和呼吸情况,术后三天复查纤支镜。支架置入后痰液极易粘附于支架壁上,因此患者不易自行咳出痰液,导致痰潴留。支架置入后第二天可见气道内潴留分泌物,在第14~35天到达高峰,因此需在支架置入7~30天内多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分泌物;叮嘱患者多喝水,加强雾化吸入,有效咳痰,合理应用化痰药物。大咯血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支架压迫到周围大血管,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窒息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后需立即通知医生。支架穿透气道壁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置入支架直径大于正常气道直径后极易穿透气管壁,导致支气管破裂,继而引起气胸。支架管侵及到气道周围大血管时会导致大咯血,因此需选择合适的支架,从而预防该类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气道狭窄患者的并发症(支架移位、大咯血、痰液潴留以及支架穿透气道壁等)发生率。

2 结果

实验组气道狭窄患者的支架移位、大咯血、痰液潴留以及支架穿透气道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气道狭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气管介入术的发展,在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置入气管支架具有较高成功率,气道支架置入术对气道狭窄患者起到重大作用,在纤支镜引导X线透视下气管支架置入术具有效果理想和起效快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人员掌握支架的具体原理,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4]。

猜你喜欢

纤支镜导丝气管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临床护理探讨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