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市旅游形象的建构
2019-11-07周祁云湖南省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周祁云(湖南省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女书课 陈健林 摄
摘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
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
技能。它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
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关键词:神话 传说 故事《捕蛇者说》 女性文化 旅游文化节 意义
引言
我国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细分成十大类,从2006年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发掘和申报的情况来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涉及到概念涵盖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江永女书”“祁阳祁剧”“江华瑶族长鼓舞”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祁阳小调”“盘王大歌”“瑶家坐歌堂”等及十一县(区)准备挖掘和申报的神话、传说项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民族在当地的极具地域特性的生态环境、生存技能、生活技巧、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文化空间、民族审美观等,可以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本土知识的内涵。在当今以文化为品牌旅游为当今旅游的热点,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度地拓展了我市的旅游资源,为我市的旅游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构建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市神话形象的建构
永州位于华夏大地南岭山脉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北麓,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桂林、贺州, 广东清远等两省 (区 ) 三市交界,亦与省内邵阳、衡阳、郴州等三市相邻。南方为阳,属火,主离卦。由于热丰雨沛的太平洋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的浸淫,永州气候温和,水光充足,山青水绿,生态优越,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也是人类最佳生存环境之一。永州市人杰地灵,从隋代开始,流行在潇湘大地的神话、传说数不胜数。神话传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古代文化的表象,但它们却蕴含着深层的远古文化源的大量信息,是探讨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真象和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不可缺少的资料,它是多少中华儿女“寻根”心理的佐证,更是中华儿女向往美好生活的历史积淀。传说舜帝晚年南巡,舜帝的二位妃子来舜皇山(现为永州市东安县境内)与舜帝团聚,在这里,“但见层峦叠嶂,云海苍茫,风景秀美,不禁心生眷恋,驻跸于此。白天上山狩猎,晚上眠于岭脚的溶洞别宫,既怡情山水,又教化于民,非常惬意自在”。九疑山(现为永州市宁远县境内)是舜文化的精髓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山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前来朝觐者途中可见山头自北向南倾斜的万山朝九嶷壮观景象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道德伦理文明始祖楷模舜帝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铬下了深深的印迹。相传很久以前,瑶族先祖盘瓠王上山(永州市江永县境内)打猎时,不幸被凶猛的羚羊撞身落崖而死,子孙们悲痛欲绝,打死羚羊,为了追念盘王,瑶族人民便剥下羚羊皮,制成长鼓,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盘王。我市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瑶族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文化的精髓,整个舞蹈表现了开荒种树、伐木、拉锯、盖屋等动作,反映了瑶族人民过去的艰苦的迁徙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神话、传说流布于整个潇湘(即永州市,因其为潇水与湘水汇流于此而得名)大地,神话、传说、故事勾起无数人的深切向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市历史形象的建构
潇湘之水令世人瞩目。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潇水发源于永州宁远九嶷山,是湖南母亲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说文解字》)。潇湘二水分别自南向北奔腾而来,在永州城区汇成泱泱大观。在这里文人、骚客熙熙攘攘,叹于观此,留下数篇千古绝佳诗、词、歌赋。《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捕蛇者说》正反映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想: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从当时生态背景分析来看,当时永州肯定山川秀美,生物圈非常稳定,当时的“异蛇”从现代的命名来看应该就是眼镜蛇,一种剧毒蛇。从历史背景可知道柳宗元生活的年代处在唐朝衰败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建中之乱”,使得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因连年征战,苛捐杂税加重使得人民生活滇沛流离、怨声载道,尽管永州的“异蛇”是“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而,“永州之人”却“争奔走焉”,唯一的原因是捕蛇可以“当其租人”,可见,为了逃避租税,人们要冒多大的风险!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仍被政敌们仇视,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悲愤、忧郁、痛苦并没有压跨柳宗元,他却把斗争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中,“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表明了他至死不渝的决心。行走于秀美的永州山川与绿水之间,写下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自然之美使人心旷神怡,使人忘却逝去优伤,内心的平静促进了短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据《千家峒源流记》记载,千家峒(现永州市江永县境内)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四周被五岭中的都庞岭与萌渚岭环抱,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指的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峒的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茂密,怪石峥嵘,瀑布高悬;峒内田土宽广,土质肥沃 ,有一河贯穿峒中。千余户瑶民同生活,共耕种,过着自由富裕的生活。“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难道就是陶渊明笔下神往的桃花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市性别形象的建构
“江永女书”是我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它的发现给人文资源如此丰富的这一区域增加了神秘的色彩。“江永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甚广的神奇文化现象。湘江上的一座小岛——江永县普美村(永州市境内),是近代江永“女书”的发源传承地。“江永女书”这块独特的“活化石”,为人类破解自身之谜提供了含量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江永女书”通过独特的符号和形式呈现了女性独有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或刺绣在布帕上,作为自娱自乐、歌堂对歌、书信往来、宗教祭祀、记传等。女书作为妇女的贴身、隐私物品往往是人死书 焚或随葬,体裁多为五言、七言诗体,内容多为闺中密语,用江永方言土语吟唱,音律优美,韵味无穷,内涵深刻,价值极高。通过女书的书写和诉说,反映了女性视角中的生活世界;通过女书的交流和娱乐,抒发了她们内心的真实情感。透过女书中所反映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可以看到江永女性在生活、情感世界中的主体意识,是了解古代女性文化心理和区域文化最为直接的材料。一种文化现象,往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存在是适应一定环境和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总是与人类的生态环境、社会背景相适应,文化适应的创新使人类的生存得以延续。在独特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男权主义社会背景下,女书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增强了妇女的自我意识,渴望女性地位的提高,展示了妇女的智慧和才能,振奋了妇女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促进了交流,加强了团结,丰富了民间工艺内容。相比唐朝武则天的女性霸权主义及花木兰代父充军行孝道,女书文化展现了永州一种独特女性魅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市景观形象的建构
打造永州文化旅游形象,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必须要赋于旅游真正的文化内涵,内涵的表象可以通过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展现。文化现象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空间。历来文化空间是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现的地方。阳明山位于永州市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自古以来,阳明山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山峰重峦叠嶂,错落有致,气势雄浑磅礴,这里山清水秀、流泉飞瀑宛如银泻,松涛林海,碧绿耸翠,奇花异齐,漫山遍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早在东汉时期,阳明山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在明嘉靖年间,郑秀峰禅师在阳明山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为“七祖活佛”,故而这里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作为历史上闻名的佛教胜地,阳明山常年聚集了周边3省18县58个香会约100万的香客,万寿寺庙会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有如此丰富的物质文化赋予阳明山先天的优势,如果再结合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明山庙会“,会给旅游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通过物质的媒价或载体集中地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意义的深刻文化内涵。定期的阳明山庙会和以“和美阳明,博爱天下”为品牌的“和文化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由永州市政府主办、双牌县政府承办的“阳明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更是让阳明山声名远扬,使得阳明山成了很多休闲度假旅游者的选择。
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形象建构的意义
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是旅游业的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新名词丰富了旅游资源,对旅游形象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1.人类文化通常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等四个层面。在这四个文化层中,后三者基本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2. 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许多项目也一直是旅游资源的范畴,只不过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文化旅游体系能够提高旅游品牌意识,打造旅游精品。
3. 合理地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考教育价值是对旅游行业的巨大推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也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方面不断发展变化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保护,而且是一种更好的传承性保护,也可以更好的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这种状况逐渐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深刻理解内涵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形象的旅游导向,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筑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