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脑立,五育具,众体擅
——例谈2019年全国卷作文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19-11-07安徽
安徽
2019年高考作文的命制可谓精彩纷呈,从“热爱劳动”到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从身体力行、尊师重教到家国情怀,从演讲稿到家书、与友人书、观后感、慰问信乃至看图说话,从立意到文体,无不彰显高考改革的力度之大、创新意识之强、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之契合。那么,面对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掌握教育的脉搏,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素养,在依托于高考的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呢?
一、立主脑,德育为魂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承担着为国选才的职责,而德育乃是为人之本,因此,对德育的考量贯串试题之中。作文作为占据语文学科分值半壁江山的题型,最能体现考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劳动教育
以2019年全国卷Ⅰ最为显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题的出现,其实让很多“押题”的老师、学生措手不及。与全国卷Ⅱ的作文相比,这道题反而感觉没有密切地体现时代色彩,反映社会热点,表现家国情怀。而事实上,本题的妙处在于命题者将人生观、价值观借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引发青年学生对“劳动”的思考。材料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它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劳动创造财富、创造幸福。“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出自《诗经·大雅》,它告诫人们要勤劳,要摒弃内心的污秽,成为他人的表率。“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将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当代青年离传统意义的劳动越来越远。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解放出来”不等同于“不需要”,不等同于懒惰。不尊重劳动、鄙视劳动的心理、行为更是要不得,一旦在“德”这个主脑上出了问题,智育越好,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今天,我们依然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2.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全国卷Ⅱ的作文罗列了1919、1949、1979、2019、2049年五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包括“五四运动”爆发、开国大典、“五四运动”100周年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立足当下的担当,更有展望未来的信心与襟怀,可以说这道题高扬着爱国主义旗帜,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3.情感教育
2019年全国卷Ⅲ的作文试题改编自“小林漫画”作品。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让考生深刻理解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教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
综合来看,三套试卷作文的立意以及历年高考作文设计,“德”贯串始终。这就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加强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古圣先贤的事迹、家国兴衰的演变中汲取求真向善的力量,鞭策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关注国家大事、国际变化、社会热点,能够明辨是非,在实现个人价值、国家繁荣、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有所作为。
二、具五育,智育为基
所谓五育,即德智体美劳,这是对人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正如前文所说,德育为魂。可是师者在教学时,并没有很好地理顺这五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智育为先,对“德体美劳”不够重视。确实,智育对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十分关键。时代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裕催生了人们对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社会需求的多面性对个体素质的要求更严格、更全面。这同样体现在高考作文中。三套全国卷,三道作文题,全国卷Ⅰ中的材料既有古代的名言警句,又有当下社会现象;全国卷Ⅱ中连接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要事和蓝图,暗示出时代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怎样的召唤;全国卷Ⅲ的漫画作文“最后一节课”更是贴近考生现实生活。多样的形式均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娴熟地运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智育”的综合检测。
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那么简单,也不单是为竞技而进行的专业训练。它体现的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文情怀。它告诉我们,要敢于挑战极限,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集体荣誉感。这是一个“人”该具备的素养。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发展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由此可见,美育与劳动又是联系在一起的。2019年全国卷Ⅰ的作文就是在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立德、体育精神、审美情趣、劳动精神,都需要以智育为依托。
“五育”之间可谓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其中,又以全国卷Ⅲ的作文题体现得最为明显: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是一道看图作文题,但是情文并茂,贴近考生生活,甚至是考生的亲身经历,极易引发考生的情感共鸣。首先看漫画本身,画面十分简洁,但人物的表情、举止以及文字都耐人寻味。古人云“画中有诗”,此幅漫画则是“画中含情”,辅之以“班主任说”,让不少考生“流着泪”写作。正是在试题的正确导向中,让考生追怀美好时光、感恩可敬人物、领悟奉献精神,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从近年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这一目标来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德智体美劳,将“五育”落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可开展多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辩论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雄辩的口才;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美,等等。
三、擅众体,适应时代需求
从2019年作文题的设置来看,如果考生对各类文体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没有自己擅长的文体,是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的。三套试卷,既有规定的文体,又有可供选择的文体,体现出命题者的匠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愈发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新一代的建设者们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体现在写作上,就是众体兼善。这种命题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语文学科既具有独立的审美属性,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审美属性也是其工具性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实用性,这一趋势在这两年的高考作文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近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到一般意义上的新材料作文,再到今年的多种实用类文体并现,都是较为明显的体现。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体现得最为明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要求来看,有演讲稿、信、观后感,还有慰问信,全部是实用类文体,五选一,考生有着多种选择。这一创新告诉教育工作者,单纯地写一篇议论文已经不再是高考作文的既定模式了,我们要紧密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尝试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与情怀,展示自己的才华;熟悉各种应用文体,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文体,在写作中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方能在考场上崭露头角,在社会上无障碍交流与沟通,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