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对比
2019-11-07姚依林
李 力,姚依林
(中国贵航集团三○二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FNH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以女性群体多发,因其影像学表现与占位性病变相似,加上无明显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断难度,在检查中易被误诊、漏诊[1]。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与MRI是诊断FNH的两种主要方式,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目前在临床上存在一定争议[2]。本文就CT与MRI在FMH的诊断中的效果展开讨论,特汇报在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病理确诊为FNH的患者CT和MRI的结果,按随机列表法从中各选取40例纳入研究,列为CT组及MRI组。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28、11:29;年龄分别为24~54岁、25~59岁,均值分别为(38.4±5.4)岁、(40.5±5.9)岁。以上基础资料基本一致(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1.2.1 CT检查 设备型号:GE-Discovery-CT750HD;扫描参数设置:120kV、250mA;螺距0.983,矩阵512×512,层厚10mm。先行常规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膈顶至肾脏下缘。所有患者检查时处于空腹12h的状态,嘱患者扫描前30min饮水800~1000ml,充盈胃肠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时让患者屏气。于肘静脉以2.5~3.0ml/s的速度注入75~90ml的非离子造影剂和40ml生理盐水,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扫描后于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描述影像学表现。
1.2.2 MRI检查 设备型号:GE-HDXP-3.0T MRI扫描仪。扫描参数设置:矩阵256×256,层厚3mm;层间隔1~3mm;视野40cm×40cm。先行常规MRI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同上。所有患者检查前1d服用缓泻剂,清洁肠道。指导患者检查时平静呼吸。扫描15~23s,层厚6~8mm,FSPGR常规轴位及冠状位:T1WI TR 200ms,TE 2.6ms;矢状位:FRFSE T2WI,TR 6667ms,TE 104~107ms。结束后行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喷酸(Gd-DTPA)15ml后16~20s行动态扫描,扫描参数:TR 2.7ms,TE 1.26ms。延迟5~6min行常规T1WI,扫描参数:TR 200ms,TE 2.6ms。DWI序列采用SE-EPI序列,TR 1600ms,TE 20ms,b=500s/mm2。扫描后于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描述影像学表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图像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主要合并征象,以及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比较两组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分为准确、误诊、漏诊。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检验,MRI组准确率为95%,比CT组的75%高(P<0.05),见表。
表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40,例)
3 讨论
FNH的发病率仅次于海绵状肝血管瘤,是一种肝内良性富血供占位病变,易被误诊为肝癌、肝腺瘤等疾病[3],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FNH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晰的结节,一般直径<5cm,当其病灶较大时,即增生组织较大,此时压迫邻近器官组织而出现临床症状,需手术治疗,因此检查确诊对后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大意义。FNH多发于女性,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无关。根据FNH的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比例约为3:1,主要表现为切面中心有星芒状瘢痕[4]。
本文研究中回顾性分析80例行CT及MRI检查的患者结果,发现CT组图像与诊断相符的有30例,误诊、漏诊共10例,而MRI组图像与诊断相符的有38例,误诊、漏诊的共2例,MRI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CT检查主要是利用X线束、γ射线等对机体进行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肝脏等软组织器官,并能显示病变情况,从而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本文中CT检查时患者大量饮水以充盈胃肠道,可增强显示效果,并对患者的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能更清晰地得到病变位置与肝脏之间的关系结果。MRI检查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机体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对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可全面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病变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联系。MRI增强扫描属于联系性动态扫描,检查中对血流、组织的信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强化图像细节,使得到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由此可见,CT与MRI均可用于FNH的诊断,MRI检查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