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19-11-07周永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实性

周永霞

( 沛县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徐州 221600)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导管扩张并累及周围乳腺组织的一系列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导管扩张后期,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管周出现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时才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为乳腺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容易反复发作,容易误诊为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癌[1-2]。超声检查为乳腺疾病常规检查方法,对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通过对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进行观察,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该病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4.6±4.1)岁,均为女性。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其中36例因触及包块来就诊,22例有乳痛、乳头溢液等病史,4例无明显自觉症状。40例患者中左侧者26例,右侧者8例,双侧者6例。

1.2 方法

采用东芝-680或东芝-790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7~12MHz探头频率。常用体位是仰卧或侧卧,必要时结合坐位扫查。患者应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呈扇形扫查,纵切横切为补充扫查。发现异常病灶后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累及的范围,边界、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乳腺导管的关系等综合判断,注意导管内容物是否具有细微的流动是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重要线索之一。辅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及频谱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分布的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指标。同时注意观察腋下淋巴结结构形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各时期各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边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峰值流速与阻力指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表示方法采用Ader半定量法[4]分级,其中无血流信号表示为0级,可见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为Ⅰ级,若同一切面上出现1~2条血管为Ⅱ级,同一断面上具有3条及以上血管或出现网状血流为Ⅲ级;记录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

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共32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

2.2 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通过超声检查,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和脓肿型等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差距不明显(P>0.05)。其中3例实性团块型误诊为乳腺癌,2例囊实混合型误诊为乳腺囊肿、2例脓肿型误诊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例囊肿型误诊为乳腺囊肿,见表。

表 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n(%)]

2.3 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表现

2.3.1 正常乳腺 腺体层由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及间质组成,导管表现为低回声,小叶和间质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乳腺导管纵切表现为树枝样低回声,横断面似蜂窝状,可见各级输乳管清晰的纹理。乳腺表层为低回声的脂肪组织,其中可见三角形的强回声带,乳腺与脂肪层分界清晰。深层为层状低回声的胸大肌。

2.3.2 单纯导管扩张型 多条不同程度扩张的导管,以某一个或多个象限为主,延伸至乳头乳晕后方的输乳管,管径约为3~5mm或更大,管腔粗细不等,内透声性差(如图1所示);不规则扩张时可见沿导管走行区域伴随多个呈“串珠状”结节状低回声,其内局限沉积的弱回声伴随点状强回声与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较难判别,可用探头适当加压观察沉积的回声是否轻微流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0级。

图1

2.3.3 囊肿型 病变部位表现为单个或者多个无回声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大小不等、界限清或欠清晰。内部可见点状回声,强弱不等,后方回声增强(如图2所示)。部分病例囊壁薄、透声性尚好,易误诊为乳腺囊肿。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0级。

图2

2.3.4 实性团块型 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或边界清晰程度不足,包膜不明显,内部呈现不均质的回声,可伴有回声增强的光斑和较粗大的光点,后方见不规则衰减低回声带,可有扩张的乳腺导管在病灶的周边呈不规则伸展及弯曲。血流信号能够在包块周边与内部探及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Ⅰ~Ⅲ级不等。如图3所示。

图3

2.3.5 囊实混合型 肿块边界不清晰、囊壁不整齐,肿块内部出现混合状的回声,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中出现部分液性暗区,将探头加压可发现密集的流动光点(如图4所示),部分患者的病灶可入侵皮下层或皮肤层,还可见部分患者的病灶与腺体形成瘘管;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大多数为Ⅰ~Ⅱ级不等。

图4

2.3.6脓肿型 病灶的范围比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探头加压,液化区可出现漂浮状的点状弱回声,有运动感。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周边大多数为Ⅱ~Ⅲ级,液化区无血流信号。如图5所示。

图5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为导管扩张症,为乳腺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乳腺导管腔内出现分泌物瘀滞,导致乳腺导管扩张,进而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或者肿块的疾病[5]。该病多见于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患者主要表现为乳头有粉刺样或者浆液性溢液,行病理检查可发现大量浆细胞,该病容易反复发作,逐渐形成瘢痕,导致乳头出现内陷,容易误诊为乳腺癌或乳腺结核[6-7]。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病变内部的具体情况,指导临床疾病分期,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8]。

乳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没有创伤,是目前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特点主要为[9]:①扩张的乳腺导管、肿块多位于乳头的深处或者周围,大部分呈放射状或者迂曲排列,且管腔内没有血流信号。②大多数患者没有乳腺增生。③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病变区域的血流比较丰富,阻力指数小于0.75。④囊实混合型的包块范围比较大,可见一个或者多个,囊内可发现点状的弱回声,伴窦道。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比较复杂,临床上需与乳腺癌、乳腺囊肿、囊性增生、乳腺结核、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等疾病区别。本次研究中1例囊肿型和2例囊实混合型均被误诊为乳腺囊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囊肿型表现大多数为多发囊肿,囊壁不规则,内部透声比较差;单纯乳腺囊肿超声表现为囊壁光滑、边界清晰,内部为透声较好的无回声暗区。2例脓肿型误诊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脓肿型范围较大,肿块内部具有血流信号,而且多发于非哺乳期妇女,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全身症状较重,早期超声检查不明显,后期脓肿内部一般无血流信号,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10]。3例实性团块型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癌肿块的某些声像图特征与一些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表现可难以区分,均可呈实性、混合性以及累及导管时伴随的导管扩张。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变距离体表较近时,常突破乳腺皮下脂肪层接近皮肤,皮肤并没有显著的浸润;乳腺癌则可因癌细胞导致淋巴管、腺管堵塞,以及累及病变区域的连接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牵拉病变位置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的改变。浆细胞性乳腺炎血流信号分布不如乳腺癌丰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不超过Ⅲ级,多普勒频谱多为低阻力型,阻力指数一般小于0.7;而乳腺癌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可较丰富,可见粗大的滋养血管由边缘延伸至内部,阻力指数一般大于0.75。

本次研究发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采取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0%,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和脓肿型等疾病不同时期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100.00%、80.00%、75.00%、85.71%、71.43%。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高,还能比较准确分辨疾病的不同时期,与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能够较好地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浆细胞乳腺炎实性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浆细胞唇炎1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雷利度胺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浆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