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1-06徐长江张波
徐长江 张波
【摘 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2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5月,根据临床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在以往常规医学护理模式下,向患者提供用药、饮食、行为各方面的基础护理服务。与对照组护理管理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另外增加使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每组人数均等,各36例,以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对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另一组,并且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下降显著,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使得精神科护理内容逐渐得到完善,护理工作的执行有效率提高,护理管理力度增强,减少了护理缺陷、投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41-02
前言:医院神经科是患有精神病患的主要收治场所,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思维、精神以及神态上可能会发生不良变化,甚至会恶意攻击其他人,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此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平日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群,在与患者接触时,除了要做好保护措施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关护理服务,稳定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和谐相处,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也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上来看,与其他患者相比较,护理难度相对较高。为克服困难,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必须加大护理管理力度。此外,为了切实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还应融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相应的护理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合理,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72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5月,根据精神科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中共22位男性患者、14位女性患者,年龄上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61岁、18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26.78±4.82)岁;对照组共25位男性患者,11位女性患者,年龄上的平均值为(25.87±5.62)岁。在临床诊断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医学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按照以往护理工作流程,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按时向其提供药物,合理安排患者的用餐时间,按时清洗患者的衣物,并打扫病房卫生,保持地面清洁等[1]。
将常规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管理理念用于观察组。首先,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日常护理中,适当与患者沟通,在语言交流中,去揣摩患者的内心世界,指引并开导患者,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另外,了解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需求,主动去帮助进行解决,细心照料,融入更多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其次,在科室排班制度的规划上,也应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融入。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理人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应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关心与温暖,在工作、休息时间的安排上,应做到合理、妥当。此外,为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可适当的进行奖惩,对于表现积极、工作完成治疗和效率较高的护士,适当的给予其物质上的獎励,促使员工拥有更多的工作动力。最后,对精神科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包括安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核对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各项工作的实施建立相应的标准,严格把控好每一工作环节的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自觉遵守制度中的规定,形成有秩序的护理管理体系[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成正比。另外,统计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次数,计算出相应的比值,以上指标作为本次护理效果的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表示计量和计数单位,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8.57±3.54)分,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分别为5.56%、2.78%,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71.47±2.84)分,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分别为16.67%、19.44%。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护理缺陷率和投诉率较低,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科病人特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从护理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这种高风险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对自身施加了更大的压力。长期以往,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在情绪上出现焦躁,在这种工作状态下,极易引发各种护理缺陷事件,导致护理质量下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得到应用。在这种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各项护理服务更加贴合患者的需求,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护理内容更加完善,并且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另外,站在护理人员的角度去考量,在排班管理中、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规划上,也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理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和投诉率下降程度明显超出另一组,并且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 黄志敏.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及效果探析[J].特别健康,2020,(13):157.
[2] 顾春芳.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46.
[3] 努尔斯曼·艾日肯,阿迪莱·麦麦提.研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健康必读,20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