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预防中的干预效果
2019-11-06夏雪丽
夏雪丽
【摘 要】目的:探讨在妇科肿瘤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楚雄州人民医院妇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ICC置管化疗的12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PICC带管患者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实验组PICC带管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比较实施针对性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导管留置知识知晓度和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妇科肿瘤:PICC导管;并发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15-0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广泛用于妇科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中,不仅避免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降低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PICC置管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日常维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则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治疗效果口。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临床护理措施对医治较困难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相比于单一护理手法,更能帮助医护人员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良好的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妇科肿瘤患者PICC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ICC置管化疗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25~71岁,平均(46.13±1.52)岁。对照组24~69岁,平均(46.18±1.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行PICC以及出院以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且通知患者定期复检。(2)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①行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出院之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电话、姓名以及家庭住址,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导管的维护情况,同时还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如果患者在出院后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需要告知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②随访维护:部分患者由于自身情况导致无法到院进行维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指导患者自行维护,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减少患者由于维护不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③建立公众号或者微信群、QQ群等,组织和联系患者及其家属,安排护理人员每天通过网络与患者沟通交流,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帮助患者答疑解惑,患者也能够尽快获得相关专业答案。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责任护士按照PICC 置管与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操作,包括护理人员的常规PICC置管物品准备、消毒准备、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准备、穿刺长度测量、置管后的定期消毒及定期更换敷料等,同时进行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个人自我护理指导,对患者出现的感染、堵管、过敏等不良反应做出及时处理,并不定期地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情况评估。
1.2.2 集束化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
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首先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然后对小组人员进行具体的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如培训导管日常维护、异常处理等集束化策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发生。定期考核,如六步洗手法,局部消毒法、冲管和封管操作等。
嚴格执行置管规范流程:经超声结果评估后选择最佳穿刺部位、置管血管、导管。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穿刺用具和护理用品要保证无菌性;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制定完善的导管维护标准并执行:置管后穿刺点局部按压30min,置管后24h内需更换1次敷贴,之后每周更换1次,每日观察置管情况每天测量置管肢体臂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每周至少更换1次导管贴膜,更换时由下至上去掉贴膜,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后无张力贴膜,行S或U型固定,保证贴膜密闭性,贴膜上写明维护人维护日期;每天定期观察导管通畅度,以脉冲式正压冲管和封管,严禁暴力冲管;每次维护导管时需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已脱出导管,严禁人为移入体内;不定时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渗液、渗血、红肿等过敏表现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及时对症处理。
1.2.3 健康宣教 由集束化护理小组护士借助视频多媒体将PICC导管的材质、优点、化疗药物的性质、置管的必要性、置管的优势、置管前注意事项、置管的术中配合的要点及重要性、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要点等相关知识通过有声解说、文本、图片宣教方式进行讲解,并现场答疑;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携管期间日常生活,对患者说明PICC置管日常事项注意点,指导患者可以从事的一般生活劳动,功能锻炼,局部穿刺部位的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加强骨髓抑制期宣教,减少感染发生。认真执行出院宣教,随访跟踪,提高患者导管维护、安全留置等意识及相关知识掌握度。落实对PICC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多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询问患者感受,要保持态度亲切、言语温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KPS 评分用于评价肿瘤患者的健康状况,内容包括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病情及生活自理程度等,满分为100分,10分为一个等级,分值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采用自拟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满分80分,≥70分为非常满意,60≤分值<70为比较满意,50≤分值<60为一般满意,<50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x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KP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8,P>0.05);干预后,两组KP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t=6.189、3.210,均P<0.05),观察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t=2.102,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6/60),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10,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7%(46/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065,P<0.05),见变3.
3 讨论
肿瘤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化疗是治疗肿瘤患者的有效方式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扩散与转移,甚至消灭肿瘤细胞。PICC是临床上较常用的静脉给药途径,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也可避免药物外渗对皮肤的刺激,同时还能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静脉造成的损害和带给患者的疼痛感。在妇科肿瘤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日常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不当可能引发静脉血栓、静脉炎、渗血、过敏及感染等并发症,不但影响化疗的持续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亦可构成威胁”:因此,需加强对该类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PICC技术、掌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做好患者的宣教、导管的维护,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基础指导下的综合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并改善护患关系。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的维护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明显降低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添意乳腺癌化疗中PICC置管方式与早期相关感染的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653-654.
[2] 余艳丽。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2(29):138-142
[3] 周燕红。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66-68.
[4] 陈雅洁,张秋璇。置管专项护理在降低肿瘤PICC置管忠者井发症中的作用 .当代医学,2018,24(22):178-179.
[5] 陈新娟。延续性护理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2):280-281.
[6] 熊艳,夏为书,许小燕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602-2603.
[7] 王萬玲卢美玲,罗倩。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 PICC 置管并发症的 Meta 分析门。重庆医学2015.44(30)4247-4251.
[8] 许微微邱赛男严洁等。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24(28):72-75.
[9] 陈杰。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19):1744-1745
[10] 唐红兰陆启琳,张梅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18-19.
[11] 刘秀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