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农村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教学探索

2019-11-06姜楚楚马佳星叶宁淼李楚楚孔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模式

姜楚楚 马佳星 叶宁淼 李楚楚 孔云

[摘要]在当前国民海洋文化意识亟需加强的情况下,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对于推广海洋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的课堂里,关于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建设存在着“未成系统”和“缺乏模式”等问题。以渔民画教学为例,对沿海农村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建立系统的课程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模式;渔民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拓展性课程是由学校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建设拓展性课程对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实施因材施教和推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立海洋文化特色拓展型课程模式

1.1 海洋文化特色拓展型课程特点

拓展型课程有着自身相对于一般课程独有的特点,它是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培养与提升的一种课程类型,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发展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特点和需求,同时又能很好地联结学校与社会对教育的共同作用。小学海洋文化拓展型课程在其基础上有着更为具体的特点和理念。一门优秀的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应当包括模块式、活动性和趣味性三个的特点。

1.1.1 模块式。模块式是指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的内容应当要精心设计,合理分成好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需要围绕一个与海洋文化相关的小主题,要求不同模块之间相互联系。

1.1.2 活动性。活动性是指将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需要与其他形式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当中多感官参与学习,必要时可将教学场所拓展到室外、校外,使得拓展课程与生活、社会相沟通。

1.1.3 趣味性。趣味性是指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需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感兴趣、可选择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2 沿海农村小学海洋文化拓展课程现状

2.1 课程开展的类别比较丰富,但不成系統

根据笔者的调查,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几乎遍布舟山各个小学,说明舟山还是相当重视海洋文化的传承的。但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拓展课程的开展在年级与年级之间显现出了不平衡。由于低段年级发展限制,难以对海洋文化有深刻理解,而高段年级又疏于开展海洋教育,正因如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接受的海洋教育比较片面和浅层,缺乏能够长久持续的海洋文化教育。

2.2 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未建立模式

目前舟山各农村沿海小学开展的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以体验为主,趣味性比较强,但却往往局限于一处,课与课之间缺少联系,如仅做海鲜餐,或是学习跳蚤舞等。然而海洋文化是一个整体,倘若单独将文化内容切割挑选出几块教学,如同将完整的文化掰成碎片让学生尝试管中窥豹,这将不利于学生对于整个海洋文化的感知感受。

3 农村沿海小学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开展的关键

开展好农村沿海小学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首先要做好课程与课程的衔接,将海洋文化内容分为可被感知的几个模块。

如实施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开展“立德于海”、“蒙智于海”、“健体于海”、“思美于海”、“崇劳于海”等。再比如,把课程内容与衣、食、住、行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在一部分文化中学精、学深,学习所得能与具体文化结合起来,又能够使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多一些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文化。

另外,农村沿海小学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也需要做到“实践入生活”。小学生的身心仍然处于发展之中,比较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同时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要开展好教学活动,就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另外课程还需要与其他形式的活动紧密结合,适当时候可以拓展课堂范围,让学生充分接触文化,多角度多感官体验文化。

4 模式探索——以渔民画的教学为例

舟山渔民画因其传承情况好,易于操作学习,应用范围广,发展得最好,更利于将其深入分析,作为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的研究。

渔民画是舟山地区特有的绘画类型。其依托于独具特色的海岛环境和文化,反映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研究渔民文化具有极大的价值,虽然舟山渔民画的历史较短,但是它却融合了中国民间绘画和西方绘画,一些绘画手段与西方的抽象绘画极为相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4.1 渔民画课程开发较为广泛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舟山市许多小学开设的拓展课程中都有渔民画,渔民画课程的开设程度如此之高的原因与自身的特色有极大的关系。

4.1.1 渔民画易操作性。渔民画教学易于操作。几乎每所小学都有专用美术教室,所以开设这门课程一般不需要额外准备场地。而且其入门简易,学生的学习不需要有太多的美术基础。同时学校需要准备的一般绘画工具仅画笔、颜料和铅画纸。可以说,渔民画课程在准备工具方面是简单的。另外,在许多平台上也开设有专业的渔民画课程,为渔民画走向千家万户提供了条件。

4.1.2 渔民画需求量大。当前舟山渔民画的传承状况较好,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应的渔民画人才。社会上对渔民画产品的需求也逐年递增,更加促进了渔民画的发展。渔民画的应用范围很广,可形成多种衍生品,小者可以作为挂饰、摆饰,或者展示在马克杯或者帆布袋上,而大者可作为城市墙面的装饰美化、雕塑等等。在渔民画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既强化了它的文化象征,又对人们接受海洋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2 当前渔民画课程安排分析

沿海农村小学里的渔民画拓展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渔民画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教师会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渔民画作品,结合与其相似的实景照片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渔民画的绘画技法和不同渔民画绘画表达的含义。前期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后期以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感悟为主,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渔民生活的观察和了解进行阐述分析。

第二部分以临摹为主,绘画的前期需要有大量的临摹来学习技法,巩固绘画能力,渔民画也不例外,教师在这个阶段会选择较为合适的渔民画作品,对学生进行临摹指导,前几节课,教师可以系统的对渔民画绘画的不同对象进行教学,比如鱼、虾、蟹、船只、渔村等种类的分别教学,主要是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进行临摹,后面几节课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渔民画整幅作品的临摹,让学生对渔民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部分以创作为主,学生结合前期的学习,还有对渔民生产生活的理解,进行创作尝试,教师轮流指导,依据学生的绘画作品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方法,也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渔民画创作能力的提高。

5 模式展望

5.1 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沿海农村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的发展,让人们重新重视起了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这对海洋文化来说是件好事,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事物发展的表象,小学海洋文化特色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海洋文化所依托的环境正在逐步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周围的文化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渔民生活方式已经逐步远去,随着大多数青壮年远离小岛,来到城市里生活,新一代居民对渔民生活的了解就更少了,人们失去了原有海洋文化的环境,再来谈海洋文化就显得十分困难。

传承手艺几乎濒临灭迹。传统的海洋文化工艺手艺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投入大而产出及回报少,故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选择以其谋生,因缺乏市场,导致真正掌握正统技艺的人才缺失,这也对海洋文化拓展课程的学习开展的前期造成了一定困难。

5.2 实施过程中的对策

首先,保护和拯救海洋文化依托的环境。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旧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使得旧海洋文化传承环境有所改变。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对于传承方式进行调整,如搜寻和发掘出渔民生活的各种印记,建设渔民生活体验中心和展览馆,保留一些生产劳作方式。

其次,海洋文化拓展课程不能局限于技能学习。在拓展课程中,学会渔民画、剪纸、跳蚤舞、渔歌号子这些技能只是学生在海洋文化学习中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去增强学生对海洋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海洋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学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文化的传承人,探寻发展和保护海洋文化的策略,发展学生的能力才是课程应有的目的。

最后,课程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通过学校与社会衔接,向内能够为拓展课程引进合适的人力资源,向外为课程寻找适当的教学环境以及开辟新的海洋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加强海洋文化优质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增强其学习动力。

6 结语

海洋文化是前人在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需要尽人力所能地去保护和传承。其间更需要社会与学校不断沟通与合作,建立系统的课程模式,为提升沿海农村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下转P318)

(上接P313)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zj.gov.cn/art/2015/4/1/art_13796_199041.html,2015-04-01.

[2] 金红.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与方法论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3,(4):55-59.

[3] 郭妙琴.如何实施海洋教育课程[J].人民教育,2015(22):48-51.

[4] 全玉婷.小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拓展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