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规划研究

2019-11-06韩鹏王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双高

韩鹏 王玲

[摘 要]在教育部和财政部提出“双高”计划背景下,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充分调动酒店行业积极性,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矛盾,笔者通过分析我省不同类型酒店业人才供需矛盾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现状,最终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规划。

[关键词]双高;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办十六年来取得了国家级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九个国家荣誉称号,今年四月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重新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笔者通过分析我省酒店业人才供需矛盾和专业办学现状,最终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规划。

1 我省酒店行业与酒店人才培养供需情况分析

全省共有星级酒店7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6家,四星级80多家,经济型酒店600多家。湖北省酒店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北省有四十多所高職高专院校开设有专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大约有3000多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高星级酒店服务专业人数为4000人。

背景1:高端酒店市场供需矛盾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高星级酒店建设受到政府和投资者热捧,代表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端和经济型酒店不受重视。呈现出高星级酒店发展快、中端和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缓慢的锤子形状。从业者和人才供给对比来看,湖北省的五星级饭店品牌多半是洲际、万豪和雅高等国际酒店集团品牌。

我省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误区,认为高星级酒店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集中火力培养高星级酒店管理人才,按全省16家酒店测算,按每家酒店需要20个主管算,才需要320人,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个传统的高星级人才岗位争夺上竞争最为激烈,学生就业大部分在服务岗位工作,管理层就业人数很少。另外湖北不是旅游强省,湖北高星级酒店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基数小、增长速度较慢,对于服务人才需求量大,但对管理人才需求量不大,这对我省高星级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背景2:中端酒店市场供需矛盾

现在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产阶级比重提升,对于酒店不再是一张床,简单的早餐就可以,消费出现了升级,呈现纺锤型(中端酒店数量增加)。过去三年,中端酒店受到业主追捧,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中端品牌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维也纳、全季为代表的中端领跑品牌,证实了中端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盈利模式。

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中端酒店市场所需人才培养处于空白或萌芽阶段,中端酒店的人才晋升速度比高端酒店快,收入要高,管理岗位需求量大。

背景3:经济型酒店市场供需矛盾

本世纪初由于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增加,老百姓对于初级住宿需求不断增加,酒店需求呈现出哑铃型(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大型占比较大,中端酒店不断萎缩)。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不断饱和,经济型酒店面临着人工成本高、竞争日益加剧、产品老化、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目前第三代经济型酒店出现了升级迭代,出现黑海市场,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汉庭酒店为例,从原来1.0版本招待所改造满足基本住宿到如今3.0版本汉庭优佳,不仅在装修上体现北欧风格,还特别设置自助柜台,用户只需要在酒店前台刷身份证付费,即能自助办理入住、退房,取房卡,免去排队困扰,服务人员更多地参与顾客的引导与沟通。该类型酒店人才需要掌握酒店各项技能、熟悉黑科技、擅长营销、有战略眼光,全国不到百分之二的高职与这类酒店合作。

2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2.1 酒店管理专业面临挑战

酒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现象,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多数职业教育和酒店产业统筹融合的局面尚未建立,中档和经济型酒店技术技能人才急缺而学校酒店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就业对口率不高、离职率高,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线的生产和实践经历与经验,更缺乏中档和经济型酒店经验,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无法得到利益保障,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合作仍是“专业对于高星级酒店热、高星级酒店冷、专业对于其他类型酒店冷、其他类型酒店热”,总体仍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

2.2 酒店管理专业定位

我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档酒店的基层、中档酒店的中高层和经济型酒店的高层人员,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一线业务,具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开发新市场、设计管理新酒店能力的酒店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围绕着这个目标,合作企业要由一个酒店变为酒店集团,不仅有国内酒店集团还有国际酒店集团,不仅有高端还有中端和经济型酒店。

3 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规划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骨干专业(群)。

3.1 建设思路

3.1.1 近期建设规划

专业需要校企共建,单靠酒店管理自身不可能实现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携手建立产业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央政府从来就没停止过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和核心任务。

3.1.2 中期建设规划

通过产业学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核心,突破行业内工种限制,联合旅游管理专业与空乘专业打造专业群。在旅游食住行游购娱需求下,以酒店外延产品为场景,在旅游自助游、农家乐、民宿体验游等职业领域内联合旅游管理专业共同开发课程。以酒店宴会部、会议型酒店为场景,在大型活动、展览会的接待、会议销售和接待工作等职业领域内联合会展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在景点票务销售、酒店预订、机票预订等职业领域内联合空乘专业、旅游专业共同开发旅游OTA新课程。

3.1.3 远期建设规划

通过专业群,培养跨行业、跨界酒店人才,服务酒店产业生态圈酒店业是核心,但是酒店业是重头戏、是落脚点,围绕其周边的产业群有:出入境及目的地,该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每年向世界宣传景点和住宿,吸引大家到本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商务及奖励旅游,这个板块住客房费往往不是由自身支付,但是也是不可以忽略的酒店市场;旅游分销商,该组织帮助游客安排旅游活动,订购客房产品,往往低于客人直接预订价格;在线旅游OTA,客人通过这些在线旅游商预定酒店相关产品,酒店支付佣金给这类企业;运输行业;投资并购酒店的金融行业;旅游科技,包括云技术、物联网、语音预订、聊天机器人、区块链、3D、VR、AR技术等科技。

3.2 建设路径

3.2.1 打造酒店产业学院。联合华住、雅高、万豪等酒店集团,从我专业办学以来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努力,随着华住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将会提高我国酒店人才竞争力。

3.2.2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校企融合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模式,特点是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满足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但学校对于企业的依赖性过大,缺乏自我独立性。第二种是以学校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种是工作与教学结合,两者并重。学校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符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生產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选择第三种模式。

3.2.3 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充分顺应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发展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学习平台,将企业的工作项目和“师傅”资源引向线上,使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企业实习等相互衔接。要由“国家级教学团队”向“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转变,酒店专业教师除了能够完成课程建设外,要和酒店技术骨干共同制定调整最新教学标准、和酒店经理层共同探讨企业疑难问题、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诊断、突破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难题。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除了完成教育科研外,还要积极研究酒店服务流程改造、酒店新技术发展、酒店人工智能、酒店收益策略等热点问题,为酒店业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2.4 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根据国家推出1+X证书制度,我专业将继续改革创新使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面向酒店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服务,全面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面向贫困地区,实施酒店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探索酒店新方向创新创业民宿方向。

3.2.5 建设数值化虚拟酒店实训基地。建设酒店日语和酒店英语语音室,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增加海外学生就业率;升级改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借力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数字化虚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群人才的前台、后台、酒店电子商务、旅游生态圈、上下产业链条若干实训数字化场景,直接有效地反映酒店专业群服务和管理现场工作过程。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双高
“双高”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全职妈妈浪费吗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的思考